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情境和情境链的创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境论文,小学英语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无论学习哪一种外语,其最佳的学习环境就是置身于所学的语言环境中。[1]由于英语并非母语,在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缺乏这一语言环境的大前提下,搞好小学英语教学就需要注重创造出这样一种环境、情境、场合,使学生置身并参与其中,教学一体地完成教学任务,[2]故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情境教学
(一)情境教学的定义
情境教学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情境教学是一种以口语能力培养为基础,强调通过情境引进目的语言基本结构训练的教学法。[3]
情境是由“情”和“境”这两部分构成的。情是指具有感情色彩的人物角色;境是指活动的场所、场景、背景和氛围等。两者的关系就像是话剧演出中的人物和背景,相互依存。由多个相关联的情境组成的系列情境即为情境链。说到链,很容易让人想到项链、链条等等,就其互相关联来说,情境链与项链、链条等有其相通的一面。而不同点则在于构成情境链中的各个情境是各不相同的,需依照主题横向或纵向展开,并非简单重现。构成情境链中的各个情境既相对独立,同时又有机联系在一起。失去了内在联系,也就无所谓“链”了。
情境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总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情景,而学习语言更离不开情境。[4]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5]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多个相关的具有生动形象的情境使之形成情境链,通过运用情境链,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大背景中,并在一个接一个相关的情境下,一步一步地按照情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学习,避免单一情境给学生带来的思维上的断续和跳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逐渐养成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情境教学的现状
反观我们现在的英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往往不尽人意,大致有以下几种现象:(1)教师在设计情境时,挖掘教材主题不够,主观创意成分较多,考虑学生的感受、体会不够。如此情境设计只会将学生生硬地纳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情境设计的虚拟性较强,生动性相对较差,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授颜色这一课时,教师利用一块贴满了不同颜色彩纸的展板,请学生玩listen and touch的游戏。这一游戏和整堂课中其他环节没有任何联系,而且浪费了教学资源。其实课文中已经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有五颜六色的气球和雨后的彩虹,如果教师能挖掘出教材中的情境,设计一个雨后活动,利用气球和彩虹来教授颜色,既创设了有趣的情境,又较好地开展了单词学习。(3)情境的创设起不到调动全班学生积极性和共同参与的目的,不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容易导致顾此失彼。(4)大部分情境教学的设计往往只在开篇时引入一个情境,而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没有充分利用所创设的情境,甚至把前面的情境搁置一边,不再提及;也有的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只是在最后的产出环节创设几个情境,供学生在该场景下对语言进行巩固、输出。例如,在学习人教版NPEFC四年级下册Unit 4 Lesson 23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时,教师按照常规教学法,单词—句子—课文—产出。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创设了一个情境: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让一位学生采访组内其他同学的周末生活。这一情境起到了使学生练习语言综合产出的作用,但作为最后一个环节出现有点晚。有些学生因为在学习开始阶段没能积极主动参与,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所学语言已经无法支持他们参与活动了。如果能在开篇就设计一个为学校电台选拔几名小记者、采访学生家庭生活的情境,并告知学生本课中谁学得最好,谁就有机会参加选拔,成为电台小记者,这样可能会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于以上认识,加上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思考,笔者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研究进一步改善传统情景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拓展和延伸学生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改进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突破重难点,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情境和情境链在课堂对话教学中的创设
(一)结合英语对话教材的具体内容,设置相关的情境,实现对话内容与情境的统一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关对话的内容均是针对某一方面的主题或某一场景展开的,教材本身就包含了一定的情境,只是有些情境表现得比较明显,有些则处于不太明显的状态。运用情境教学就要挖掘教材,设计情境和情境链,把教材中包含的情境,无论是明确的还是不太明显的,进一步突显出来,并把它感性化、形象化、立体化或者动漫化。强调要把所创设的情境感性化、形象化、立体化或者动漫化主要是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6]把对话教学置于这样的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也有利于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
例如,人教版NPEFC四年级上册Unit 2 Lesson 11的内容为早晨Peter向妈妈询问时间,继而得知迟到了,随后妈妈让Peter吃早饭。在这一课中,其实呈现了三个情境,即:询问时间,妈妈让孩子吃早饭和Peter上学迟到,只是不够明显和突出。笔者便利用课文本身的情境,进一步创设了三幅连环画贴在黑板上,分别为:(a)Peter躺在床上问时间;(b)Peter焦急地和妈妈说Oh,no,I'm late;(c)Peter跑向大门去上学,妈妈端着牛奶让他吃早饭,并按照课文的发展,逐一把图画贴在黑板上。每幅画贴出后,笔者都让学生根据该画所表达的内容进行语言操练,每贴一幅图都解决一个教学重点。最后让学生把三幅连环画串联起来,进行整体表演,达到了对课文的综合产出。
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三幅栩栩如生的连环画一经呈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大大提升。他们在每一个环节和整体表演上都表现得异常活跃,就连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学生,也都纷纷举手,积极参与。在这个情境布置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生动地显现出教材中已经提供的情境,而并非是为了情境教学而凭空想象出另一个情境。这是情境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根据对话需要进行情境链设计的基础。
情境的创设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以提供对话教学的场景、背景或舞台为原则。情境就像话剧中的布景一样,是为剧情服务的,而在教学上则是为教学内容即对话服务的,因此创设的情境要简洁、形象、生动,切忌繁杂及喧宾夺主。
第二,紧扣对话的主题。用情境教学要紧扣主题,这样才能实现英语对话教学的目的。语言情境布置好了,开展对话教学就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例如,在人教版NPEFC五年级下册Unit 5Lesson 29谈论买凉鞋一课中,根据课文内容,笔者设计了三个教学片断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境链。
教学片断1:
暑假即将来临,教师要去海南旅游,临行之前,需要去商场购买一些物品,让学生为教师制定一份购物清单。买凉鞋是教材中已经明确给出的情境,为旅游购物则是笔者在课堂上创设的一个与原情境相关,同时又使之深化的情境。在这一为旅游购物的情境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了,纷纷发散思维,尽力地为教师想出旅游所需的用品,既复习了已学单词,又很好地学习了新授单词。
教学片断2:
按照课文内容,笔者创设了根据购物清单在商场购物的情境,利用这一情境,完成了课文对话的呈现和操练环节,让学生在商场这一场景下,对课文对话进行表演。
教学片断3:
笔者把前两个情境连续起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整体表演,完成了产出环节。这三个片断连起来就形成了本课一个完整有效的情境链。此情境设计使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气氛下,很好地掌握了课文,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根据对话内容或教学拓展需要创设相关的情境链
为了把英语对话教学引向深入,教师还应根据对话内容或教学拓展的需要,引进一系列的情境设计,使之形成情境链,一步一步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这就像随着剧情发展,布景也要不断变化一样。在情境链的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紧扣对话主题,具有拓展的空间
情境的创设要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和发挥的余地,也就是说处于情境链中的第二个情境一定要与基础的情境或最初的情境有直接的相关性、相向性,不能完全脱离最初的情境,但同时又应与最初的情境有所不同。如何体现这个不同,要根据教师对整体情境链的设计,当然也要根据教学拓展计划的不同取向。
例如,在我校老师承担东城区东兴杯说课环节时,对人教版NPEFC三年级下册Unit 2 Lesson 9进行设计,课文本身情境为高伟和妈妈去医院看病,医生向他询问年龄。基于对学生学情的分析,笔者认为该课内容和情境对学生过于简单了,因此进行情境创设时,首先创设了学生们喜欢的生日聚会的情境,屏幕上出现了诱人的蛋糕、色彩缤纷的气球和参加聚会的小朋友。随着教师Let's go to the birthday party的引领,学生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到了一个非常宽松的教学环境之中;又伴随着教师与学生的自由对话What can you see?How many…?引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学生说出聚会上有八个气球、六个小朋友;再通过人机对话询问过生日的小朋友Lisa的年龄,呈现出数字,继而认读six,seven,eight这三个单词;同时呈现并感知重点句型How old are you?和I'm…然后,教师引导并询问:Gaowei is not here.Where is Gaowei?通过初步视听课文,将学生带入到本课课文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第一个情境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日聚会,让学生有效地复习了单词,并完成了单词和句子的新授。又根据第一个情境中高伟没有出席的情况,自然地引入了课文中去医院看病的情境,使单一枯燥的课文内容变得生动和充实了。
2.情境链的设计要有内在的规律
这个规律因教学目标的不同而不同,可以是横向展开式的,也可以是纵向深入式的,这需依据教材和教学计划而定。无论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均应一以贯之,切忌交叉。
上述提到的案例都很好地展示了纵向的情境设计如何为教学服务,下面分析一下横向的情境设计。
例如,人教版NPEFC四年级下册Unit 5 Lesson29以Would you like to do?为单元主题,学习如何用英语谈论购物,主要句型是What would you like to buy?I want to buy…
首先创设大背景:六一节做什么(去公园、去购物、去饭店)。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环节,复习上述三个场景中将要用到旧单词,并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也为拓展知识做准备;然后引出三个场景:shop,restaurant,park,贴出老师精心准备的三个场景的大图片,一步步深入课文学习,操练其中的重点句,并且通过朗读进一步学习、操练课文;接下来继续根据这三个场景,提供不同物品图片,玩接龙游戏,巩固重点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buy并拓展到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o;最后根据这三个场景,创编、表演对话,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本课的设计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以吸引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敢于开口说英语、运用英语。
3.情境链的设计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在基础情境下创设相关的情境并使之形成情境链是教学拓展的需要,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其创造性。但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巩固教学成果的要求,笔者认为在情境链的设计上应采用少而精的原则,相关情境以2~3个为宜。关键是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情境。情境的设计既要考虑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兼顾教学的拓展要求;既要围绕英语对话教学的主题所提供的对话场景来创造对话的语言环境,又要通过情境链的设计为对话教学的横向或纵向的发展提供空间环境,给学生以想象、创造的空间。
三、总结
对话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非母语的教学中,创设必要的对话情境,并使之形成情境链,是增强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笔者对运用情境推进英语对话教学的总结如下。
1.情境教学是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之一。
2.情境与对话的统一是促进对话教学的有效方法。
3.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对话是创设对话情境的基础。
4.创设与教材相关的不同的情境链是巩固对话教学效果的基本要求。
5.创设与教材相关的情境链是实现发散思维和拓展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情境教学中完成英语对话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运用与主题相关的情境和情境链有助于巩固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可满足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