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资源共享条件初探_情报机构论文

文献资源共享条件初探_情报机构论文

文献资源共享条件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共享论文,文献论文,条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资源共享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目标,一种结果,其最终落脚点是共同“享用”文献情报资源,然而一切享受均以具备一定条件为前提,以此为出发点,文章提出了实现资源共享所必须具备的六大条件。

[关键词] 资源共享 条件

文献资源共享是指将一定范围内的文献情报机构共同纳入一个有组织的网络之中,各文献情报机构之间按照互利互惠、互补余缺的原则进行一种协调和共享文献资源的活动。文献资源共享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目标,一种结果,其最终的落脚点是共同“享用”文献资源,然而,一切享受都必须以具备一定的条件为前提,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条件,文献资源共享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因此,当前在我国资源共享的呼声日渐高涨,资源共享愈来愈多地受到关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从资源共享这个目标出发,去寻求实现它所需要的条件,并以此为突破口,积极创造这些条件,以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以此为出发点,笔者以为,当前实现资源共享。所需要的条件主要包括合作的思想,切合实际的理论研究,运转迅速的文献情报网络,完善的政策法规,合理布局的文献情报资源和高质量的文献情报队伍六个方面。

1 合作的思想

文献资源共享实际上是一种合作行为,资源共享活动能否有效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献情报机构是否有合作的思想。目前,虽然很多文献情报机构口头上谁都不反对馆际协作和资源共享,但缺乏协作意识,旧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仍然禁锢着许多人的思想,有的机构片面追求“小而全”、“大而全”所谓万事不求人的藏书体系,虽然受到来自经费短缺、书价上涨和空间紧张等方面的困扰,但仍然不愿通过协作来解决问题。有的机构在自我满足和安于现状的心理支配下,对读者不断增长的文献情报需求缺乏紧迫感,宁可拒绝,不愿互借。有的连一个单位,一个系统内的文献情报机构之间也是相互封锁,互不通气,这种旧的观念和模糊认识严重地阻碍了文献情报机构之间协作的开展。因此,要真正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合作的思想是首要条件。

然而,要以合作的精神来统一文献情报界的思想并非易事。首先,应该在整个文献情界进行宣传和呼吁,要求每个文献情报机构从自我封闭中解脱出来,将自己看作整个文献情报网络中的一员,将本机构的文献情报资源视作整个网络资源的一部分,随时准备与其他文献情报机构合作,并以提高整体的文献保障率为目标;其次,要努力提高领导层的认识。当前很多文献情报机构的领导者本身仍存在着本位主义思想,这就给合作造成了一种“瓶颈”效应,因此,必须消除领导层内的本位主义思想,使领导者真正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和益处,从而积极支持合作;第三,在现行的专业教育和在职教育中,应大力向学生灌输合作的思想,使他们在走上或返回工作岗位时,也将合作的思想带入文献情报界,从而逐步地使合作思想在文献情报界占据主导地位。

合作的思想在文献情报界早已提了多年,然而实际情况却难如人意,要真正取得成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它是实现资源共享的首要条件,否则,文献资源再丰富,技术手段再先进,网络拥有的效率再高,资源共享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

2 切合实际的理论研究

近年来,文献情报理论界对资源共享问题投注了较大的热情,发表了不少文章,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然而这些理论研究是否真的对资源共享的实践活动产生过较大的促进作用,这个问题对于理论界的人士而言,即使不是令人难堪,也是令人遗憾的。总的来看,现在对于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显得过于抽象和不易把握,缺乏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现实距离完美地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还太远,所以很容易使人们将资源共享幻化成一种高不可及的理想,于是对它只能观望而不能深入,理论界也就只能进行一种近乎“乌托邦”式的研究;二是理论研究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理论界长期存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紧的缺陷仍然存在,理论研究热衷于性质、特性、定义等抽象性研究,而不愿花精力去做一些实际的调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这就使理论研究距离现实愈来愈远。

然而,资源共享本身毕竟不是抽象的,它需要一系列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实现,需要切合实际的理论来预见它的前途,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首先,理论界应该提倡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应该以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应该是指导实践,应该首先考虑理论研究对实践是否具有一些哪怕是很小却很现实的作用,而不应该使研究变成一种获取职称和名利的手段。

其次,理论界应该考虑如何将资源共享从一种似乎高不可及的理想变成为一种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现实的目标,从而给资源共享的实践活动增加信心。在这个问题上,笔者以为,可以采取一种“分阶段”的研究方法,理论界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资源共享这个循序渐进的、完整的、艰苦的努力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明确提出每一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第三,理论研究应该开阔眼界,介绍国外在资源共享方面的经验。在这方面,我们已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出现了介绍国外文献布局模式、互借模式、采访方针和采访系统等方面的文章、专著和译著。但这方面的工作仍有待进一步深化,不应只是“拿来”,还应吸收消化,应该多开展比较研究,从而吸收国外有益的经验,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现资源共享的途经与方法。

第四,理论研究应该以深入调查为前提,通过调查,了解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在这些问题上下功夫。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只是热衷于观点和理论的提出,而应考虑这些观点和理论是否符合我国国情,是否能推广到实践中去。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很不够,例如,关于布局模式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模式,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能在实践中运用。

3 运转迅速的文献情报网络

正如前文所述,资源共享是在文献情报网络之中进行的活动,因此,建设一个统一的、功能齐全、运转迅速的文献情报网络,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的必备条件。

“网络”,顾名思义就是由众多的连线和结点纵横交织成的整体结构,任何一个结点都是通过连线与其他结点联结在一起的。这种形象喻之于文献情报,指的是各个分散经营的文献情报机构,通过一定的渠道或手段使之能衔接起来运转,构成一个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的整体,这就是我们所要建设的文献情报网络。在我国,对于文献情报网络的研究已有多年,对于它的重要性也已基本达成共识。然而在实践中,网络建设的步伐却相当缓慢,统一的全国性的网络自不必说,即使是区域性网络,从严格意义上说也几乎无,如果说有,也因为只是一种十分松散的联合而流于形式,另外,一些系统内部虽然建立起了网络,但工作开展起来却是困难重重、收效甚微。那么,如何加快文献情报网络的建设,使资源共享具备这个重要的物质基础呢?

首先,建设文献情报网络应从实际出发来确定网络的规模范围和类型。就网络的规模范围而言,按意义和性质,网络应该是没有范围的,它可随着科学技术、社会以及网络本身的发展,从内容、空间、地理位置上延伸到广阔的领域,但在时间上,即在某一特定时期,某一过程或阶段,任何网络事实上都是存在一定范围的。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由于我国的网络建设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如果在刚起步时就力图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文献情报网络,这是不现实的,而且势必会由于贪多求全面使网络建设无法真正展开。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计算机在文献情报机构中的运用还不是十分普及,通讯设施的承受能力有限,因而建立全国统一、功能齐全的文献情报网络还为时过早,较为合适的选择是将网络成员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如系统之内或地区之内,形成系统网络和地区网络。这两种网络各有优势,系统内的文献情报机构具有相同功能,相互联系,系统成员有许多共识,具有相似的主客观条件,环境和发展道路;而同一地区的文献情报机构则由于地理位置接近,给网络的建设带来了很大便利,同时,由于各文献情报机构之内差异较大,从而为互相取长补短,分工协作创造了条件。

就网络类型而言,网络类型有传统网络和现代化网络,现代技术是否在网络中得以充分利用是二者的分水岭。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目前应以传统网络的建设为主。因为现代化网络的建设必须以计算机和通讯设施的联合运用为基础,而我国目前还不具备这种条件,如果一味追求网络的现代化,认为只有现代化的网络才是名符其实的网络,这势必会对网络建设泼冷水,使人们对网络建设失去信心。

其次,网络内应设立有效的组织管理机构,以保证网络能迅速运转。网络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网络的各结点(各文献情报机构)都有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理由,相对于其他结点而独立存在,正是由于这种特性,为了使各节点能紧密合作,就需要有一个组织机构进行调控,这个组织机构作为网络中枢,应具有以下功能:

1.它应该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 根据本网络服务领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网络发展计划以及实现这一计划所需要的条件,并报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批准,形成政策性文件,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结点的任务和网络工作条例作出具体规定,形成可操作的规则,并对网内各机构进行必要的管理,把规划落实到具体单位,并督促检查规划执行情况,随时根据具体情况解决现实问题以及对规划作必要的调整;

2.它应该利用其权威性促进网络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促使各结点的工作内容及成果能够兼容,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3.它应不断对各结点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并给各结点以实际指导,帮助其解决具体问题,及时消除影响网络畅通的障碍;

4.它应成为本网络与其他文献情报系统和网络的结口, 从而促进文献情报工作的更大规模协作。

4 完善的政策法规

资源共享活动要求所涉及的各文献情报机构之间精诚合作。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文献情报机构内存在的一些陈腐观念和思想,严重阻碍了资源共享的步伐,如我国虽然已颁布了不少标准,但这些标准的推广实施却遇到了很大阻力;又如目前组建的一些网络,往往流于形式,各成员机构之间缺乏实际的合作。改变这种状况,使各文献情报机构进行真正的合作,当然得依靠思想上的转变,但另一方面也得依靠政策法规的引导与强制作用。如果有必要的政策法规对文献情报机构在资源共享中的义务、责任和权力给予明确的规定,对各机构的行为进行必要的控制和引导,资源共享实施起来就会省事得多。所以加紧政策法规的制定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条件。

首先,应该明确政策法规的制定机构,这个机构必须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以保证它所制定的政策法规具有名符其实的合法性。

其次,必须制定出合理的发展战略。宏观上,着眼于长远的科学、经济、社会发展与腾飞,着眼于百年大计,保证资源共享同国民经济的同步发展,达到二者的良性循环,即使在经济紧缩时期,也要保证其健康、正常地发展,促成其按正确、合理的道路和方向迈进;微观上,应该切实制定出与资源共享有关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合理的结构模式、布局、体制、技术路线、实施办法等。

5 合理布局的文献情报资源

资源共享是一种通过合作而互通有无互补余缺的行动,而互通有无互补余缺的条件在于存在差异,具有特色,如果参与诸方在文献收藏上均是彼此彼此,那么交流就显得毫无意义。所以,合理布局文献情报资源在资源共享活动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应在文献情报网络范围之内开展文献调查,调查的目的在于摸清家底,为合理布局文献情报资源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为了详细地调查文献情报资源,必须事先组织一个专门的调查小组,然后对网络内各结点所收藏的文献类型、学科、语种、数量、分布情况、文献利用情况、对决策和研究的文献保障情况、各单位的收藏重点和所形成的特色进行详细调查,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在这个基础上,综合考虑网络内文献资源的现状,文献需求的状况,以及其他可能的条件,提出文献资源建设的规划、目标和布局模式,以达到合理布局的目的。在这方面,于1987年正式立项,到1991年完成的“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与布局”研究课题组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其次,根据调查结果统筹规划,适当分工。在进行这项工作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参与合作和资源共享的各个机构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有自己特殊的任务、职责和服务对象,不可能要求任何一个单位完全符合某种要求而只收藏某一个或几个特定主题的文献,也就是说,一次文献的重复在所难免,这种适当的重复是正常的,也是允许的。所以,统筹规划和适当分工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对整个网络来说,既要考虑参与网络诸方所应具有的特色,也要考虑承担分工的诸方原有的基础和服务对象。笔者以为,既然在一次文献上因为某些客观原因难以实现全面合作,那么合作应主要在二、三次文献上展开,根据某一机构现有的特色,要求它就某一个或几个主题提供尽可能详尽的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这是完全可能的。

6 高质量的文献情报队伍

资源共享活动要求有一支高质量的文献情报队伍作后盾,因为,资源共享的合作性要求文献情报工作者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放弃门产之见,以最大限度满足文献情报需求为目标,过去那种坐等上门的冷冰冰的服务态度,对本机构的工作尚不热心,更何况对于其他机构提出的要求。同时,资源共享最终必然走上现代化道路,计算机、光盘等现代技术的运用对文献情报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一些文献情报机构已经添置了微型计算机等设备,但由于在计算机与情报的接口等方面缺乏技术力量,而无多大进展。最后,正如前文所述,资源共享在很大程度上是二、三次文献情报工作者掌握传统的图书情报知识,而且要求他们有一定的外语能力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掌握最新的技术标准规范。所以,资源共享对文献情报队伍质量的要求是颇高的,而提高文献情报队伍的质量,必须从教育和合理配备人才两方面着手。

首先,应该在文献情报界提倡一种与资源共享相对应的职业道德。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强大动力。各文献情报机构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倡默默无闻、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其次,在正规的专业教育中,应适量开设现代技术方面的课程,介绍现代技术在文献情报工作中的运用。同时,大力发展在职教育,采取多种形式,使在职的文献情报工作者能有机会及时更新知识,改进知识结构,跟上时代步伐。

第三,要合理配备专业人才,使人才结构趋于合理。资源共享需要的人才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技术方面的人才,管理方面的人才,语言方面的人才,公关方面的人才等。文献情报机构可以通过从本机构中挑选适当人选外出进修,也可以直接从外面引进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只有人才结构合理,才能人尽其用,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作用。

来稿时间:1995年5月

标签:;  ;  

文献资源共享条件初探_情报机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