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探索论文_魏晓玲,高漪

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探索论文_魏晓玲,高漪

魏晓玲 高漪

玉门油田小学 甘肃省 酒泉市 735019

摘要:目前,在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加深对中西文化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传统文化;融入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英语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现阶段,大量西方文化不断涌入我国,而在英语教学中,却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少之又少。小学四年级是学生英语入门阶段,正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黄金时期。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一味地侧重于听说读写和西方文化的传授,而忽略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对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生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学生长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在文化交流中,不能运用英语传递中国文化,这种现象被很多学者称为“中国文化失语症”,这就反映了我国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严重缺失。下面以玉门油田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为例,分析了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1.小学英语教材重视西方文化,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

以四年级英语教材为例,我们不难发现,教材大部分都是在介绍西方传统文化知识,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少之又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材进行讲解,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了解甚少,部分小学英语教材中根本没有融入中华传统文化,部分教材中融入零星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无法真正实现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的目的。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只有从根本上将传统文化融入进来,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2.教师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缺乏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意识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首先教师应该掌握扎实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包括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纵观小学英语教学,教师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远远不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一知半解,因此也就无法准确地用英语讲解中华传统文化。教师作为授课人,本身对传统文化都不了解,更无法将知识传授个学生,目前,我国大多数英语教师并没有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在实际英语教学中主要以西方文化为中心,强调熟悉西方文化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既没有重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也没有在课后布置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我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必须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

3.教师教学过于应试化,学生缺乏实践学习机会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大部分以考试取得高分数为目标,常常忽略了素质文化教育教学的重要性。笔者观察发现,在大部分学校英语教学中普遍过于重视英语课程的期末考试及升学考试。这种应试化教学导致学生一味地追求分数提高,而无暇顾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学生需要有实践机会。而小学英语教学中缺乏较好的实践学习机会。小学生的实践用不到英语,也不用进行跨文化交际,平时很少有用英语交流的机会,这也导致了哑巴英语现象的形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1.应用互联网,进行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教材中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以课件的形式向学生播放展示,例如播放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英语视频,让学生通过反复观摩,分析其中的英语桥段。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将积累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英文素材发送给学生,有利于学生进行线下学习和交流。

2.小学英语教师应提高传统文化储备,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

首先,英语教师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意识到传统文化融入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教师应结合英语教材的特点,通过对西方文化的深入挖掘,找出对应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两者进行对比教学,通过文化对比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例如,在学习中西方节日时,教材中可能对圣诞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介绍的更多。这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适当引入中国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清明节、春节等的英语表达,通过英语教学让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有深刻的了解,例如在学习圣诞节的起源、习俗、意义时,教师可引入中国的“春节”进行对比,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同时也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播。

3.优化教学方法,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由于在课堂上时间十分有限,学生如果要达到一定的文化交流水平,就需要利用课外实间付出努力。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多开展中西方文化交流活动,如组织中西方美食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同时,学校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电影,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达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教师充分应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并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储备,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优化教学方法,适量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主动地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重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孙成统.传统文化之于高校英语教育———无法回避的紧迫[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7(4):94 -95.

[2]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4):21 -24.

论文作者:魏晓玲,高漪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时代》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  ;  ;  ;  ;  ;  ;  ;  

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探索论文_魏晓玲,高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