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论文_李桂丽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论文_李桂丽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孙家小学 李桂丽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所处环境具有多元化、多层面、地域广、复杂化等特点,导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家长多数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家庭教育观念陈旧,对孩子缺少沟通交流,有的家庭对孩子放任不管,有的家庭方法简单,动则打骂,因此学生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相对较差。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依据科学方法,制定养成教育的目标和措施,确定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重点,即着重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培养学生会求知、会做事、会共处、会做人,让其真正成为一个心理健康,性格健全,能融入社会拥有良好习惯的人。

一、基本做法

(一)抓起点、打基础。每年的新学年开始,我们针对一年级新入校的学生,对学生的家庭状况、兴趣爱好及各种习惯进行调差问卷、针对问卷进行汇总和分析,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年级新生70%左右的学生是进城务工子女,他们没经过正规的学前教育,各种习惯的养成几乎为零。所以,入学后学生多种习惯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一二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我们首先制定了每学期学生习惯养的目标,如一、二年级的习惯养成目标,包括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每一个习惯有具体的目标要求,根据目标要求,班主任引导学生分三步达成目标,一是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目标;二是学生实践目标;三是针对目标实践情况,进行评价反馈。

在实施的过程中,学校把目标与实践结合起来,以争做校园之星活动为抓手,抓入学常规、抓上课听讲、抓卫生习惯、抓文明礼仪纪律等。在落实、评价、激励的过程中,低年级学生的基本规范逐步养成。

(二)抓诵读、知规范。开展制定习惯养成目标手册、诵读《中小学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孙家小学习惯养教育三字歌》、习惯养成小目标达标等一系列活动,狠抓学习习惯、锻炼习惯、行为习惯养成,每学期对习惯养成的目标、达成目标的措施及方法、自主管理岗位、班级落实目标开展的活动及各班三字歌背诵等内容进行抽测,通过测试,80%以上的学生能够背诵习惯养成三字歌,每个年级每年能够达成2个共同目标,同学们从会礼貌待人,文明用语,规矩走路的点滴细节做起,做到守则记得清,规范做到位,逐步内化为自觉行为。

(三)抓课堂、提素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是每一位任课老师的职责。对此学校对所有任课教师提出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习惯养成,如:静候老师上课、保持精神专注、合作学习的习惯,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习惯等。英语教师训练学生大胆开口的习惯,语文训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数学训练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等。

(四)抓家长、促共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家庭教育责任重大,学校通过亲子共成长工程,让每一位家长都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积极配合学校,共同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每学期多次召开家长会,各班主任针对习惯养成、孩子成长等课题,采取家长授课、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上课,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给出了正确的引导;进行家访周及问卷调查,德育处组织老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家访周活动,了解所访学生家庭情况,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与家长共同讨论,找出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制定相应措施;定期召开家委会会议,听取家长对习惯养成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为家长与学校沟通搭建桥梁,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管理和配合育人上的积极性,有效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把家校共育落到实处。

(五)抓赏识、强信心。坚持做好全员育人成长导师工作和赏识教育,让每一个老师既教书又育人。学校以年级为单位,采取个人自愿和班主任安排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导师结对人选,导师对学生进行结对辅导,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生活上给予关心,学习上给予帮助;导师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对特殊弱势学生,通过关爱、鼓励、赞赏和细致入微的服务,帮助学生找到自信,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健康意识、纪律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抓活动、重实践。

学校将养成教育融入丰富的主题活动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

1.争做合格小公民活动:通过组织小标兵评选、开展班风、班训、班歌、班规、评比、争做环保小卫士、学校小主人等活动,把班级自主管理、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到活动中。

2.开展了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活动包括五大主题:器乐、班歌合唱比赛、艺术节文艺汇演、跳骚市场和室外刊板的建设活动,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艺术特长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参与率达到100%。集中展示了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成果,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 

3.垃圾分类活动:一是通过开展环保知识竞赛、环保科普剧表演、环保课等形式,积极向同学们宣传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意义和方法。二是通过开展的“变废为宝”等主题活动,带动学生的习惯养成。三是通过开展废品回收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活动由大队委成员们记账、整理、称货、分钱、整纪,分工明确,管理有序。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引导全体学生在亲身实践活动中,自觉地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施以来,学生的思想表现行为习惯、纪律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有了很大进步。行为规范做到真正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体现在学生的言行举止中,逐步形成行为规范教育制度化、行为习惯自觉化的学校管理模式。

一是形成了构建制度化、规范化的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管理的模式 。常规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主要形式,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表现行为习惯、纪律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使行为规范做到真正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体现在学生的言行举止中,逐步形成了行为规范教育制度化、行为习惯自觉化的学校管理模式。

二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实现两个延伸。行为规范教育的系统实施在学校,而更多的实践在于家庭和社会。因此,行为规范教育实现两个延伸。一是向家庭延伸。以家校联合互动为抓手落实家庭教育指导。二是向社区延伸。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行为规范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机联系起来,使各方教育形成合力,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与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论文作者:李桂丽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8月总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7

标签:;  ;  ;  ;  ;  ;  ;  ;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论文_李桂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