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手术室质量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分析论文_张国庆

(中化二建集团医院 山西太原 030021)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手术室质量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9月我院手术室在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中,加强信息化建设的临床病历资料,设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10-2016年9月行常规管理的病历资料,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患者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手术患者住院期间就医体验满意度总分评价良好,实验组患者(96.41±12.64)分,对照组为(93.70±1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重视针对手术室加强信息化建设,可明显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效果,增强医师接诊率,降低医疗纠纷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手术室;质量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339-02

对外科治疗和急救开展至关重要,因此手术室相关信息管理和系统建设尤其复杂和重要[1]。手术室信息管理的规范化对医疗机构从业效益和社会民生健康保障意义重大,尤其在患者生命抢救和生存质量维护方面至关重要[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要求也有了新的提高,手术室信息管理在外科治疗中直接关系到患者手术疗效和术后恢复,已经成为手术室管理的重点部分,对患者资料管理、医护人员素质、手术操作以及护理技术和服务态度等都成为重点影响因素[3]。本次研究就信息化建设在手术室质量管理体系中进行研究,旨在改善手术室医疗工作质量和医患服务水平,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我院手术病区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10月—2016年9月总存在8个手术间,总手术1575例,设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9月总存在8个手术间,总手2022例手术,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在患者来源、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和病历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采用信息技术与医院手术科管理理念相结合的手术室质量管理信息化体系,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基础单个信息系统管理模式。

1.2.1常规的基础单个信息系统管理 采用指纹触摸考勤机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以及手术室出入人员进行身份识别,必要情况可以采用人工核查确认。手术器械、仪器和药品配送借鉴二维码验证和条形码扫描等技术确认交接物品及医护人员信息,通过书面检查和现场质量验证确保手术室信息与实际管理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1.2.2手术室质量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 (1)手术室出入人员身份验证:主要通过统一配备的纸质信息卡片、现场人脸辨认核查等实质性管理,结合HIS医院数据系统形成可以自动识别和登记手术室出入的信息备案及资质审核。(2)手术监控:主要针对安全检查和输液规范,通过登记患者腕带编码获取病例信息后与HIS医院数据系统对接,匹配患者具体手术时间、医护人员、医疗器械和药品等,并进行匹配核查结果[4]。(3)设备配送:连台物品配送通过负责护士全程实时跟踪,每台设备采用一对一操作和护理监督的方法,护理人员通过严格信息登记和审查后方可操作,并进行开机操作。(4)无菌操作:在常规手术室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展开延续程序,手术室医院数据系统对接和调配,形成设备及器械使用清单以及人员流换信息,由负责人形成报告上传病例数据库。(5)手术室三级质控检查:现场质量验证,根据国家卫计委和疾控中心要求采用移动终端实施跟踪和监测,一般手术室主治医生和护士长共同负责定期质量检查,需要注意到具体的区域、时间段。信息管理负责人通过数据记录和场景信息抓取、采集,形成手术室质量考核评价数据来源。上层领导部门可以根据登记信息数据库中相关信息对具体医护人员进行考核,通过总结每月手术区域、时间的质量评价以及手术项目的质量评估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软件制作曲线图等进行评估。手术室工作人员定期质量控制检查和评估与上级医护检查一样,需要建立严格的信息数据库,保证评估和筛查公平、公正、严谨、准确。

1.3 评价指标

1.3.1手术指标 在首台手术准点切皮率、患者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患者血制品输注时间、手术物品配送与质量追踪情况、三级护理质量控制检查频次、患者住院期间就医体验满意度。

1.3.2术后评价 设计住院患者体验与满意度评价表(CHEMS),评价患者对术前访视体验的17个条目,每个条目使用等级评分法,调查表发放840份,回收84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进行卡方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指标

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如表1所示。

2.2 术后评价

两组手术患者住院期间就医体验满意度总分评价良好,实验组患者分,对照组为(93.70±1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评价对比

 

3.讨论

手术室人员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强了在外科手术和临床手术方面的信息沟通和数据结合,使得医疗机构信息系传递更加便捷准确,医疗工作开展更加顺利[5]。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兴技术的不断引入,信息化介入医疗系统的应用发展逐渐展露精湛的高效性、直观性、实用性。医院手术科室质量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对推动整个医疗行业急救水平和外科手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整个医疗行业发展和民生健康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6]。本研究通过手术室信息管理技术、患者就医诊疗流程,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应用于医疗管理相结合,同时采用实时实人认证和审核,在术后跟踪和回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影响作用。另外,数据系统结合新兴技术的设置,制定了手术室环境配置和手术过程的跟踪缓解,提高了医疗技术的可视化透明管理和服务概念,增加了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和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的心理准备,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或者紧张。本研究通过对840例手术患者住院期间体验与满意度效果评价,信息化质量管理组手术患者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结论

加强手术室信息化建设,对改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增强医师接诊率,降低医疗纠纷等不良事件率,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高冬月.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s1):108-109.

[2]蒋璐,刘凯,刘敏,等.全面托管模式下某新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探索[J].华西医学,2016(9):1602-1605.

[3]吴林园.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6(s01):270-270.

[4]张岚,张苏娟,高萍,等.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4):154-157.

[5]何春艳,刘红,向文娟,等.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与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21(16):106-108.

[6]李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山东大学,2017.

论文作者:张国庆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医院手术室质量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分析论文_张国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