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贾翔
摘要: “中三角”城市群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起于2013年2月的《武汉共识》,此后“中三角”城市群的主要城市也出台了多项纲领性文件,但在各城市群整体经济产业大发展的今天,“中三角”城市群的旅游一体化仍进步缓慢,没有发挥出旅游产业的引领作用。本文对“中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梳理,找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症结所在,从而解决问题。
关键词: 中三角;旅游;发展
“中三角”整体处于我国中部地区,主要包括江西省南昌市、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长沙市,以及以这三个城市为核心展开的环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的若干个大中城市组成的中部区域。区域地理区位南引北联,交通设施完备发达,区域内城市化特征明显,整体经济水平在国内处于前列。在当前国家重点打造区域经济的背景下,本区域的抱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中三角”最早来源于“中部崛起”概念,2013年2月《武汉共识》宣告“中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组织的成立。从2013年至今,为促进“中三角”区域旅游市场的尽早成型,区域内城市联合推出了多项纲领性文件。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调研,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在会上又一次强调了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旅游作为绿色无烟产业早已得到世人认同。在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在全域旅游时期,以“中三角”区域统一的旅游产业,带动“中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进而带动中部崛起,完成绿色美丽中部的建设,“中三角”区域旅游产业的一体化构建适逢其时。而一体化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分析区域内各省各核心城市的旅游发展状况,如此才能为融合发展提出可行的对策。
一、环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发展现状
本城市群以长沙、株洲、湘潭为中心层,涵盖岳阳、衡阳、益阳、常德、娄底5个城市群,以省会长沙为单核心,辐射全省,是湖南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整个城市群基本都在湖南的母亲河——湘江之滨,国内重要的南北铁路交通通道——京广线及京九高速铁路串连其间,同时长株潭城际快速铁路的通车,也进一步为城市群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区域交通优势明显。
(一)高等级旅游资源状况
环长株潭城市群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处,国家地质公园5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处,5A景区5处,历史文化名城2处,优秀旅游城市7处。
WANG Wei, LI Yu, ZHANG Wen-juan, TIAN Ye, QIAN Ai-rong
《通知》规定,北京新建住宅,包括商品住房,回迁房以及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定向安置住房、自住型商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等政策性住房,在施行之日房屋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合格且未交付使用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购房人依据国家和北京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施工图设计文件等对房屋施工质量进行查验。
(二)旅游业发展状况
女士接着说,她的亲人就是在这里去世的。她喜欢这里舒缓的气氛,亲人去世后,她就要求到这里来工作了。这里的特点就是宁静,在现代社会,找到这样一个宁静的地方是很不容易的。“这里的宁静,是很多人用心血营造出来的。”她最后说。
而环长株潭城市群中长沙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5.31%;旅游总收入1808.05亿元,比上年增长8.92%,核心地位明显。处于中心层的长株潭接待国内外游客达2.7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7%;旅游总收入3016.82亿元,比上年增长9.6%,中心层主导作用明显。
二、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现状
包括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9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辐射全省。整个城市圈中武汉是国家级中心城市,也是“中三角”区域唯一的人口过千万的特大型城市,是城市圈唯一的核心城市,以武汉为始点的武黄、武咸、武冈、武孝、武仙5条城际铁路的开通,为城市圈的一体化打下坚实基础。
(一)高等级旅游资源状况
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抚州、鹰潭6市环绕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组成城市群,地理上有天然的通联性。以南昌为中心的昌九、昌赣、浙赣、环鄱阳湖4条城铁的开通为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同城化”提供了便利条件。南昌虽然是城市群中唯一的省会城市,但其在城市群中的核心地位并不突出,因此其引领、整合城市群的一体化能力不足,本区域应以南昌、九江、景德镇三城为中心同步发展带领城市群的尽快融合成型。
(二)旅游业发展状况
“中三角”城市群无论从地域面积、人力资源、产业基础、地理条件、交通便利上来说在国内都有明显优势,有巨大的增长动力和潜力,但从2013年开始至今,“中三角”城市群旅游市场仍处于初起阶段,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018年湖南省全省国内游7.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5%;国内游收入8255.1亿元,增长16.5%。入境游365.1万人次,增长13.1%;国际游收入15.2亿美元,增长17.4%。旅游总收入8355.7亿元,增长16.5%。其中环长株潭城市群接待国内外游客达5.3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4.6 %;旅游总收入528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从数据上看,无论是游客人次还是旅游总收入,环长株潭城市群都占有湖南旅游的大半壁江山,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1 脐动脉超声参数比较 运用彩色多普勒法测定各组孕妇脐动脉的超声参数,其中对照组S/D、RI及PI最低,重度子痫前期组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整个城市圈的单核心城市——武汉市2016—2018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次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其旅游竞争力优势明显。武汉市2018年接待国内游客2.8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9%,国内旅游收入3037.55亿元,增长12.6%。入境游客276.23万人次,增长10.4%,国际旅游收入18.83亿美元,增长11.3%。数据分析显示,游客人次占全省当年的39%,占城市圈的75%;旅游收入占全省的47.9%,占城市圈的80%。无论是游客人次还是旅游收入,武汉都显示出其在城市圈乃至全省核心地位突出,无可动摇。
三、环鄱阳湖城市群旅游发展现状
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地质公园4处,5A景区6处,历史文化名城1处,优秀旅游城市3处。
(一)高等级旅游资源状况
环鄱阳湖城市群现有世界遗产3处,分别是文化景观庐山,自然遗产三清山、龙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3处;国家地质公园4处;5A景区9处;历史文化名城2处;优秀旅游城市7处。
(二)旅游业发展状况
2018年,江西省国内游6.8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9.7%;国内游收入8095.8亿元,增长26.6%。入境游206.3万人次,增长9.2%;国际游收入7.5亿美元,增长18.3%。环鄱阳湖城市群201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3.5%;旅游收入6802.2亿元,比上年增长28.7%。数据分析显示,游客人次,环鄱阳湖城市群占全省的97%,旅游收入则占全省的84%,显示出环鄱阳湖城市群在全省旅游产业中的主导地位。
罗瑞火了:“你不就是忙着谈恋爱嘛!少谈一会儿,跟我回家先谈正事。”说着拉着罗丽就走,罗丽被他拽得胳膊生疼,一路小跑地跟着他回了家。
1.发展步伐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港珠澳大湾区等城市群。
南昌市是环鄱阳湖城市群的主要城市,2018年接待游客1.5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5.2%;旅游总收入1520亿元,增长26.2%。数据分析显示,游客人次占全省当年的21.9%,占城市圈的22.5%;旅游收入占全省的18.8%,占城市圈的22.3%。因此从数据上看南昌是全省旅游产业的重点城市,也是环鄱阳湖城市群的重要城市。
四、“中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现状
2018年湖北省国内游7.2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8%;国内游收入6344.33亿元,增长15.0%;其中接待入境旅游353万人次,稳居中部地区第一。而武汉城市圈在当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3.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3%;旅游总收入3796.2亿元,比上年增长29%。从数据上分析,游客人次武汉城市圈占全省52%,旅游收入则占全省的59.8%,因此无论是游客人次还是旅游收入,都显示出武汉城市圈的旅游产业在全省旅游产业中的突出地位。
SME在发布2016版SME评估标准之前,通用的矿产资源资产评估标准主要为加拿大的CIMVal标准准则,南非的SAMVAL法规和澳大拉西亚的VALMIN法规,SME并没有专门进行矿产资源资产评估方面的标准。为进一步与国际矿产资源资产评估接轨,推动矿产资源资产评估的国际化,SME以“国际矿产评估标准模板(IMVAL模板)”和“国际评估标准(IVSs)”为基础编制了2016版SME评估标准。
2.城市群一体化无实质性行动,城市群内城市在旅游市场中的分工不明确。
3.没有建立起主导城市群统一发展的政府协调机构。
4.城市群旅游一体化发展仍处于务虚观望阶段,雷声大雨点小。
5.各城市群的代表城市发展增幅大,但这种发展对“中三角”的一体化没有起到帮助,仍处于各自为战状态。
6.“中三角”向心力缺失,各城市群目标至今不统一,武汉城市圈想确立“中三角”核心地位,而环长株潭城市群与珠三角靠拢,环鄱阳湖城市群则与长三角靠拢。
五、结语
“中三角”要崛起,首先是经济一定要崛起,经济崛起靠产业。“中三角”城市群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在地理、交通、经济基础上有良好的先天条件,这些良好的先天条件本应成为带动中部地区整体经济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助推器,使中部地区崛起成为不逊色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的区域。如何尽快将“中三角”城市群旅游产业融合成型,这需要中部三省主导部门认真行事,抓住新一轮历史机遇,重估中部旅游产业一体化的市场价值。发挥政府引导、资本紧跟的杠杆作用,以旅游大数据、智慧旅游、云旅游平台等现代信息产业为基础,驱动旅游产业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才是中部崛起、后来居上的主引擎。
参考文献:
[1]郭和.中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7.
[2]熊毅,袁圣敏.浅谈中三角的现状及其出路[J].现代经济信息,2012(07):317.
[3]李翠军,李春洋.湖北在“中三角”经济圈的战略支点作用分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5(03):14-16+57.
[4]张达华.整合开发大旅游打造“美丽中三角”[J].政策,2013(04):38-40.
[5]李志飞,夏磊.中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03):124-128.
[6]李琳,彭宇光.中三角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01):25-30.
[7]张晓明,史术光.基于消除中三角无障碍旅游发展成长上限的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4):474-475.
[8]张晓明,史术光.中三角无障碍旅游发展基模分析[J].经贸实践,2017(24):11-12.
[9]崔树强,朱佩娟,吴小双,等.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协同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65-74.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课题项目: 本文系武汉商学院科学研究课题“生态文明视野下中三角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5KY015。
作者单位: 武汉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