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课堂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_政治论文

活化课堂,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效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课堂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一轮课改强烈地震撼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新《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要“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由此决定政治课有着两大直接的任务:一成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化的社会公民课;二是注重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能力,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成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反观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更多地考虑如何教导学生,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较少地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感受等更深层面去考虑教学方案;学生成了台下的“观众”,只能看教师“演出”;书本成了知识的“主宰”,学生的情感性与发展性丧失了;教案成了不变的“模式”,教师的思维活动代替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凡此种种,使学生主体的生命性发展受到了抑制,致使政治课信度、效度缺失和学科地位的失落。

那么该如何构建富有生命意义的政治课教学课堂?笔者认为必须从改变传统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入手,活化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

一、活化主体

活化主体,即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所谓以学生为本,就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成长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的实践活动,做学习的真正主人为教学出发点,组织课堂教学。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新旧知识联系,从而生成新知识网络的过程。因此,没有学生个体主动积极的参与,所谓的学习就变得毫无意义;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应该是知识的建构者和认识活动的主体——学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主体的活化呢?首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必须定好位。在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应该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他与学生的关系如何?这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与信度的关键之一。在新课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起进行学习活动的同事,与他们一起探讨和交流,携手遨游在思想的海洋之中;要用“蹲下来”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个体见解;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的需要,从如何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和怎样获得学习的方法等角度考虑教学设计。

其次,要让学生利用角色效应换好位。要尊重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通过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担当学习的主体。要鼓励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扮演角色,从而产生热烈的学习情绪,由原来的“被动角色”转换为“主动角色”,自然而然就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体。如在讲授“企业的经济效益”时,我让学生换位思考,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厂长、经理;讲到“银行与储蓄”时,我让学生扮演银行家与储蓄者;讲到“三农”问题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农民……角色转换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自主去思考、探究,寻找问题的真谛,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增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再次,要利用情感效应定好势。政治课堂也是一个情感场,要尽可能缩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沟通情感交流;要努力营造出民主、平等且富有亲和力的课堂氛围,从而激活学生潜在的智慧力量。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仅要善于充分挖掘学科内在的情感教育因素,独具匠心地创设与教材情境相同的情感情境,同时,教师本身也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以情动情、以情激情,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二、活化教材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习者现有的水平与将要达到的潜在水平存在着一个过渡区域。一个人在某一领域的原有知识水平是预测他在这一领域未来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指标,一个人的原有知识水平、经验对后续学习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置学生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循序渐进,是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的原则。

关于教材,现在提倡“不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是有道理的。教材是一种知识的载体,堆积着前人的知识,学生应该认真学习,但无论如何教材都不应该是学习的主宰,政治课更是如此。政治课最大的特征是时代性强,与时刻变化着的世界比,再怎么新的教材都会显得相对陈旧与滞后。所以在教材的运用上绝不应该是照本宣科,而应当实现教材的活化,教师的重任即在此,正所谓“教师的加入正是对教材的超越,它的作用是把‘干瘪’的教材丰满起来,抽象的教材生动起来,统一的教材个别化起来”。

活化教材就要对教材进行重新改造,实现教材的情境化。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有意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的认识在特定情境中互流、碰撞,促使其认知、思维和实践等能力的提高。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学设计改变为情境化的学习环境,将特定的学习内容安排在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问题的求解等实践活动获得更高效的学习。一般来说,政治课堂教学活化教材情境创设包括以下几种。

(1)生活情境 学生对政治课失去兴趣与信心, 很大程度上可归究于传统政治课堂教学侧重说教。活化教材必须将课本引向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政治课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走进生活情境达成认知。生活情境可以联系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实际,也可以着眼于学生以后要面对的社会实际。如在讲解“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前,笔者组织学生去体验银行相关业务,激发学生自主探寻知识的积极性。教材知识生活化了,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生活经验,更在体验中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如在讲解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时,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学生在学习“农业产业化经营”往往会产生困难。我就引用了当地的一个实际话题:柿子丰收了,如何实现农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告诉学生,当地政府走的就是一条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由供销社牵头,将柿农手中的柿子集中起来加工,冠之以“红姑娘”品牌,远销杭州、上海,大大提高了农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因为事例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很爱听,学习效果好。

(2)社会情境 政治知识本身来源于社会实践,能运用于解答社会问题。例如,在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社会情境:某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一度红火;实行市场经济以后,因种种原因企业陷入了困境,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实行转制,把以往积存的富余人员分离出去;转制后部分下岗职工想不通,怨声载道。要求学生思考上述现象后回答下列问题:为什么会产生上述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应如何正确面对?这样的情境创设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了,很自然地达成了对相关知识的建构。

(3)问题情境 古今中外的哲人都很重视发现提出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我国宋代的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李政道博士说:“学生最主要的就是学会提问,否则将来就做不好第一流的工作。”教师通过创设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情境通常可以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来创设,利用新旧知识、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现象与本质等矛盾引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如日常生活中所指的“物质”“矛盾”与哲学上所讲的“物质”“矛盾”并不一样,通过这些认知矛盾就能创设促使学生求异的问题情境。由于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情境能将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来知识有机联系、自然融合,因此,知识迁移就比较容易实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而极大地增加了学习的内驱力。

(4)热点情境 从心理特点发展来看,当今的高中学生, 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渴望接触社会。因此,课堂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可以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充满活力。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文综高考试题中呈现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时政热点成为载体,这为我们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提供了积极的导向,要求我们关注时事、抓住热点、融会贯通,提高信息处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我们要提高对国内和国际重大时事政治的敏感度,不断关注国家新政策新法规的出台、新事物的涌现、国际局势的变幻等等,使教材的活化与时俱进。

三、活化过程

政治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将现成的书本知识、基本原理传授给学生,也不仅仅是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或教学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引导学生不断探寻、体验如何获得知识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去,自主地体味获得知识的过程,以实现过程的活化。

首先,政治课堂教学是探究性的。探究式学习大致有创设问题、处理信息、得出结论三环节,它让学生的思维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三种状态。例如,在分析税费问题时,可利用以下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近年来,企业和农民的负担都很重,社会反映强烈。企业和农民负担重,主要重在非税负担上。据调查,目前我国许多地区收费与征税数额相差无几,有的地方收费数额还超过了征税。这种既征税又收费、税费并重的极不规范状况,使国家财力分散,加重纳税人负担。为此,我国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制止“乱摊派”“乱罚款”“乱集资”等各种形式的乱收费现象,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学生结合书本知识谈了对这则材料的认识后,发现这一材料涉及的就是近年来反映强烈的税费问题。

然后,组织学生就这一社会问题结合书本知识逐层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材料中的问题的危害性上升到政治高度予以认识,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最后进入交流验证阶段,让学生将自己得出的结论与别人交流,以求共同达成对这一问题的全面认识与有效解决。

操作流程图:

附图

其次,政治课堂教学还必须是师生共享的。活化课堂过程不应仅满足于课堂改变原有的“授——受”过程,还应该是“师生共建、共享课程与生命意义,达到共生、共进、共长的过程”。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喜欢的政治教师课堂教学灵活、民主、活泼,愿意与学生交流;而学生的主动参与,也会使教师不经意间突然冒出些备课中未曾有的灵感。这就是所谓的共享。当然,要想使教学灵动起来,教师必须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分准备,到了课堂,才有可能驾轻就熟、信手拈来、自由开合,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生动活泼的教学。

综上所述,要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度,就要实现主体、教材、过程的活化,师生真正定好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教师成为指导者、合作者、交流者,从而实现课堂主体的活化;通过情境化教学,实现教材的活化;通过探究式学习,通过师生、生生积极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活化。一句话,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感悟人生、认知社会、学会思维、健康成长。这也必将极大增添政治课堂的魅力,使政治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充满生命的活力。

标签:;  ;  ;  ;  

激活课堂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