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交通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国家、集体、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做好行车安全工作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切实抓好制度的落实
规章制度是规范车辆管理干部和驾驶员的行为,保障行车安全的有效手段。所以车辆单位在完善安全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岗位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车辆使用制度,车辆调派制度,安全会议(活动)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奖惩制度,安全承包制度,车辆保养、维护制度等。只有建立健全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并抓好贯彻落实工作,才能达到保障行车安全的目的。
二、抓好驾驶员队伍安全技能工作
根据交通安全形势,在全体驾驶员队伍中施行 “内部准驾证”制度。即:机动车辆驾驶员在获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的前提下,再经过车辆单位安全管理部门组织的实际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经考试合格,颁发“内部准驾证”后,方准取得驾驶内部车辆的资格。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能提高机动车辆驾驶员的技术操作素质,也能提高他们的安全行车意识。
三、坚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在当今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要倡导安全文化,离不开安全教育,安全文化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安全文化教育方式方法应灵活多样,力求生动形象,避免空洞说教。常用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短训班、讲座、宣传画、安全简报、安全竞赛评比、观看安全影像、事故现场分析会以及结合事故案例进行教育,使人触目惊心,印象深刻。对典型的事故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分析事故原因,认清危害和后果,能更好的提高驾驶员遵章守法的自觉性和责任心。模拟性的安全训练能使人迅速牢固地掌握安全操作的技能,是值得推广的教育方式。定期组织驾驶员学习国家交通安全管理法规和企业安全管理规定,并结合季节、天气、道路状况的特点,提醒驾驶员掌握安全行车规律,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目前国内汽车的事故发生率是欧洲的十几倍。德国有专业研究机构经过调查给出了他们的回答:中国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一点都不比欧洲差,事故率却高达数倍,这是为什么?其实就在于安全意识不强所至。无数的事实证明,任何一个事故都是人为的前期管理不善和事故隐患没有被及时发现所造成的。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安全生产的良好意识和习惯,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道“防火墙”。增强安全意识需要不断学习。学习提高安全认识,提高安保能力。平时很少参加安全教育或参加了态度却不端正,都是安全意识薄弱的表现。在我们周围有几种类型安全意识应该引起注意:混沌型。认为目前的车好、路况还过得去,浑浑噩噩地驾驶,思想深处存在“死生由命”的想法,这种安全意识与文化水平低下有直接关系;自恃型。此类型多为技术熟练,驾驶工作年头多的“老”字辈员工,自恃久经沙场,经验丰富,在工作中无所顾忌,他们发生事故可能性很大;任务型。为了赶任务、赶时间,连续作业,超负荷运转,以致安全意识每况愈下,导致发生事故。所以车辆单位还要研究人的心理、个性特点。对个别容易出事的人要从心理上、个性上分析他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的教育和引导。总之,要根据车辆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安全教育方式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坚持不懈地开展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行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安全的有效手段。坚持安全检查制度,是发现车辆单位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和隐患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车辆单位应紧密结合实际,制定行车安全检查标准,开展定期检查和“不通知、不定点、不定时”的“三不”抽查等一系列交通安全检查活动:一查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落实;二查日常管理是否到位;三查车辆是否带病运行;四查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是否提高;五查车场及维修工房的管理是否达到安全标准。此外,还应重点查处无证驾驶、酒后开车、无路单行车、跑私车、疲劳驾驶、超员、超载、车辆带病运行、不按时归场等严重违章的行业现象。安全带的使用,对减少交通事故的伤亡程度有良好的保证作用,但国内车辆安全带的使用情况较差。行驶记录仪的使用,对规范驾驶员的安全行为,减少疲劳驾驶的状况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所以车辆单位应及时制定相应的法规、标准,加快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每一次现场安全检查,对驾驶员来说都是一次安全教育,面对一些习惯性违章,应让驾驶员深深的体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重要性。在每一次安全例会上,领导们讲的最多的都是些发生在身边的不安全行为和习惯性违章,这一个个微小的细节,都是一个个的安全隐患,只有将这些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才能避免更多的事故发生,才能将安全工作控制在手中。
五、坚持开展交通安全活动
车辆单位应注重实效,利用国家“安全活动月”的契机,认真查找本单位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驾驶员队伍的安全意识。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车辆单位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和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及遵章守法的自觉性,车辆单位应坚持每年开展一次“交通安全百日竞赛”活动。其内容:一是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完善基础资料,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大力开展车辆整修活动,及时查处隐患及违章行车现象;三是以“吸取事故教训,确保交通安全”为内容,认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能极大地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意识,降低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
六、严格执行“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究
车辆单位应始终坚持“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责任人得不到处理不放过,驾驶员队伍得不到教育不放过,不制定防范、预防措施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有关责任人进行追究。只有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才能提高驾驶员对交通事故的预防能力,才能达到降低或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
以人为本,在安全管理上,仅靠安全规章制度的约束,员工只是客观被动的适应,而不是从主观上自觉遵守。车辆单位应该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需求,应注重对人软约束,而不是硬约束。感情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以章罚人不如以情动人,如果管理者不只是一味的查问题,挑毛病,而是多给员工以亲切的问候,温暖的叮咛,和员工们一起平等讨论安全问题,和员工们交流违章现象和危险源,让员工们自己体会和想象不按规程作业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让员工们感受到安全管理人员不是对头而是朋友,不是工作中的制约者而是好帮手,让员工们明白遵章守纪不仅是为单位、为部门,而是实实在在的为自己。要教育引导员工正确认识,我们严格抓管理、抓安全到底为了谁?实际上,一旦出了事故,受到伤害的几乎全部是岗位操作员工。从这一点来说,抓管理、抓安全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操作员工。员工如果真正认识到了这一点,就会理解、支持严格管理,自觉地执行标准和制度,遵守纪律。从而创造出一种“人人关爱生命、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防范”的安全文化氛围,激发每一位员工的内在活力,开发每一位员工的动力源泉,形成一种平等尊重、积极主动、和谐严谨的安全文化,员工们就能自觉的扛起安全的大旗,切切实实的为单位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
论文作者:李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驾驶员论文; 车辆论文; 员工论文; 单位论文; 制度论文; 交通安全论文; 事故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