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开展了二十多年,在发展中取得了不算少的成就,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的进步,导致环境问题日益显著,传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使其适应环境发展的需要。从而全面提高我姑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为创造美好的环境而努力。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发展方向;解决方法
0前言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虽然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但对环境造成了不少的影响,因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成为了人们越来越重视的问题。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存在,导致我国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发展的速度较慢,且存在一定的漏洞,如何解决这些漏洞,如何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1.1制度建设
1991年国家环保局颁布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暂行)》等三项质量管理制度,对全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管理程序、职责和主要内容做了规定,将质量管理工作引向制度化的发展方向。各级监测站还先后出台了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大气监测质量保证规定和持证上岗考核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和样品采集、样品保管交接、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数据审核等管理制度,极大地推动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与快速发展的监测技术和不断扩展的监测领域相比,质量管理制度的发展不够完备和及时。例如,三项制度从发布至今已经十几年了,今昔相比,质量管理形式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适合当时工作需要的优质实验室评比活动已停止多年,全程序质量控制的思想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应用范围和领域日渐扩大的自动监测工作,还缺少必要的技术规范、检验规程和规章制度给予支持;做为持证上岗考核工作的基础,考核程序和项目分类还不够规范,题库更新和完善不够及时,必要的制度化管理不足。类似现象的存在,从根本上影响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1.2质量体系建设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全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不高、人员力量不强以及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国家环保局大力开展优质实验室评比活动,先后批准了56个国家级优质实验室,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环境监测站的制度化建设,质量体系建设,管理从单一、简单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逐步发展到全面、系统的质量体系建设,将原本单一、独立的环节性质量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包括组织机构、工作程序、人员、职责、资源和信息等在内的、全程序控制的、并具有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功能的管理体系,有效地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质量体系是一种非常好的管理模式。但是运用和完善这一体系却需要长期的学习、提高和磨合。目前还存在建立体系和执行体系两张皮的情况,不仅没有充分发挥体系的作用,而且将体系看成是多余的障碍,既浪费了人、财、物,又失去了自我监督、自我提高的机会,同时增加了弄虚作假的思想意识。制度作为行业中的基本准则,对于行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对策
2.1强化质量意识
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意识,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前提。要通过培训、宣传以及实际工作等多种渠道来提升质量管理意识,推进质量管理工作。首先,提高管理层质量管理意识、理顺监测工作和质量管理的关系,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在各种质量体系中都明确规定了最高管理者的责任,并将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评审作为必要工作程序,其目的就在于发挥领导者的作用,保证人、财、物各方面资源的配备,切实将质量管理工作纳入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其次,要强化全员参与意识,树立体系化和制度化管理理念。质量管理工作与监测设计、规划、资源配备以及布点、采样、检测、数据处理、审核、综合分析、评价等各个监测环节相关,需要全体监测人员的共同努力。第三,要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且要保证质量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工作经验,并根据监测领域的拓展和需要,不断加强质量管理理念、管理技能和方法的培训,增加工作交流机会,为抓好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2.2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质量保证的根本。首先,为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当前工作的需要,应尽快修订和完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暂行)》等制度,明确管理机制、管理职责、主要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等,使质量管理工作有制度可依,改变目前制度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状况。而且要根据这些制度,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和管理方式,保证全国一盘棋。应建立定量考核、同步监测和质量巡检、抽查等制度,逐步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化建设。同时,还应该应用制度的监督管理、法制约束能力,树立监测信息的法律地位,加强法制观念,保持监测结果的严肃性,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发展。其次,应尽快完善各个监测业务领域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加强各类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改变目前各个监测领域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不均衡的情况,特别要弥补自动监测系统等新领域的空白。第三,应加快适合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考核 评价制度或体系的研究,并尽快形成规范化的评价模式,特别是要强化全程序监测质量管理理念,将质量管理评价模式从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扩大到包括设计、采样、分析、审核、质控等所有相关环节、甚至扩大到整个监测站。
3结束语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是通过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对环境监测实施全程序管理,它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测结果科学、客观、公正的重要保证,是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执法和科研等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的根本前提。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领域和范围日益扩大,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和监测能力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监测手段不断更新,使环境监测能够及时、快捷、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变化趋势。但是,与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新形势相比,目前的质量管理工作存在一些与之不相适应的地方,在自动监测等领域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与“科学、准确监测”还有较大的差距。完善和发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是环境监测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定量化和标准化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彭刚化,梁福生.夏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6,1:12-13.
[2]希海明,李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其措施[J].
作者简介:陈义建 身份证号:450121198402063918
论文作者:陈义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4
标签:环境监测论文; 质量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工作论文; 管理制度论文; 制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