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学院校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23)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高校内科门诊对乙型肝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内科门诊检查器械180份分为三个组,每组60份(以下简称A、B、C组),A组调查时间为2013年1月至12月,B组调查时间为2014年1月至12月,C组调查时间为2015年1月至12月。A、B、C组的消毒方法均为高压高温125度,消毒时间为20分钟。结果:A、B、C组的消毒效果均良好,消毒后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仅有2.33%、4.33%和2.33%。结论:高压高温消毒对预防乙型肝炎有良好的效果,建议高校医院、卫生所、门诊部等内科门诊积极采用。
【关键词】 高校内科门诊;乙型肝炎预防;高压高温消毒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5-0379-02
乙肝是一个复杂的、难治的、隐形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尤其是慢性乙肝,早期症状轻微,很容易被忽视而耽误治疗,发展到肝硬化和肝癌的阶段,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慢性乙肝传播途径广泛,血液传播、胎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性接触、生活密切接触等均可传播,其病毒因素、患者个体差异以及目前的治疗进展等方面均表明,乙肝治疗是一项具有相当难度的医疗“工程”。我国是一个“乙肝大国”,要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需要防治并举。对于未感染者,我们主要的预防措施是接种乙肝疫苗,特别是新出生婴儿。而对于已感染者来说,进行早期抗病毒治疗是阻止乙肝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手段。在中国,乙肝病毒感染者大多始于幼龄期,特别是经母婴传播,幼龄感染者中90%可以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又有40%可以发展为肝硬化,而成人感染者中只有5%转为慢性乙肝,其中有5~20%会发展为肝硬化。我国乙型肝炎免疫方案是1991年颁布。实践证明,这一乙肝预防策略是可行的,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现有资料证明,新生儿乙肝免疫后至少保护15年。从卫生部现有资料估计,我国城市乙肝接种率已达90%,农村约40%。国内的高等院校基本都设有附属医院或卫生所、门诊部一类的医疗单位,这些医疗单位的内科同样是乙型肝炎感染的高危区,尤其是内科器械在内科临床治疗中具有不可少的属性,被认为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媒介[1]。故此,内科感染预防十分重要。下面是本人对本院内科门诊预防乙型肝炎的效果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资料系本校医院使用的检查器械,从中抽取180份,依据调查时间分为A、B、C三个组,每组60份。A组调查时间为2013年1月至12月,B组调查时间为2014年1月至12月,C组调查时间为2015年1月至12 月。
1.2 消毒方法
A、B、C三组的消毒方法均为高压高温125度消毒20分钟。在接诊每一位新的患者之前,对前一位患者使用过的所有设备仪器进行清洁消毒,然后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对手动器械进行灭菌。
1.3 检测方法
HBsAg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1SA)法和一步法。用BIO-RAD450型酶标仪;ELISA方法检测每支手动器械洗脱液中HBsAg抗原性。检测结果:S/N≥2.1判断为阳性。通过HBsAg抗原性存在与否间接判断乙型肝炎病毒污染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5 做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A、B、C三组高温高压消毒效果均比较显著见表1。结果显示三个组的消毒效果都比较好,消毒后的HbsAg阳性率分别只有5.0%、10.0%和5.0%。
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个数据所显示的内科门诊使用器械后器械的乙型肝炎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如果不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不合理选用消毒方法及消毒药械的灭菌、消毒剂选用不当等,都可能造成乙型肝炎病毒在内科的高频率污染。
3.讨论
3.1 乙型肝炎具有传染力强、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在室温下可存活14个月)等特点,尤其是慢性肝炎存在病毒复制,很多的时候肝炎症状表现并不明显,但却在不同程度上损害肝功能。不少患者已经感染上乙肝病毒多年但丝毫没有察觉,待觉察时已是晚期,造成了治疗上的极大困难。因此,所有正常人都应该养成定期检查的良好习惯,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目前实施0,1,6月的免疫程序。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及时接种首针乙肝疫苗,有效阻断母婴传播途径。
3.2 抗病毒治疗想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因素很多,但患者的依从性至关重要,如果患者能够遵从医嘱服药或停药、定期到医院复诊,让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同时在饮食、心理卫生上给予积极配合,治疗的效果会十分明显。
3.3 正规的医院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专科医生指导,已感染者唯一应该首选的就是在这些专家和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所致,与慢性乙型肝炎反复活动与乙肝病毒持续复制密切相关,防止慢性乙肝发作的首要前提是抑制乙肝病毒。防止乙肝向肝硬化、肝癌发展的最有效手段即是抗病毒治疗。这已是医疗界的共识,无需赘言。
3.4 就当前的国内外大环境而言,各种消毒剂对乙肝病毒的破坏机制还没有权威的认定。相关研究显示,将有传染指标的HBsAg阳性血清在室温下干燥一周后,仍可注射感染给动物[2]。近年来,我国内科医疗保健水平有很大提高,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感染问题越来越引起医疗界的重视,建立健全严格的消毒灭菌措施及防护制度已被很多医疗同仁提到了非常重要的议事日程,前景可喜。
3.5 有研究者发现,内科人员因接触乙型肝炎病毒患者发生污染的机会比一般人增加了3倍~5倍,平时工作中不戴手套的医务人员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机率也比一般人高。常规戴手套并注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者,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发生率下降明显[3],我国是世界上乙肝高发区之一,乙型肝炎病毒总感染率高达约60%。有研究者表明,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在内科明显高于其它科室。有研究等随机检测内科门诊患者显示,HBsAg阳性率达33.6%[4]内科器械存在乙肝病毒污染,这是不争的事实,本研究也表明了这一点。内科器械的乙肝病毒污染采用一般的消毒方法效果欠佳,病毒DNA拷贝数很高,传染性也还是很强[5]。
3.6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见的消毒方法中,高压高温消毒效果明显[6],值得高校附属医院、卫生所、门诊部等内科门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Kohn WG,Collins AS,Cleveland JL,et al.Guidelines for infection control in dental Health care settings-2003[J].Recommendations and Reports,2003,53(17):1-61.
[2]柴娜,ICU病房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医疗装备;2011年07期:62-63.
[3]叶茂林,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12期: 113-114+145.
[4]王红梅,基层医院门诊感染途径分析及控制措施[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8期:338.
[5]姚红丽,280例医院感染患者的心理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年06期:85-86.
[6]蒋梅英.5167例医院感染临床资料分析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8-30.
论文作者:胡云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乙型肝炎论文; 内科论文; 乙肝论文; 病毒论文; 门诊论文; 时间为论文; 效果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