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越性看残疾人康复中的职业社会工作干预_优势视角论文

从优越性看残疾人康复中的职业社会工作干预_优势视角论文

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康复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工作论文,残疾人论文,视角论文,优势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问题的提出

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改革开放而被引进、消化并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型社会工作”[1]。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健康发展不仅对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完善我国社会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残疾人康复机构从无到有,康复业务从小到大,“服务项目逐步增加,专业队伍逐渐壮大,工作体系、业务格局、运行机制逐步建立,服务能力日益提高,康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康复事业”[2]。

但是,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括:

1.1重康复技术而轻心理疏导。目前,我国多数地区提供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主要偏重于肢体残疾的康复训练,未能有效涵盖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心理辅导等康复工作。从服务形式看,也大多以运动功能的训练为主,以心理健康为主的康复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加强。

1.2未能构建完整的康复服务体系。多数地区未能充分整合可利用的社会康复资源,存在康复服务场所较少、康复训练设备缺乏等现象。部分地区由于乡镇、社区机构和区划调整与改革,使原有的康复服务网络受到冲击,服务能力被弱化。从而未能形成包括残疾人医学康复、残疾人教育康复、残疾人职业康复、残疾人社会康复在内的广义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

1.3专业社会工作未能真正介入康复工作领域。作为以“助人自助”为基本理念的专业社会工作,具有提升服务对象能力,调动、整合和运用社会资源,在残疾人康复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遗憾的是,就目前残疾人康复工作看,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2传统残疾人康复工作“劣势视角”分析

劣势视角是以残疾人本身的劣势或缺陷为认知残疾人工作的出发点,把关注点聚焦在残疾人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上而开展残疾人工作。劣势视角使残疾人康复工作面临如下问题:

2.1劣势视角影响了公众对残疾人群体的判断和认识。在劣势视角下,残疾人的理想追求、生活目标、人生价值等各种因素往往被掩盖、淹没乃至泯灭,代之的是“机体残疾”、“行为偏差”、“家庭累赘”、“社会负担”等“劣势观念”下的社会偏见,形成了公众在理解残疾人时的一种不良意识,并渐渐凝固和结构化。在此种情况下,残疾人康复提供者若在工作中以此符号意识开展工作,常常会无视受助者的个人见解、看法或内心感受,从而会扭曲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接受者之间的平等地位。

2.2劣势视角加剧了残疾人对自身的悲观和失望意识。在劣势视角下,残疾人被贴上“残疾”标签,致使其心理受到很大压抑和伤害,直至形成心理缺陷。这种心理缺陷使得残疾人容易放弃对自己人生的追求,对前途悲观失望。在此种状况下,很难做到对残疾人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与沟通。

2.3劣势视角使得残疾人服务提供者无法真正满足残疾人的需要。劣势视角的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助人者与受助者之间的不平等,在这种工作视角下,受助者根本没有办法去“保全面子”或“提升自尊”。相对于助人者,他们是被动的、消极的、弱势的。他们的需求,特别是心理上的“能力提升”需求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社会公众对残疾人的看法及残疾人自身的悲观心理,使得服务者与残疾人之间存在着无形的距离,即提供服务的机构及服务人员与服务接受者之间、服务理念与服务需求之间、服务内容与服务要求之间,都存在着某种不平等。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得残疾人康复工作成效受到很大的影响。

3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理念分析

“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并且具有在困难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抗逆力,即便是处在困境中备受压迫和折磨的个体,也具有他们自己以前未曾意识到的、与生俱来的潜在优势。

优势视角认为在社会工作助人实践过程中关注的焦点应该是受助者个人及其所在的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而非问题和症状,改变的重要资源来自于受助者自身的优势,个人的经验就是一种优势资源。

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康复工作之社会工作介入,就是强调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的沟通与合作,强调人类精神的内在智慧,强调任何弱势者都具有内在的转变能力。优势视角理念对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1优势视角强调关注残疾人的优势,强调对残疾人的尊重。从积极的、优势的角度看待残疾人的潜能和显能,有助于消除公众对残疾人群体的各种偏见,正确认识残疾人群体。

3.2优势视角有助于残疾人对自身前景的乐观预期和展望,激发其在困境中奋斗的信心。优势视角强调对残疾人优势的关注和挖掘,通过把残疾人潜藏的优势呈现给公众,使社会公众改变残疾人就是能力低下的错误观念,而是以积极的、尊重和鼓励的态度来对待残疾人,这种对残疾人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将使得残疾人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和看法也开始持有一种积极的、乐观的自我评价,对于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3.3优势视角模式拉近了受助者与助人者及社会工作者之间的距离。受助者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平等,使得受助者的见解、看法或感受能够被充分关注,有利于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机构及其他机构工作人员,从残疾人的真实需要出发来制定各项面对残疾人的政策和福利,从而使涉及残疾人的政策、措施能真正解决残疾人的问题。

4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康复工作项目体系

优势视角为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到残疾人康复工作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基础。通过分析残疾人康复工作项目与社会工作方法,可以发现两者存在共同性,从而构建一个新型的康复体系。

4.1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康复中的社会工作介入项目

残疾人康复工作集中于残疾人的生理特征,把残疾人看作部分或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从事活动的能力、不能在某些社会生活领域发挥正常作用的人。主要包括:“1、协助康复医师正确地诊断、有效地医治,以维持残疾人康复后的健康状况和自我照顾能力。2、残疾人康复后应有的基本医疗设施,包括地方性的医疗单位、老弱残疾人的疗养所及福利机构的设施。3、家庭照顾方案的实施。康复工作者与康复医师、护士等定期到残疾人家庭探访,提供康复指导。4、与有关机构协调,开展一切必要的和可能的社会服务项目,促使残疾人有效运用医疗设施,同时补充医疗服务的不足。5、提供专业服务,解决残疾人社会适应问题,满足残疾人社会福利需求”[3]。

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能力提升”等基本理念介入到残疾人康复工作。包括:强化、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以期使残疾人的功能丧失减低到最低程度;最大限度地提高残疾人的生理功能;增进残疾人对于困难情境的自我处理和自我照顾能力以及向他人倾诉和沟通的能力。

具体来说,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康复中的社会工作介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4.1.1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医学康复社会工作介入。优势视角下的残疾人医学康复主要以改善与恢复残疾者的身体功能为出发点,使其减轻能力障碍和获得最大限度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工作者在其中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①协助残疾人及其家属了解与其康复有关的社会经济和情绪的关系,以促使残疾人及其家属善于利用康复设施。②协助康复医疗部门有效使用各种设施,为残疾人提供充分的服务。③参与康复医务人员的教育、训练,推广康复工作计划,讲授有关人类行为、家庭动力以及社会资源方面的知识。④参与康复医疗部门重要的行政决策,参加各项康复调查研究工作,以提高康复服务的范围和水平”[4]。

此外,为提高残疾人心理素质,优势视角理念还需要社会工作者通过“助人自助”的手法,配合康复工作者,让残疾人在医疗康复中认知自己、提升战胜残疾的自信心,从而激发潜能、融入社会。同时“开发和利用社区内网络资源,开展社区康复工作训练计划,指导社区康复工作,以充分满足残疾人及其家庭的需要”[5]。

4.1.2优势视角下残疾人教育康复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教育康复是指对肢残人进行变通教育,对聋哑人、盲人、弱智人进行特殊教育而采取的一切措施[6]。从残疾人的角度看,接受特殊教育是他们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通过接受代偿性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丧失的那部分感官功能,为进一步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以便积极参加正常的社会生活”[7]。从社会的角度看,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的主要因素,对残疾人进行教育康复与训练,使他们获得基本的生活能力和一定的谋生能力。在优势视角理念下,残疾人教育康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鼓励残疾人接受教育。在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对有能力接受教育的残疾人,鼓励其完全或部分参与到教育活动中。要以社区为依托,通过宣传、引导等方式,最大限度地鼓励残疾人接受教育。

二是完善残疾人教育方式。社会工作者要参与到残疾人教育活动中来,积极完善当前的残疾人教育方式。对于普通教育,要灵活运用课程的教学,适时对内容做出增补或修改;提高教材质量;对于特殊教育,要依据残疾人的身心特性和特殊需要实施教育,对盲聋哑和弱智学生的课程设置、教育教具、教学方法及入学年龄等,都要依据其特性和实际需要而定。

4.1.3优势视角下残疾人职业康复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职业康复以职业为中心,通过职业评估、教育、培养、就业安置、咨询等工作,协助残疾人具备合适的职业适应能力,为残疾人提供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8]。

在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者通过专业手法,围绕职业培训、评估等方面提高残疾人职业适应能力。主要包括就业咨询和评估。首先是残疾人就业前的咨询,社会工作者要针对残疾人的从业心理、对职业和岗位的兴趣、对从业后的劳动报酬及保护条件进行咨询,解答他们的问题,使其有信心就业。其次是残疾人的适应性培训。一旦确认残疾人适于某项工作,社会工作者要对残疾人进行心理训练和技能训练,目的是使其能较为顺利地适应岗位的要求,增强残疾人的工作信心。再次是残疾人的就业评估。一旦残疾人就业后,社会工作者还要对其就业现状、适应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跟踪调查,切实满足残疾人的工作需求。

4.1.4优势视角下残疾人社会康复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社会康复是从社会的角度推进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等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各种力量,为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他们能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自强自立,享有与健全人同样的权利和尊严,并为社会履行职责,作出贡献”[9]。

残疾人社会康复是优势视角理念的最终目标。优势视角在残疾人社会康复中一方面强调残疾人自己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则依靠社会对其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帮助。

社会康复工作的内容包括:保障残疾人生存的权利,使其在住房、婚姻家庭等方面得到公平的待遇,有适合其生存的必需条件;消除家庭、社区和社会的物理性障碍,使残疾人享受社会的公共设施服务,在生活起居方面获得方便;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激励残疾人自强自立,建立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鼓励残疾人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保障其政治权利;组织残疾人与健全人一起参加社会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通过交往,形成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10]。

4.2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

在优势视角理念下,专业的社会工作能够有效地介入到残疾人康复工作中,但这种介入还需配合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两者共同作用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以达到显著的救助效果。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残疾人个案工作、残疾人小组工作与残疾人社区工作。

4.2.1残疾人个案工作。残疾人个案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残疾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以帮助残疾人或家庭减小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残疾人个案工作要关注残疾人的自卑、逆反、偏激、冷漠、焦虑等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要在情感、认知、行为、环境等方面适当介入,以使残疾人个人与家庭有效发挥社会功能或与所处环境之间达成良好的适应关系。残疾人个案工作主要采用的服务模式包括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危机介入模式、人本治疗模式和家庭治疗模式[11]。

4.2.2残疾人小组工作。残疾人小组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有目的地组织残疾人小组,通过小组内残疾人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帮助残疾人利用小组过程来应付和解决相互的社会心理功能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社会工作者要根据残疾人的不同状况和小组目标组织开展小组活动,通过小组互动与方案实施达到残疾人的成长与社会目标的完成。通过团体之间的生活经验分享和感受聆听,让残疾人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个体;通过共同合作达成目标,使其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团体对其的关注;通过小组过程使残疾人学习遵从适应社会需要的行为规范,培养其社会责任心,鼓励其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担当起积极而有用的社会角色[12]。残疾人小组工作主要采用的服务模式是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和互动模式。

4.2.3残疾人社区工作。残疾人社区工作是以社区居民中的残疾人为工作对象,运用社区工作的专业知识及残疾人工作的相关知识,为社区残疾人提供专业服务的一种工作。[13]社区是残疾人最直接的社会依托,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起基础性作用。开展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是服务弱势群体、接纳弱势群体、缓解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团结的重要措施[14]。所以,社区工作者要在社区内开展以提高残疾人社区福利、促进残疾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残联、民间组织、企业的综合作用,确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形成良好的社会支持和服务网络。残疾人社区工作模式主要包括个人模式和社会模式。

4.3优势视角下残疾人社会工作体系——方法与项目的整合

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与残疾人康复项目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专业社会工作方法贯穿于各个残疾人康复项目之中;残疾人康复项目亦可以用不同的社会工作方法加以干预介入。

4.3.1优势视角下残疾人个案工作对康复项目的介入

其一,通过人本治疗模式与家庭治疗模式介入残疾人康复服务。在人本治疗模式中,要认为每个残疾人都是理性的、都具有独特的价值、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信念等理念为出发点,通过社会工作者本人无形的自我、态度、信念等的重要性,强调社会工作者对残疾人无条件的接纳、同感和尊重,从而引导残疾人自我实现。

在家庭治疗模式中,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家庭的形态和结构、家庭系统的弹性、家庭系统的回馈、家庭的生命周期、家庭成员的症状以及家庭交往方式的关系等对残疾人家庭进行评估,其主要目的是充分了解残疾人家庭状况。从而在改变家庭的看法、改善家庭结构以及改变家庭错误的世界观等方式的基础之上,完善家庭在残疾人医学康复中的作用。

其二,通过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介入残疾人社会康复服务。社会的接受与否是残疾人进入社会的标准,通过心理治疗模式,能提高残疾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残疾人融入社会的障碍主要在于残疾人自身对社会的逆反心理,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协调。针对此种问题,社会工作者要运用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与残疾人相互沟通,关注其感受和想法,引导残疾人分析和理解自身问题。从而降低残疾人的不安,减轻其系统功能失调,增强其适应能力,开发潜在能力,改善其人际交往关系。

4.3.2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小组工作对康复项目的介入

其一,通过互动模式介入残疾人教育与职业康复。毋庸置疑,教育和职业对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和融入社会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小组工作的专业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残疾人对教育和职业的认识,而且还能够提高在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在教育与职业康复中,小组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发挥残疾人的潜能,启发残疾人对自身教育和就业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澄清残疾人对两者的需求和期待,从而挖掘残疾人在教育和职业方面的正向动力,动员残疾人积极接受教育与职业康复训练。小组工作方法还要求社会工作者诚实地向残疾人提供信息,包括概念、事件、价值,协调组成员间的关系。

其二,通过社会目标模式介入残疾人社会康复。社会工作者在残疾人社会康复中扮演倡导者、资源提供者、榜样等角色,通过发挥残疾人民主参与社会生活的动机和潜能,培养并提升其社会意识、发展残疾人小组组员的社会能力。

4.3.3优势视角下残疾人社区工作对康复项目的介入

社区是残疾人最基本的社会依托,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积极引导残疾人走向社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建立社区残疾人协会,发挥其密切联系残疾人、反映残疾人意愿、带领残疾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生活的作用;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为残疾人提供帮扶服务;以家庭为基础,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培养残疾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活跃残疾人文化生活;建设社区无障碍环境,方便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等。

优势视角的思维方式颠覆了我们以往关于人和环境的问题思维,从而为我们重新观察这个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它对传统的残疾人服务方式的挑战是革命性的,为残疾人康复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积极的意义。

标签:;  ;  ;  ;  ;  ;  

从优越性看残疾人康复中的职业社会工作干预_优势视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