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北兴农场中学教师 张秀红
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北兴农场中学教师 刘文祥
课标要求及分析: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第一条维度目标是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是认识,完成的内容是溶解现象,学习水平是了解。
第二条维度目标是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是知道,完成的内容是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学习水平是了解;
第三条维度目标是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是知道,完成的内容是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学习水平是了解;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一的内容,是介绍一些关于溶液的初步知识。主要是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溶液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知道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并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注意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体会,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只有从微观去分析,才能从根本上真正把握化学问题的实质,才能更好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
学情分析:
优势:1、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已经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对化学的喜好已初步体现,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激发学习热情,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2、学生已经掌握了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的一些常见性质,并且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劣势:虽然学生对溶解现象并不陌生,但是对融资这一宏观现象提升到微观角度去理解分析,就显得比较困难了,学生的抽象能力还有待加强。对于《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从内容上看,不存在什么难点,但这内容是溶液的开端更为下学期酸、碱、盐这重要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教材分析中指出学生要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所以通过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课标要求“认识溶解现象”,学情分析中指出要从微观角度去理解分析溶液的形成过程,所以通过课标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认识溶解现象。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常识及实验探究,学生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学生学会了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通过对溶液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
教学流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预设时间2分钟)
【引言】日常生活中你都接触过哪些液体?你们认为这些液体都是溶液吗?学完本节课的内容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引出课题)
【点评:从生活中的事例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习新知兴趣,巧妙而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活动二、自主学习(预设时间3分钟)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进行自学
1、找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2、总结出溶液的基本特征;3、溶液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点评:学生有目的的问题阅读教材,实效性强,提高了学习效率】
活动三、探究实验(预设时间10分钟)
【学生做实验】取5个编了号码的小烧杯,分别加入约20ml的水,然后分别加入蔗糖、食盐、硫酸铜、泥土、植物油,搅拌,观察现象?静止后再观察现象 ?
【点评: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师生活动1】(建立溶液的概念):
(1)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2)引导学生分析三种物质“消失”的原因;(3)播放多媒体动画,帮助学生分析(体验)溶液形成的微观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4)建立溶液的初步概念。(板书溶液的概念)
【点评: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概念,学生更容易理解,并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所学知识走向生活。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更直观的理解溶液形成的微观原因。】
【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1、形成的这5种液体都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2、你认为哪几种是溶液?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3、氯化钠溶液各个部分的密度相同吗?各个部分一样咸吗?4、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氯化钠会从水中分离出来吗? 5.综合上述讨论,总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并分析出溶液的基本特征。
【点评:预设的问题针对性强,利用小组合作完成,促使学生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合作能力。】
【师生活动2】(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
(1)总结出溶液的组成(2)总结出溶液的基本特征 (板书:溶质+溶剂= 溶液)。
【点评:及时的归纳总结,起到了引领作用,让知识更系统化,使学生明确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
【思考】(1)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 (2)蔗糖溶液中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
(3)把泥土放入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混合物叫什么?
(4)把植物油放入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什么?
【说一说-关于溶液的认识】
【点评:通过巧妙设疑,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体验到化学就在身边,从而达到化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1)水是溶液吗?为什么?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
(3)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
(4)将蔗糖溶液和NaCl溶液混合后还是溶液吗?此时溶质是?
(5)溶液里的溶质只能是一种物质吗?
(6)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对吗?
(7)在温度不变,水不蒸发的条件下,蔗糖溶液中的蔗糖会从水中分离出来,对吗?
【点评: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完成对溶液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归纳,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了自我体验,发挥了潜能,从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对学习的新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活动四、探究实验(二)(预设时间10分钟)
【实验9-2】(1)把碘分别放入水和汽油中;(2)把碘分别放入水和汽油中
学生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形成的4种混合物中哪个属于溶液,哪个属于悬浊液?进而了解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溶解能力不同
【点评: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亲自去感悟、体验,使他们通过操作形成表象,直接感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比较明显地得出正确的结论。】
活动五、探究实验(三)(预设时间10分钟)
[实验9-4] (活动探究四)水和油的小实验(书29页)
学生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小组讨论、总结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
【点评:此实验引导学生将理论用于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明确化学是为了能让人们更好地生活而产生的,化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因为生活,才产生化学。】
活动六、知识小结,盘点收获(预设时间3分钟)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强化本节课的知识点。
【点评: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真正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又能及时得知学生还有哪些知识盲点,一举两得。】
【提问】开始上课时你们举的那些液体哪些是溶液?
【点评:首尾呼应,既强调本课的知识点,又使理论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同时也使整个课堂结构缜密.可谓是“点睛之笔”】
总体点评:
本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充分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时刻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体会、学习,使学习者能更积极主动地想要学。从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的液体开始开始,从生活实际问题中引导学生认识溶液。三个探究实验使这节课有了灵魂和指挥棒,我始终觉得让学生更多的通过实验探究,亲身体会实验的快乐,让化学实验探究学习真正走入学生心里,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和爱上化学很重要。学生通过亲自实验,不仅熟练掌握了有关操作技能、技巧,而且学会了分析、归纳、总结、对比等等学习化学的方法,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通过学生课堂讨论,师生交流的方式,让每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化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论文作者:张秀红 刘文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4
标签:溶液论文; 学生论文; 溶质论文; 溶剂论文; 化学论文; 现象论文; 点评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