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考察报告_海外上市论文

2004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考察报告_海外上市论文

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企论文,调查报告论文,年中论文,海外上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IPO总论

2004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增长速度较快,延续了2003年国际资本市场上刮起的“红色旋风”,大批国内企业成功登陆海外资本市场。

根据新华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最新研究报告《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年度报告与外资投资银行中国企业海外IPO业务年度排名》统计,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家数为84家,比2003年增长了75%,筹资金额111.51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59%。国内证券市场2004年深沪两市发行的98只新股共募资353.46亿元,约42.7亿美金,创下1997年以来首发募资额的最低点,同期海外IPO募集资金量约为国内的3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2004年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大多为大型企业,募集的资金量较大。大型中国企业更倾向于到海外上市,这与国资委的支持态度、海外资本市场巨大的资金存量以及国内证券市场的低迷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回顾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成绩确实喜人,但是我们也不得不保持清醒的头脑。同2003年相比,虽然新上市公司的数量保持高速增长(75%),但筹资总额的增长速度(59%)却低于数量的增长速度。很多中国海外上市公司为了取悦精明的国际投资者,不得不降低招股价,减少筹资额。同样在2004年发生的中国人寿事件,中航油事件以及创维事件等等给所有的中国海外上市企业敲响了警钟,上市成功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上市后也同样应该严格按照海外的监管要求披露信息,保证上市公司的相对独立性。

香港地区、新加坡和美国三个市场比较

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主要市场仍为香港、新加坡与和美国等三个市场,我们总结了三个资本市场的不同特色,结合2004年三地新上市中国企业的统计数据,对三个资本市场做了一个详细的比较,力争帮助拟赴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上市地点。

1.三地新上市数量比较

2004年中国企业香港上市为43家,新加坡31家,美国10家。美国与新加坡市场由于以往中国上市企业不多,因此2004年的增长较为迅猛,分别为400%与138%,而香港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增长幅度为30%。同时,在2004年年度,大多数中国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其次是新加坡市场,再次是美国市场。

2.三地新上市筹资额比较 

2004年香港新上市中国公司的总筹资额最多,接近70亿美元,其次是美国,为35亿美元,新加坡新上市的中国公司筹资总额最小,仅为5.89亿美元。

统计表明,三地市场新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平均单笔筹资额,美国排名第一,香港第二,新加坡第三。由此说明,美国资本市场汇聚的投资资金最多,大规模的筹资往往需要到美国市场挂牌。

2004年香港、新加坡与美国三地中国公司IPO特征

┌─────────┬──────┬────────┬──────────┐

│ │香港地区│新加坡 │美国│

├─────────┼──────┼────────┼──────────┤

│筹资规模 │69.9亿美元 │5.89亿美元 │35.73亿美元 │

├─────────┼──────┼────────┼──────────┤

│新上市数量│43 │31 │10 │

├─────────┼──────┼────────┼──────────┤

│主要发行市盈率│10-20倍 │10倍左右│30-50倍 │

├─────────┼──────┼────────┼──────────┤

│ │制造业,通讯│制造业、通讯│通讯/IT(互联网)等 │

│投资者偏好││││

│ │/IT │/IT、食品/农业 │高科技类公司│

├─────────┼──────┼────────┼──────────┤

│国企新上市数量比重│30%│0

│20%│

├─────────┼──────┼────────┼──────────┤

│再融资状况│容易│较易│一般│

├─────────┼──────┼────────┼──────────┤

│市场流动性│强 │较强│一般│

├─────────┼──────┼────────┼──────────┤

│上市所需时间 │较短│短 │较短│

└─────────┴──────┴────────┴──────────┘

3.三地新上市行业比较

2004年在香港新上市的中国公司中,制造业与通讯/IT的企业最多,占到所有公司数目的45%,其次是食品/农业、药业/保健品与电子类的企业,分别占到所有公司数目的12%、9%、7%。

2004年在新加坡新上市的中国公司中,食品/农业、制造业与通讯/IT的企业最多,占到所有公司数目的63%,其次是环境、消费品、药业/保健品、包装、纺织等行业的企业。2004年在美国新上市的中国公司中,通讯/IT(互联网)类的企业最多,占到所有公司数目的90%,其次为电子类企业。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我们发现,通讯/IT(互联网)类的企业在美国受欢迎的程度较高。而香港与新加坡市场,制造业与通讯/IT行业的上市公司均占较大比例,只是新加坡上市的食品/农业类中国公司所占比重高于香港较多,可能的原因是此类公司大多属于民营企业,规模较小,因此更偏向于在新加坡上市。同理,新加坡2004年上市的中国公司中没有金融、能源、房地产类股票,此类公司多选择在规模相对较大的香港市场上市,而环境、纺织类股票在新加坡较受欢迎。

4.三地新上市市盈率比较

2004年,在香港新上市的大部分中国公司市盈率在10—20倍之间;在新加坡新上市的大部分中国公司市盈率在10倍左右;而在美国新上市的中国公司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市盈率分布并不规律,但总体上,在美国新上市市盈率比香港与新加坡略高。

5.三地新上市企业性质比较

2004年,三地市场中香港与美国均有中国国有企业新上市,而新加坡新上市的中国公司基本为民营类企业。

统计表明,国有企业尽管只占2004年所有海外新上市中国公司数量的18%,其筹资额却占筹资总额的75%。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推论出: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案例中,比较大的IPO项目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这也从另外的角度说明尽管我国民营经济迅速崛起,但是其规模与质量还不能与优秀的国有企业抗衡。

中国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地点一般首选香港,并会考虑在香港与纽约两地挂牌。2004年没有国有企业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说明新交所因自身规模与地位所限,暂时对中国的国有企业缺乏吸引力。

6.三地新上市的特点与区别总结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不难看出,香港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香港联交所为了鼓励内地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赴港上市,于2004年初专门修改了上市规则,放宽大型企业赴港上市在赢利与业绩连续计算方面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些大型国有企业赴港上市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相对来讲,新加坡与美国的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的企业比较陌生。但是,从我们分析的数据来看,2004年在新加坡新上市的中国企业数量增长极其迅猛(2002年为0,2003年为14家,2004年为31家)。近两年新交所加大了其在国内的宣传力度,鼓励内地的中小民营企业赴新加坡上市。新交所将自己定位于一个泛亚州的证券市场,中国企业自然成为其招募的主要客户群。与香港证券市场相比,新加坡市场的整体规模较小,因此2004年在新加坡新上市的中国企业多为民营中小企业。

2004年在美国市场新上市的中国企业以互联网、通信等高科技企业为主。这是由于美国投资者对网络等高科技股票的认同度极高,而美国新上市市盈率一般高于香港和新加坡,筹资额较高。但是,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要求是三地市场中最为严格的,而且在美国上市的成本相对较高,上市后的维持费用也不菲。

外资投行中国企业海外IPO业务排行榜

我们根据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各种数据,将各地投资银行按照总承销金额、保荐数等指标制作了相应的排名,希望这个排名能够有助于拟赴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银行。同时,这个排名也是对外资投行推动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工作的一个肯定。

其中,表二反映了各投资银行的承销能力,是IPO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表三反映了各投资银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活跃度。通过排名,我们发现国际老牌投资银行的优势较为明显,大的筹资项目基本上都被它们垄断。同时,很多中小投资银行在中国地区的IPO业务也十分活跃,尽管他们参与上市项目的融资规模不是很大,但值得肯定的是他们帮助很多中小型企业走进了海外的资本市场。

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IPO业务

二十大外资投行排行榜

┌───┬─────────┬─────┬───┬────────┬──────┐

│排名 │主承销商 │承销总额 │排名 │ 主承销商 │承销总额│

├───┼─────────┼─────┼───┼────────┼──────┤

│l │高盛 │3,968.41 │ 11 │国泰君安│464.07 │

├───┼─────────┼─────┼───┼────────┼──────┤

│2 │摩根士丹利│3,432.47 │ 12 │招商│408.04 │

├───┼─────────┼─────┼───┼────────┼──────┤

│3 │中金 │2,467.49 │ 13 │J.P.摩根│364.36 │

├───┼─────────┼─────┼───┼────────┼──────┤

│4 │汇丰 │l,953,70 │ 14 │中信资本│286.22 │

├───┼─────────┼─────┼───┼────────┼──────┤

│5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l,862.25 │ 15 │瑞士投资银行│256.61 │

├───┼─────────┼─────┼───┼────────┼──────┤

│6 │德意志银行│l,838,43 │ 16 │大华│203.62 │

├───┼─────────┼─────┼───┼────────┼──────┤

│7 │中银国际 │l,837.74 │ 17 │星展银行│155.72 │

├───┼─────────┼─────┼───┼────────┼──────┤

│8 │美林远东 │1,724.70 │ 18 │东英亚洲│129.42 │

├───┼─────────┼─────┼───┼────────┼──────┤

│9 │花旗 │1,489.76 │ 19 │软库金汇│122.87 │

├───┼─────────┼─────┼───┼────────┼──────┤

│10│百富勤│1,108.15 │ 20 │嘉诚│111.77 │

└───┴─────────┴─────┴───┴────────┴──────┘

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IPO业务

外资投行活跃度排行榜

┌────┬───────┬────┬────┬─────────┬────┐

│ 排名 │ 主保荐人│ 保荐数│ 排名 │主保荐人 │ 保荐数│

├────┼───────┼────┼────┼─────────┼────┤

│1

│丰隆 │6

│14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2

├────┼───────┼────┼────┼─────────┼────┤

│2

│星展银行 │5

│14 │瑞士投赞银行 │2

├────┼───────┼────┼────┼─────────┼────┤

│2

│吴控股│5

│14 │群益 │2

├────┼───────┼────┼────┼─────────┼────┤

│2

│高盛 │5

│14 │普华古柏企业融资 │2

├────┼───────┼────┼────┼─────────┼────┤

│5

│软库金汇 │4

│14 │京华山一 │2

├────┼───────┼────┼────┼─────────┼────┤

│5

│摩根士丹利│4

│14 │金英 │2

├────┼───────┼────┼────┼─────────┼────┤

│7

│中金 │3

│14 │花旗 │2

├────┼───────┼────┼────┼─────────┼────┤

│7

│威豪金融 │3

│14 │东英亚洲 │2

├────┼───────┼────┼────┼─────────┼────┤

│7

│施霖高诚 │3

│14 │第一上海融资 │2

├────┼───────┼────┼────┼─────────┼────┤

│7

│美林远东 │3

│14 │德意志银行│2

├────┼───────┼────┼────┼─────────┼────┤

│7

│汇丰 │3

│14 │德勤 │2

├────┼───────┼────┼────┼─────────┼────┤

│7

│大和证券 │3

│14 │大华 │2

├────┼───────┼────┼────┼─────────┼────┤

│7

│大福 │3

│14 │百富勤│2

├────┼───────┼────┼────┼─────────┼────┤

14

│中信资本 │2

│14 │J.P.摩根 │2

└────┴───────┴────┴────┴─────────┴────┘

2005年海外上市趋势与预测

我们认为2005年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热情会依然高涨,外资投行的争夺也将更加激烈。由于美国经济的复苏与网络高科技行业的再度兴起,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的数量会取得大幅增长;新加坡在中国企业上市数量方面会继续保持2004年的增长趋势,但是单笔筹资额仍会相对较小。香港作为大型国企海外上市的首选地点,在上市数量与筹资额方面会相对保持稳定,不大可能出现大幅的波动。由于中行、建行、上汽、顺驰等中国企业都在筹备海外上市,所以我们认为2005年的热点将集中在金融、汽车与房地产等行业。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的海外上市地点,国内会有更多的公司在伦敦、东京、澳洲、加拿大、韩国等证券市场上市。

标签:;  ;  ;  ;  ;  ;  ;  

2004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考察报告_海外上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