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趣味情境;直观展示;转变模式
信息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推动着教育教学活动变革和创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融合起来,是顺应时代变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要举措。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究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从而摒弃传统一味灌输式的单一授课模式,为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生学习的制约因素在于对课堂的注意力差,而兴趣是实现他们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换的媒介。为此,小学阶段的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宗旨,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而情境教学作为教师青睐、学生喜爱的直观演示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巧妙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情境教学,从而为学生营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课堂教学高效化地进展下去。
例如,在进行“长度单位”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环节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猫和老鼠这个动画片的片段,即老鼠被猫追得上蹿下跳最后逃进老鼠洞中,而猫没有急着钻进洞中抓老鼠,而是利用自己的胡须测量了一下洞口的宽度。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都很好地集中到了课堂上,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询问自己的父母平时是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常见以及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对课堂参与的兴趣和动力,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收到不错的效果。如此,通过借助多媒体实现良好情境的设置,将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很好地集中到了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相关知识的欲望和动力,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高效化地进展下去。
二、借助信息技术直观展示知识点,化解教学疑难点
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较强,且知识点具有很强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学科的这些特征导致了学生单靠日常的积累和死记硬背很难掌握所学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利用语言文字讲解所学知识,学生对一些知识难点仍旧难以很好地理解和把握。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直观展示的方式呈现这些知识点,利用动态演示、模拟的方式实现抽象数字、符号、图形的具象化转化,从而有效化解教学中的疑难知识点,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以“认识圆锥”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正确认识圆锥的高,并掌握圆锥高的画法。为了很好地化解这一难点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圆锥这一立体图形的空间结构,并利用动态演示的形式展示从圆锥顶点向底面圆心连接的过程,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这便是圆锥的高所在。之后,教师还可以用同样的方式为学生展示测量圆锥高的方式,增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如此,通过借助多媒体展示复杂立体图形的空间结构,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效化解了教学中的知识难点,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改进和提升。
三、借助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模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的优势还在于它能极大地促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它本身具有的呈现方式和传播路径多样化的特征,为实现学生广泛的学习提供了可能。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提前将教学资源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资源的指导下,课前自主预习所学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从而转变以往以师讲生听为主的单一授课局面,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改进和提升。
例如,以“圆”这部分内容为例,我在教学前制作了关于本课知识的课件及微课视频,在这些教学资源中将本课的主要内容呈现了出来,如圆的基本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将这些教学资源在课前发送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这些资源的指导下预习本课知识。在课上,我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预习的内容进行探讨、整理,通过提问的形式检验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并对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了总结性的讲解。如此,便转变了以往以灌输式为主的单一授课局面,凸显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改进和提升。
总之,在信息化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巧妙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为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不断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书英.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4
[2]张盈盈,姚兵.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
论文作者:张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圆锥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点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