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复杂性肛瘘患者临床上采用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复杂性肛瘘40例患者,所有患者按照不同入院治疗的时间划分两组:3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2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切开挂线术方式应用在对照组,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应用治疗观察组,对比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用时和创口愈合用时均远远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15.0%,(P<0.05)。结论:临床上对复杂性肛瘘患者实施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疗效优越、低并发症等优势,对促进患者的尽快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复杂性肛瘘;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切开挂线术;疗效
肛肠科中肛瘘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数发生者均应用肛瘘切开术治愈,但是复杂性肛瘘应病情复杂、并发症发生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故对其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而治疗时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尤为重要。当下,治疗复杂性肛瘘手术仍然是治疗的首选方案,主要分为两种即:切断括约肌或保留括约肌,由于肛瘘又分单纯性和复杂性、高位以及低位等区别,故临床上会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选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临床上认为复杂性肛瘘存在≥2个瘘管或弯曲且长的肛瘘,通常情况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排便不畅、流脓、疼痛感等;但是高位肛瘘常常会有粪便或气体排出,不仅影响患者的自尊,还会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及阴影[1],自我院对复杂性肛瘘采用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已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特将此整理材料阐述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患者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复杂性肛瘘40例患者,所有患者按照不同入院治疗的时间划分两组:3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2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详细临床资料
1.2符合标准[2]
所有40例患者均符合直肠医师协会制定的复杂性肛瘘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临床均存在疼痛感,排便困难及流脓等;另外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排除糖尿病史或结核性肛瘘;对治疗中不能配合者或不能定期随访者给予排除。
1.3治疗方法
(1)两组40例患者均采用药物甲硝唑治疗(由吉林金福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36021711,批准文号:20140904,规格:0.2/片)应用剂量:0.8g/d,次数:1次/d;(2)药物大青霉素(由重庆迪康长江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50021047,批准文号:20140522,规格:4万IU/片)应用剂量:16万IU/次,1次/d;术前严格要求患者禁食和禁水>8h,再其实施灌肠操作。
观察组患者采用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进行治疗,麻醉方式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肛周皮肤采用碘伏充分的消毒,铺置消毒巾,然后采用杀毒消菌的肛管缓慢探入,通过探头的不断引导,将内外括约肌沟切开,使其与瘘管与括约肌充分的分离;然后将瘘管的两端进行缝扎,再使用刮勺对断端至外口段的瘘管刮干净;擦偶哦在结束后进行冲洗,冲洗采用甲硝唑溶液,冲洗充分后,以其外口敞开引流,缝合内口;手术结束后应用碘伏对肛管进行消毒处理,在直肠内采用胶管对其引流。
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挂线术进行治疗,麻醉方式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肛周皮肤采用碘伏充分的消毒,铺置消毒巾,然后采用杀毒消菌的肛管缓慢探入,通过探头的不断引导,将肛瘘和肛管以及直肠的下部分进行切口;应用橡皮筋挂线至瘘管的上部且相邻的外口之间使其自由的活动,再挂线后形成对口引流。
两组患者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控制排便。
1.4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中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并分析。
1.5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经过相关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且术后创口愈合情况良好,另外无复发;有效:经过相关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且创口愈合情况良好;无效:经过相关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变化,而创口恢复情况不理想。
1.6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分析,治疗中采集的数据采用(%)体现,并应用x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x±S)体现,实施t检验,如P值<0.05则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
观察组有效率高达95.0%(显效14例,有效5例,有效1例)远远优于对照组75.0%(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5例),(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
3讨论
肛瘘为肛肠科常见病症,该病的发生与细菌的感染有紧密的关系,其中大多数患者为大肠杆菌,而本次研究的复杂性肛瘘与肛门的括约肌有关,在选择手术方式中怎样尽最大努力的降低对肛门的损伤程度和有效保护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已经成为焦点[3]。
切开挂线术在治疗复杂性肛瘘应用较为广泛,在作用是通过弹性的材料,对括约肌进行操作,利用材料的的诱导作用从而发生炎症纤维化反应,而对括约肌的固定,可以预防手术操作中对肛门发生失禁,虽然具有该特点,但是因创口的愈合时间较长,而挂线脱落的时间需要9—12d左右,如果挂线发生松动而此时肛瘘还未剖开时,需要对其实施二次挂线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痛苦;而本次应用的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是一种保肛手术,在治疗中通过对括约肌的切开,可以确定瘘管的位置且可以对解剖结构明确,结扎括约肌的瘘管,术中对瘘管内的肉芽组织进行彻底的清除,清除后才对括约肌进行缝合[4]。后者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术后恢复迅速,与前者比较,对瘘管的结扎不会损伤患者正常的肛门生理功能,亦能肛瘘下方的肛腺组织完全闭合,故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意义重大,以上阐述均从本次研究结果中体现。
通过以上的阐述和研究结果充分的说明,对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对促进患者的尽快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永恒,凌光烈. 中医肛肠科学.1 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52-168.
[2]欧阳可鉴.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探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0):116-118,
[3]孙薛亮,文科,杨柏霖,等.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6,31(5):398-401.
[4]薄彪,杨凌洪,凌光烈,等.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冶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观察与评价[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2,6(2):216-218.
论文作者:范要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瘘管论文; 括约肌论文; 患者论文; 肛瘘论文; 复杂性论文; 肛门论文; 疗效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