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梯的使用在给人们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容易出现许多人身伤亡的事故,文章简要分析了电梯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阐述了电梯容易发生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电梯;事故;安全规范;预防
引言
电梯是载人的垂直交通工具,电梯的迅速发展和使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确实带来不少方便,而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又是现代化高层建筑得以充分发挥其功能的重要因素。随着电梯使用数量的增加,电梯的事故也逐渐增多,人身伤亡事故也在增加,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也必须将电梯的安全运行放在首位。电梯的安全,首先是对人员的保护,同时也要对电梯本身和所载物资以及安装的建筑物进行保护。一系列国家标准、法律法规等政策和技术标准的出台,有效地预防了电梯事故的发生。以下对电梯的安全事故位置和原因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应对策措施是很有必要的。当下如何管理好电梯,使人们更加安全地乘坐电梯,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内容。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电梯事故对社会的稳定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电梯机械装置
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安全必须绝对保证。在此主要介绍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及终端超越保护装置。
1.1 限速器和安全钳
限速器能够反映轿厢或对重的实际运行速度,当电梯的运行速度达到或超过设定的极限值时(一般为额定速度的115%以上),限速器停止运转,并借助绳轮中的摩擦力或夹绳机构提拉起安装在轿厢梁上的连杆机构,通过机械动作发出信号,切断控制电路,同时迫使安全钳动作,从而使轿厢强行制停在导轨上,只有当所有安全开关复位,轿厢向上提起时,安全钳才能释放。当安全钳没有恢复到正常状态时,电梯不能使用。所以限速器是电梯超速并在超速达到临界值时,起检测及操纵的作用。
1.2 缓冲器
缓冲器是电梯极限位置的最后一道安全装置。当所有保护措施失效时,带有较大的速度与能量的轿厢便会冲向底层或顶层,造成机毁人亡的严重后果。设置缓冲器的目的,就是吸收、消耗轿厢能量。一般在对重侧和轿厢侧都分别设有缓冲器。缓冲器的类型有弹簧型和液压型。由于弹簧缓冲器受到撞击后需要释放弹性变形能,产生反弹,造成缓冲不稳,因此一般只用于额定速度1m/s以上的低速梯。液压缓冲器,是以消耗能量的方式缓冲的,因此没有回弹现象,缓冲过程相对平稳,噪声又小,因此在快速和高速电梯中被普遍使用。
1.3 终端超越保护装置
终端超越保护装置的作用,在于避免电梯的电气系统失效,而造成轿厢越过上、下端站能够持续运行,引起冲顶、撞底等意外的发生。终端超越保护装置,通常安装在轿厢导轨的上、下终端支架上,其主要是由减速开关、限位开关、极限开关并配有打板、碰轮、钢丝绳等构件组成。打板在电梯失控后,会因轿厢的运行而与减速开关相碰,让开关内的接点送出电梯停止运行的指令信号。若这种方式无法停止电梯,则需要利用限位开关的动作,使得电梯往相反的方向运行。若电梯依旧无法停止,极限开关将把电源断开,电梯迅速停止。
二、电梯运行中的常见事故
2.1 电梯门系统事故
这里所讲的电梯门系统事故主要指在电梯门的开合时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如剪切、坠落等。剪切事故主要是电梯层门和轿门均开启的情况下,电梯仍然顺势运行,导致进出途中的人员被轿厢卡住。而坠落事故则指电梯轿厢并未到指定位置,层门打开后人员直接跌落井道。
出现电梯门系统剪切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1)电梯门锁老化,触点之间易发生不可靠粘连。(2)电梯的门锁存在导线接地情况,可能导线的绝缘外层破损,使得层门与轿门的联动状态出现紊乱。(3)门锁的触点状态不稳定,易发生接触器受卡或粘连。(4)某些技术安装人员操作时短接了门联锁触点后未拆除短接连线。(5)位于机房的制动装置出现故障,影响电梯的电气性能。
出现人员坠落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几个:(1)门锁样式过于陈旧,出现下勾锁钩。而这样的形式极易导致锁钩受重弹开。(2)组装门锁的元器件性能不高,强度不大。(3)控制自动开关门的装置失效,或者连接门扇的零件失效。(4)乘梯人员自身未注意层门打开后,是否有轿厢停留在标准位置。(5)轿厢护脚板丢失,或与层门的地坎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
2.2 轿厢超越端站事故
轿厢超越端站事故就是指电梯在运行中越出顶层端站或者直接落于底坑中的缓冲装置上产生足够大的惯性,致人员伤亡。轿厢超出顶层端站称为冲顶。落于缓冲装置上称之为墩底。由于突然间电梯由运行状态变为静止,轿厢的人员会因猛烈的惯性撞向箱体,或者自身关节组织受伤。
出现冲顶或墩底事故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1)固定在轿厢的传感器失灵。一般轿厢上的传感器都能感应轿厢位置和运行速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无法主动检测时,轿厢将持续保持运动状态直到撞上两端装置停止。(2)对于速度相对较快或较慢的电梯而言,接触器存在反应延时,等做出逻辑判断时已经出现问题。(3)当电梯的开关出现短接或者故障时,因无法自动上下行速度切换,发生撞端事故。(4)连接对重与轿厢的钢丝绳其牵引或摩擦性能不足。(5)电气安全系统中的限位开关失灵,无法监控到达指定位置后自动减速。(6)制动装置发生故障。失去对轿厢和对重之间的重力差的控制。
三、电梯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电梯安装不合理
电梯若安装不合理,便会加大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如果安装人员没有意识到电梯安全的重要性,未按照安装要求对电梯进行安装,例如利用客梯载物,则会导致电梯性能造成损害,严重情况下,可导致电梯安全事故、运行故障的形成。除此之外,电梯安装操作失误也会诱发电梯难以运行的现象,如果施工人员未实现电梯安装的规范化,且检修、保养时间不及时,电梯在长时间运行后,也易出现安全事故。除此之外,电梯安装质量与工作人员水平存在较大关联,现阶段,电梯安装工作者在专业水平上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情况,部分安装人员对安装规范并没有足够认识,导致安装质量不佳。
(二)机械故障与电气故障的发生
因受到机械腐蚀、机械磨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机器制动力矩不足,一般情况下,需调整弹簧压缩力与制动器工作行程。在以往的电梯中,大部分制动线圈通断正常运行过程中,会存在切断装置,若电梯出现故障后,该装置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则可能出现溜梯、蹲底等事故。
(三)门系统事故的发生
所谓门系统事故,就是指电梯门在运动期间可能出现的事故,从所有电梯事故发生情况上看,门系统事故的发生最为常见,主要原因在于电梯运行时,门系统需要进行两次运动,分别为开门、关门,每天有着较大的工作量,与电梯的其他设备相比,电梯门受损风险较高,另外,电梯门在经过较长时间运行后,其运行安全性、可靠性会逐渐降低,易诱发电梯事故。
(四) 维修保养工作不及时
有数据资料表明,在电梯事故中,超过80%的事故出现于维修保养环节,定期进行电梯维修保养,有利于确保电梯运行的安全性。然而在电梯维修保养中却存在较多的问题,部分工作者维修能力不够理想,导致维修、保养质量降低。
四、电梯事故的预防
电梯事故的发生有时看似偶然,其实有其必然性。电梯事故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掌握其规律,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比如坠落事故,许多事故类型、发生原因都基本相同,都是在层门可以开启或已经开启的状态下,轿厢又不在该层时,误入井道造成坠落事故,如能吸取教训,改进设备使其保持安全状态,可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预防电梯事故的根本是要做好教育、技术和管理3个方面的工作。
(1)教育工作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使操作者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目前实施的电梯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知识更新教育也是培训内容之一。
(2)技术工作是指对电梯设备、操作方法等在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保养、使用的过程中,从安全角度应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执行国家专业标准,满足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提高安装质量,坚持验收、试验标准和检验标准;安装维保人员有完好的安全装置和防护装置;做好维修保养工作,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部件或电路,及时予以技术改造,使之符合安全要求。
(3)管理工作是指国家和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制订和颁布的有关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企业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都必须予以认真贯彻执行。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使作业人员了解、掌握、执行标准;制定安全计划、开展安全活动,对电梯事故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结束语
电梯在人们的生活中较为常用,为此,必须注重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完成电梯安装后,必须注重对其进行检验,针对发生过电梯事故的电梯,需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强调安装重点,最大限度将安全隐患清除。电梯运行质量会对人们的生命构成威胁,安装者在安装过程中要意识到这一点,熟练掌握操作流程,电梯安装企业也需注重对安装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巧,从而提升电梯运行的安全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导致电梯事故发生的常见原因,然后对电梯事故预防策略进行了详细探讨,有利于为日后电梯的安装提供有效依据,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易风华.电梯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2017
[2]徐培龙.基于虚拟技术的电梯事故调查方法研究,2016
[3]左华贞.电梯事故原因和有效预防措施探讨,2016.
[4]陈仕锋.浅谈电梯事故的原因及应急救援措施探讨,2015.
论文作者:麦少云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电梯论文; 事故论文; 发生论文; 缓冲器论文; 装置论文; 人员论文; 原因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