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探讨创伤指数评分在急诊创伤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患者200例,设为对照组,该阶段创伤患者使用原有分诊模式进行急诊预检分诊,未使用TI评分分诊;2017年6月~2017年8月开始应用TI评分结合原有分诊模式对创伤患者进行分诊,该阶段内共有创伤患者186例,设为干预组。结果:对照组分诊错误96人,错误率48.0%;干预组错误24人,错误率12.9%。干预组的总有效率(8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急诊创伤分诊中采用创伤指数评分,其效果显著,是一种理想、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
【关键词】创伤指数评分;急诊创伤;分诊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机动车数量日益增多,急诊创伤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创伤也更加复杂多变,目前已经成为人类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急危重伤员能否在入院后第一时间内被识别,并且给予准确及时的急救和处理,对提高危重症伤员的抢救成功率和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创伤指数评分(详见表1)主要是通过生理状态与解剖损伤的量化参数评定分级,以衡量伤情的严重程度,目的是把有生命危险的重伤患者与一般创伤患者分开,从而对重伤患者实施及时救治;也可以用于急危重创伤患者的早期预后评估。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急诊科的创伤患者,纳入标准:⑴病情分级Ⅰ、Ⅱ级:有生命危险或潜在生命危险的创伤患者⑵由于外部机械损伤造成机体完整性的破坏患者。排除标准:⑴发病至就诊时间超过24小时。⑵合并心肝肾等系统基础疾病者。最后统计共计386例,其中男219例、女167例;年龄18-79(32.5±12.7)岁;车祸伤171例、高处坠落伤31例、器械伤10例;颅脑外伤90例,胸外伤40例,腹外伤28例,联合伤16例。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h内送至急诊科救治。
2. 方法
采取前后对照的方法,取2017年3月1日~5月30日创伤就诊患者为对照组,共计200例,该组使用原有分诊模式进行急诊预检分诊,主要以护士经验结合患者生命体征来判断患者病情分级;取2017年6月1日~8月31日创伤就诊患者为干预组,共计186例,该组使用TI创伤评分法和创伤评估程序对患者进行分诊,结合传统分诊法,根据病情分级指导救治。TI评分≥10分者病情分级为Ⅱ级或Ⅰ级。评判依据:最终病情分级为Ⅱ级以上患者分入急诊诊间,为分诊错误。
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分诊错误96人,错误率48.0%;干预组错误24人,错误率12.9%。干预组的总有效率(8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创伤指数评分: 分
TI分值范围:5-37分,分值越高,伤情越重;TI≤9分 轻度伤;10分≤TI≤16分 重度伤;
17分≤TI≤20分 严重伤,死亡率50%;21分≤TI≤28分 病死率剧增;TI≥29分 80%患者于1周内死亡。
表2 两组患者分诊比较 例(%)
组别 准确率
干预组(n=186)362(87.1%)
对照组(n=200)104(52.0%)
与对照组比较,P<O.05
二、讨论
急性创伤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常见病,是由多种原因造成人体的急性损害,在中国仅次于心脏病、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的第4位死亡因素[2]。创伤指数评分是根据机体创伤后在循环、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以数字形式定量定性评价创伤严重程度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创伤指数(TI)分值越高,病死率越高。据统计,因创伤而死亡的伤员50%死于创伤现场,30%死于创伤早期,2O%死于创伤后期并发症[3]。现代创伤急救强调“白金10min”和“黄金lh”概念[7],即以创伤患者送到急诊室抢救为起点,到医生进行相关紧急处理的最初10min。对创伤患者进行初步快速病情判断正是白金10min的重要内容之一.TI评分法的应用使急诊护士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抓住了创伤救治成功的重要环节。以往急诊救治中对创伤情况的诊断多是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体征来确定,缺乏统一的标准,且常造成科室间交接内容不全面,接诊科室对患者伤情认识不足等情况,院前TI评分法能对严重创伤患者的病情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有利于接诊科室快速明确诊断,开展有针对性的救治[4]。我院急诊科率先将TI评分应用于临床工作中,缩短了创伤评分的时间,明显提高了分诊效率及分诊准确率。
因此,在急诊创伤分诊中采用创伤指数评分,重点给予Ⅱ级以上患者早期预警,实施干预抢救措施,对急诊创伤患者的早期救治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该评分简单易学,效果显著,是一种理想、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叶平,邵翠颖,施玉铭.急诊护士在创伤评估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A):66—67
[2]张佳乐,夏海鸥.创伤评分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78—280
[3]张杏婦. 创伤评估法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2015,9(8):287-288.
[4]唐月红,王新.创伤评分系统在急救护理评估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33):3718.
论文作者:周丽芳1,刘四琴2,章梅妹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创伤论文; 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评分论文; 病情论文; 指数论文; 错误率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