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王彩凤

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王彩凤

王彩凤

摘要: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听说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一般都以阅读为基础。笔者者认为,在多种阅读方法中,最简单、最直观、最有效的是比较阅读法。运用这种方法,不仅能使人们迅速获得各种信息,而且能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从而开发学生智力。

关键词:比较阅读;语文教学;应用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速的途经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可是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实践证明,比较阅读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还能加深记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总之,比较阅读教学法是一种提高阅读效果的、简单直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比较阅读,即把内容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联系的作品加以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比较阅读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般来说,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或布置可做比较的,并做简要引导,激发学生进行比较的兴趣。下面,笔者就针对语文教学中几种常见的比较阅读做简要的例举。 一、假设比较法

有些作品思想较为深刻,学生在理解时往往能读懂它的字面意思,而不能深刻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不能品味艺术语言的精妙,这时通过假设一种情况和作品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用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郁达夫先生的散文《故都的秋》,作者表达了清、静、悲的意境,许多学生在阅读原文时,由于时代的间隔,生活经验的缺乏,读不出清、静和悲来,为了让学生体会出文章里的意境,可以选择其中一段进行假设。原文:“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谭柘寺的钟声。”假设为: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异彩纷呈的菊花、想起钓鱼台袅娜修长的柳条、想起西山漫山遍野的红叶、想起玉泉万道金光的日出、想起谭柘寺来来往往的香客。原文中“芦花、柳影、虫唱、夜月、钟声”虽然没有过多的修饰,但这些形象本身就带有凄凉色彩,而假设改写后,“异彩纷呈的菊花”、“袅娜修长的柳条”、“漫山遍野 的红叶”、“万道金光的日出”等形象充满热烈的色彩,意境与原文完全不同,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就比较容易地品味出原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怀。也可假设调换某一词句或调换词句的位置,比较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如“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走”(魏巍《我的老师》),假设把“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位置调换好不好?把“迷迷糊糊“换成”模模糊糊“行不行?其次可假设作品的某些段落去后与原文进行比较,如把《荔枝蜜》结尾一片段”梦中变成小蜜蜂“删去与原文相比较效果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假设换一个写法,如课文《同志的信任》运用插叙写法,如果换成顺叙和倒叙怎样写?教师如果运用得法,那么,课堂气氛将异常活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主题比较法

即同一体裁同题材,但立意又不尽相同的文章的比较:如《雨中登泰山》和《醉翁亭记》两文皆是游记,并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对山川景物的热爱,文中皆透出“乐”字来。前者表现了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而后者则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思想。但前者的“乐”是抒发了作者热爱山川壮丽山河,热爱悠久文化传统的情怀,而后者的“乐”却隐隐约约地流露出作者被贬滁州,怀才不遇,遣情于山水的抑郁之“乐”。

三、前后比较法

对一篇课文中前后有关联的内容进行比较,借此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写作特色。如鲁迅在小说《故乡》中,把现实中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豆腐西施“杨二嫂与细脚伶仃的”圆规“进行了鲜明生动的对比。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三个方面逐一对小说的前后内容进行比较阅读,明确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这种变化的社会根源,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这样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把握了小说的内容,了解了小说的艺术特点,取得了举一纲而众目张的效果。

四、新旧比较法

把同一作家的不用作品或作者不同而内容或写法又相近的作品进行比较温故知新。如教茅盾的《风景谈》可联系鲁迅的《秋夜》,两篇散文都通过含蓄手法表现,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却不一样。《秋夜》的含蓄通过象征手法实现,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而《风景谈》用对照和烘托的手法,表达对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赞颂。这样引导学生比较思考既复习检查了旧知识,又使新课文的教学有的放矢。 五、联想比较法

联想是由当前所感知的事物回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认识活动。通过联想引出可供比较的事物,如果这种事物越多,且生动有趣又富有艺术性,便会大大丰富课堂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如讲授《白杨礼赞》教师可循着作者的思路,让学生由白杨树联想起北方农民,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学生比较这三种事物形相异但神相似,把它们锲合起来思考,学生不难把握这篇散文的象征手法和深刻主题。

六、图文比较法

教师依据课文中的插图或借助幻灯、录像等电教手段,把图面与课文文字进行比较。如教学《核舟记》,教师先放映“核舟“的幻灯片,学生看后口头描述说明,再指导学生对照幻灯片细读课文如何介绍核舟的,学生对核舟的印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看图像使学生对核舟有直观印象完整认识;读课文学生了解核舟的全部景物,体会文字说明的生动简洁。由图到文,由文看图,图文并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表格比较法

运用表格的形式对两篇或多篇文章进行全面的比较,从内容到主题,从语文到结构,各个角度进行分析理解,例初中语文第三册中有这样的练习:同是写桥,《中国石拱桥》是说明文,《北京立交桥》是记叙文,它们的不同点表现在哪些地方?认识这种区别有什么意义?学生比较阅读中列出表格,就这两篇课文的体裁、内容、写法、语言、主旨等方面进行比较,由此认识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

比较阅读只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方面,关于阅读教学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路,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还需要我们全体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山西省兴县职业中学 033600)

论文作者:王彩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6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4

标签:;  ;  ;  ;  ;  ;  ;  ;  

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王彩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