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年级地理”看地理课程发展的新趋势_地理论文

从《地理》八年级下册看地理课程发展新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论文,下册论文,八年级论文,新趋势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从课程内容来看

1.紧跟时代,贴近生活,突显实用

从全书的内容来看,理论性较低,主要选择了一些接近生活,接近实际,有实用价值,对人类思想、行为、兴趣、爱好有导向作用的知识材料,以满足学生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本教材的新增内容中,更能突出这个特点。新增内容有:

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西部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长期的重大战略,将贯穿于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央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不会动摇,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弱,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会放慢。”而新疆作为我国西部面积最大、能源矿产丰富的省区,自然成为开发的重点。增加《新疆》一节的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的国情,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突显时代特征。

关于第七章两个省内区域的选择,也突出时代的特征。实施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总结历史经验,中国曾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应当吸取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珠江三角洲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著名侨乡),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事实证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建设,珠江三角洲地区现已取得瞩目成就。通过教材,学生既可以了解其对外开放的各种有利因素,又可以了解其对外开放的成就,学习其发展的模式,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而《西双版纳》进入教材内容,与促进边境的贸易和发展,以及当前国家鼓励国民进行旅游消费是分不开的。

黄土高原是地球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大、堆积最深、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在第八章的认识跨省区域中,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及生态建设的有效措施,有着非常积极的教育意义。大家都知道,黄土高原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我国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也正是由于对黄土的研究而获奖;刘东生院士长期奋斗在地球科学研究领域,他对中国黄土的研究,为全球环境变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使我国第四纪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居于国际地球科学前沿。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河,不但有其重要的自然地理地位,并且在其自然功能的影响下,该区域的经济地位也极为重要,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更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

可以看出,我国现在地理课程已不是一种脱离生活的课程,而是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能及时反映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是一门真正对生活有用的学科。

2.注重区域联系,增强全球意识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环境需要,已使知识、经济、环境问题走向国际化,地理课程的内容也体现了这种国际接轨的趋势;如《西双版纳》中的澜沧江—湄公河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影响,《长江沿江地带》中的阅读材料——世界著名的沿河产业带,都突出了一种区域联系和全球合作的观念。

在教材最后一章《走向世界的中国》更明确了这个发展趋势,文中提到区域差异大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因地制宜、加强区域间的合作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还提到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的发展中的大国,积极加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参与解决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既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又是发展之路。

二、从课程组织来看

1.以问题为中心,突出“活动题”的地位

教材一改过去的全面陈述的特点,每节内容的正文文字很少,非常简练,一些重要的知识都隐藏在活动题中,在活动题中以问题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完成活动题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讨论,甚至可以去查找资料,去野外实践、调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例如“坎儿井”的开凿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图和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明白事物之间的联系,也能感受新疆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能逐渐提高其学习能力。

2.图像比例增大

地理图像对于地理课程的作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教材中教学用图有119幅,这些图不仅能很好地反映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让学生获得全方位认识,而且这些图还非常简明、醒目、美观,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感知规律。

地理课程的教学用图,不仅在教材中,还在《地图册》中有很多的辅助用图,对教材内容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3.阅读材料增多

全书共有阅读材料15篇,正文和阅读材料、活动题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如阅读材料”北方地区的文化差异;“北京旧城的城市布局”则是向同学展示北京当时的建筑理念和建筑风格,以及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香港和澳门的身世”既揭示我国的一段屈辱史,但也体现了我国的日益强盛,突出良好的思想教育理念;“新竹科学园区”告诉我们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西气东输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既陈述了该工程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又对读者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意义;“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前店后厂”阐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发展的原因和优势,又为其他情况相似的地区起到很好的借鉴意义;“石灰岩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阐述了一种新型的生态问题,对初二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感知,另外也足见我国生态环境的严峻。

三、从课堂教学来看

1.师生关系新型化

当今的教育,已不是那种严师出高徒的道理了,现在提倡的是人性化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体个性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中,主要是作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也可以是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新课堂中,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而是和学生平等交流,以亲切、幽默、风趣的语言,甚至包括肢体语言,还有和蔼的目光,慈爱的神态;鼓励学生多问、多思考,能幽默地接受学生提出的艰深问题和错误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与学生交换“角色”进行换位教学,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升能力。

2.课堂形式多元化

课堂形式的多元化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的组织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理论讲授课,而且还包括:

①以学习提纲为指导的自学课,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

②以学生实践为主的实践课,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感知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时,对于该地区城镇的发展,学生可以去调查其所在镇的1980年、1990年、2000年的镇区范围的变化情况,可以从直观上了解本区城镇化的速度和水平;在学习《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时,倘若在新疆当地就可以带学生去野外考察,调查绿洲的形成原因和绿洲对于新疆发展的重要意义,看看长绒棉的种植,探寻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探求“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原因,品评“坎儿井”的宏伟和新疆人民的伟大智慧,想想这些地理事物和地理环境的联系。

③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活动课。如北京老城区的某一部分要进行改造,该如何对待区内的四合院和胡同。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或是辩论;关于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组织一场辩论赛,正方——黄土高原应该全部退耕、反方——黄土高原不应该全部退耕,让学生们唇枪舌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展所长。既能活跃课堂、丰富课堂组织形式,又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瞬间反应能力和材料组织能力等。

3.教学手段多样化

已经告别了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材料。幻灯机、实物投影仪、投影机、VCD机、电脑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平台,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多彩、动态的情景,给了学生更多的信息量,也给了学生更多的求知平台。

标签:;  ;  ;  

从“八年级地理”看地理课程发展的新趋势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