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县龙江镇中心学校 资中 641000)
学困生作为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一种称谓,越来越被教育者所接受和认同,对学困生的定义,一方面代表着教育思想的进步,也标识着教师对于学生个体有差异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要想减少教学过程中学困生的产生,就必须得对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所里了解,然后根据学困生产生的病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控制住学困生的产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学困生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形成学困生的原因
1、内在的原因
(1)学习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严重。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有些孩子在与同学的交往中选择躲避,退缩或者孤独离群等等,例如上课举手的问题,自卑的孩子在课堂上总是最沉默的那一群,常常鼓起勇气举起手来却又很快地放下了,总是思前想后,害怕被同学老师讥笑,在老师交给任务的时候,他们常常感到压力大,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且缺乏毅力,遇到困难畏缩不前。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在心理上给自己形成一个定式,把学习成绩差看成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2)性格懒惰,依赖心理强。
造成学生懒惰,依赖心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a、父母方面的原因。如今的独生子女绝大多数都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家长对孩子也是过分娇纵,大包大揽,这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这些坏习惯表现在学习上,那是相当致命的,因此,虽然有的学生的智力是非常出色的,但是他们的学习习惯却非常的差,于是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也特别差。
b、学生自己缺乏上进心。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缺少上进心必然导致学习的困难,学习成绩的下降。
2、外在的原因
(1)突发事件的影响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是社会各种现象的敏感地带。近几年,许多学校发生了一些波及面广,危害性大的突发事件,比如早恋、拉帮结派、校园自杀、暴力事件等。心理学研究证明,不适当的、过度的应激反应,会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家庭的变故也会给孩子的学习造成巨大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突发事件,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及时从思想上解决,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2)教师教学方法使用不当,没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困生的产生。
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而教师因为教学方法不当,导致部分学生适应艰难,从而逐步变成学困生。例如:作业设计不合理,学生普遍把作业当成任务来完成,作业的完成效率低;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对每一个学生都提出过高的要求,从而加快了学生的两极分化;
(3)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小学学困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心身发展尚未成熟,对变革中的社会认识比较肤浅,是非分辩能力比较弱,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也比较弱,容易上当受骗。目前,网吧、游戏厅盛行,有的学生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
二、转化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策略
在学习生活中,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只要认真地分析以上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就能最大限度地缩短学困生和学优生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学困生是完全可能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
怎样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肯定学生,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个孩子是毫无才能的庸碌之辈。”但是我们的老师、父母会在无形中给孩子贴上“懒惰”“愚蠢”等标签,而消磨掉他们的自信。因此,作为老师,就不能单纯的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不轻易作出坏的评价……。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魏书生老师讲:他们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与肯定,缺少的是别人帮他找到长处,是他的自信心有落脚的地方,有个根据地。
(2)、开展活动,发展学生个人的爱好与特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老师应该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允许并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可以在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看到自己比别人优秀的地方。这会使他门对自己产生自信,这种自信有助于学生在自己的薄弱方面克服困难,而困难的克服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这些同学看到自身独特的优势以后,内心便会爆发出一股迎头赶上其他同学的激情。
2、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1)、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出学习的兴趣。
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孩子,家长要根据孩子厌学的原因制定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教会孩子正确的预习方法;教会孩子正确的听课方法;教会孩子正确的复习方法;教会孩子正确的考试方法;教会孩子利用多感官来学习的方法,如用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让孩子的各种感官充分活跃起来……
(2)、抓住学困生的进步,给予鼓励,激发出深入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对学生言行的赞扬和鼓励,可鼓舞勇气,提高信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坚信那些学习困难、表现落后的学生是向往进步、也是能够进步的,并且要对他们努力过程中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产生成功的体验,增强“我能学会”的信心,以便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领他们由一个小的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
3、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困生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后进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因为他们常常受到冷淡甚至歧视所以更希望得到尊重和信任。要想教育好后进生,教师必须端正态度摘下“有色眼镜”将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一样看待。尊重和信任学困生,用语言去温暖他们的心,让学困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到自己与别人是平等的,就会使他们与老师、同学融洽无间,与集体和谐一致,就会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要加强家庭、学校的联系,尽量减少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
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社会上 “一切向钱看”的赚钱思想;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电影、录像、图书等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还有一些学生是结交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后,耳濡目染,逐渐厌学。因此一定要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随时掌握学困生的动态,才能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总之,学困生现象是教学过程一种不可避免的问题,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和研究的紧迫课题。对于这一现象,必需得有相应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的质量。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认真讨论,找出“学困生”的成因,积极探索出“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用爱打开他们的心扉,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帮助其尽快摘掉“学困生”的帽子,让他们在爱中自尊,在爱中自信,在爱中自强,实现健康发展。
论文作者:谭敏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4/5
标签:学生论文; 学困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孩子论文; 自己的论文; 困难论文; 原因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