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绿色革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传统的会计理论一般是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来反映、控制资本及其运动。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世界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社会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配置不合理和过度耗费;自然环境恶化和生态平衡的被破坏;外部不经济的恶性膨胀等等。
如此种种,对传统的会计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怎样才能达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生态环境的稳定循环,传统的会计理论已经无法解答,这样,会计的“绿色革命”就应运而生了。会计的“绿色革命”,其目的是建立全新的“绿色会计”,要求从人类全部活动过程和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大视角出发,着眼于高效利用资源,来达到人类经济活动与整个社会生态环境的平衡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会计理论对整个会计要素的界定,要求人们更多更切实地考虑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而解决传统会计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系列棘手的社会生态环境问题。
一、会计“绿色革命”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类与其所处自然环境对立统一、协调共进的动态过程。当前经济领域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恰恰证明了会计“绿色革命”的必要性。显然,推进会计“绿色革命”已经是时代的呼唤了。
1、生态环境现状。市场经济一方面造就了经济的高效运行,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其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软弱无力。由此产生的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严重地妨碍了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会计,作为微观经济——企业的重要部门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发展经济和改善环境的重任。
2、外部不经济的恶性膨胀。所谓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些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企业和个人产生了不利影响,而其他企业或个人又不能有效地从造成这种不利影响的企业或个人那里得到补偿的经济现象。因为自然环境、资源环境缺乏明晰的产权关系,所以市场机制也不能有效地防止这种现象的产生。国家固然可以利用政策法规对其作出惩罚和制裁,但屡禁不止、禁而不止的现象依然存在。而推行会计的“绿色革命”,建立绿色会计,把这种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因素恰当地考虑到其工作中去,或者把这种不利影响和因素在实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损失通过绿色会计的事前、事中控制而降低到最低限度,将能更好地增进企业自身效益,从而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3、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成本的确定。长期以来,各国政府都把经济增长放在首位,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单一增长模式,给社会生态资源环境造成严重的灾难性后果。虽然有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大幅上升,但若把这些国家的环境损害值与环保费一并从该国同期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得到的国民净产值就微不足道了。以生态环境污染和人类机体健康的损害为巨大代价换来经济的暂时增长这种模式已被世界多数国家所淘汰。企业在计量产品成本时,同样只计算“人造成本”,对“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忽略不计,以环境的无偿占用为代价虚增利润。而推行会计“绿色革命”,建立绿色会计,则要求充分考虑社会生态资源环境成本,从而准确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
4、会计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不仅要为微观经济服务,而且有助于宏观经济调控;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效益,而且还要兼顾社会效益。传统的会计理论往往局限于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仅核算与企业直接相关的经济业务。而会计“绿色革命”和绿色会计则增强和扩张了会计的宏观经济职能,核算与企业看似无关却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态资源环境业务,并对其作出反映、监督和控制。这对于会计理论的完善和丰富是有着重大意义的。
二、会计“绿色革命”的可行性
1、环境问题可以用经济手段加以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产生多缘于人类无节制的经济活动。“解铃还须系铃人”。采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是切实可行的。国家可以利用其庞大经济力量和行政权力,堵塞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力有未逮的漏洞。在会计核算方面,则应增强和扩张会计核算功能,不仅核算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而且要充分核算生态环境的破损和消耗;不仅计算各经济活动主体的内部成本与内部效益,而且计算相应的外部成本与社会效益。
2、外部不经济可以通过内部化来解决。外部不经济现象的产生,其原因在于社会生态资源环境的社会性与生产目的或效益的个体性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条件下,若无社会力量的强制性约束,外部不经济现象就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可以利用一个凌贺于企业之上而又代表所有参与者共同利益的社会中心,来对所有企业的行为进行符合大众利益的协调与约束以外,还可以考虑通过推行会计的“绿色革命”确立一定的规范,允许企业核算自身所遭受的外部不经济的影响和造成的外部不经济的影响,并根据两者之间的差额来决定是享受国家予以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的扶持还是承受环保等方面的制裁。国家也可以统计这种资料,进行政策的制订,以考察整体社会生态环境的优劣。
3、企业收入、成本、费用等的重新确定。人类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本可以分为损害成本、防护费用、消除费用和预防费用。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往往忽视生态环境成本的计量,而新型的绿色会计理论则对收入、成本、费用等的界定作出了划时代的变革。
(1)企业的收入。传统的企业收入一般指生产经营所得(由销售收入、投资收入等构成),绿色会计则认为还应包括企业在考虑社会生态环境、积极治理污染时从政府方面得到的补贴和税收减免,以及企业回收的“三废”收入和副产品收入等。前者的大小由企业生产的性质和国家政策决定,后者的大小由回收“三废”及副产品的数量和价格、采用的技术等决定。
(2)企业的成本。传统的会计理论认为企业的成本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投入以及劳动力成本、各种税款等。绿色会计则认为还应包括耗用资源和排污而被征收的生态环境补偿费、生态环境治理费,以及劳动保护费用等。其数量大小则由企业的生产规模及企业对资源环境的依赖程度而定。
(3)费用。传统的会计理论认为企业的费用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但社会生态资源环境方面的费用并未列入。绿色会计认为应当将这方面的投入列入费用。其大小主要受劳动力工资成本、投入原材料和燃料等方面的影响。
企业在全面考虑社会生态资源环境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于国家和市场方面的大量收益,而且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也会随之改善,企业的产品将更具有市场前景,企业的筹资、融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推行会计“绿色革命”的具体措施
会计“绿色革命”是对传统会计理论的一种挑战和发展,它适应了当代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日益勃兴的环保意识的潮流,因此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我们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让之付诸于实践,以全面提高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基本条件的建立:
(1)会计的行为主体(会计人员)。他们应充分认识到社会生态资源环境对企业现在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跳出传统会计理论的框框,从全新的角度来考察会计工作,并在国家制度法规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把生态资源环境的因素考虑进去。
(2)会计行为客体(企业经济活动)。会计人员在利用会计工具核算企业经济活动,反映、控制和参与决策管理时,要从全局出发,通盘考虑和组织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尤其要优先考虑与生态资源环境有关的经济业务和活动。
(3)会计行为标准(会计规范)。会计行为标准是会计人员行为的准绳。由此吸收接纳环保、会计、税收、企业主管等各方人士共同筹划“绿色会计准则”,是推行会计“绿色革命”的基本条件。
2、具体措施。在具体核算与生态资源环境有关的经济业务时,不仅要体现绿色会计要素,而且要设置全新的会计报表或在原有报表上增添绿色会计要素。
(1)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资产方一栏中着重登记绿色会计对自然资源损耗的记录;负债方一栏着重登记企业为改善自身及其外部生态环境而负担的债务。一定条件下,通过考察企业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可以判断企业在环保方面是否采取过措施,以及为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是否作出过努力。
(2)生态环境现金流量表。现金流入一栏着重登记企业在生态环境治理上获得的收益;现金流出一栏登记企业在生态环境治理上的支出和因措施不力而遭受的损失。同时制定一个生态资源环境投入基本指标(用H表示)。在全面考察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情况下,如果流出>H>流入,则证明企业在环保方面投入较大,为社会贡献较多,但会计在作内部核算时,应分析该种投入产出的结构是否合理,以免影响企业正常资金流动;如果流出<H<流入,则证明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产出结构较为合理,企业从中获利较多,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在会计核算时,应考虑该种投入是否与社会一般水平持平或稍高。最理想的投入产出模式是H<流出<流入。其中H值的确定要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
(3)生态环境损益表。就当前及可以预期的情况而言,不宜单列此报表,应在原有损益表中加列相关的绿色会计条款。例如:可在“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中加入相关环保收益,在“营业外支出”等科目中加入相关环保费用等。由此从整体上揭示了企业资金特别是用于环保方面资金流动和损益状况。
会计“绿色革命”和绿色会计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发展和一部分棘手的生态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因而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非常重视对“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我国对这一理论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很快,成绩斐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绿色会计”理论必将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从而为我国的会计实务操作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指导。
标签:会计论文; 绿色会计论文; 绿色革命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会计成本论文; 环境会计论文; 企业环境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环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