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审视和解决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谈“如何理解”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正确审视和解决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谈“如何理解”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正确审视和解决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谈谈四个“如何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际问题论文,正确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世纪之交,我国社会生活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时代和国际形势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必然在人们的思想上反映出来。

我们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着眼于国际国内大局,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正确审视和解决影响人们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四个“如何认识”,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就是迫切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作出正确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一、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自《共产党宣言》问世至今,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这150 多年的历史是亿万人民群众为争取自身解放和实现社会进步而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历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运动,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面貌,开辟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摆脱受剥削压迫的历史命运、获得社会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光明之路。然而,这条前进之路不是笔直的,而是艰难曲折的。它既有凯歌行进的历史,也有遭受挫折的历史,特别是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了低潮。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挫折?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西方敌对势力断言这是社会主义的“历史终结”;一些原来信仰过社会主义的人们也发生了所谓“信仰危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党和邓小平同志斩钉截铁地回答:“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的发展以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们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已为最近20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所初步证明,并将进一步为21世纪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社会主义实践所充分证明。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其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则是迂回的、曲折的。毛泽东说:水有水波,太阳传来的叫光波,无线电传来的叫电波,波也好浪也好,说的都是曲折前进。就人类社会而言,每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都走过了相当艰难曲折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在英国经历了48年复辟和反复辟的斗争,在法国则经历了86年的反复较量。以一种剥削制度取代另一种剥削制度的资本主义建立过程尚且如此,何况作为以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为己任的社会主义运动呢?指望它总是一帆风顺而不会经历任何挫折,是根本不现实的。这里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第一是因为国内外阶级斗争的长期存在。“树欲静而风不止”,有斗争就会有起伏,有波浪,社会主义发展中高潮与低潮、胜利与挫折、前进与退却是难以避免的合乎规律的现象。第二是因为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它的建设与发展需要经历一个从没有经验到取得经验、从不够完善到比较完善、从不太成熟到比较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仅仅由于经验不足,就会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遭受一些挫折;我们只能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道路,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步地从必然走向自由。第三是因为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原来基本上都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有着更加特殊的困难和难以想象的风险,尤其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寻找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以上三点都是客观原因。第四,如果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的领导发生路线错误而不能切实纠正,或者发生严重腐败而不能得到遏止,那就不仅会发生一般性的曲折,而可能导致像苏东剧变那样的历史大倒退。这种情况,我们应当努力加以避免。

但是,不论发生什么样的挫折,我们都应当采取正确的态度。第一,不要把挫折看作历史的结局,而应当如实地把它看作实现历史发展总趋势过程中的一个暂时的环节。正如黄河尽管九曲十八弯,但“大河东去”的总趋势是不可改变的。在任何挫折面前,我们都要坚定信心,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矢志不移地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第二,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尽量避免那些可以避免的错误,尤其要避免像苏东剧变那种导致历史大倒退的错误,其中的关键是搞好党的自身建设,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当1871年巴黎公社武装起义正在进行的时候,马克思便科学地预言:“无论公社在巴黎的命运怎样,它必然将遍立于全世界。”40多年以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证实了这一点。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由于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分子的武装叛乱而陷于十分危机的情况下,列宁坚定地指出:“不论革命有什么样的困难,可能遭到什么样的暂时失利,不论反革命掀起什么浪潮,无产阶级的最终胜利是不可避免的。”当中国革命初期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有人怀疑“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的时候,毛泽东高瞻远瞩地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苏东剧变后悲观情绪在一些人中流行开来的时候,邓小平坚定地指出:“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哪有这回事!”这就是我们走过的道路,这就是我们的历史。只要我们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在改革开放中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伟大复兴。当我们在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时候,就“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

二、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已经有360 年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正是生产力这个强大武器,使资本主义彻底战胜了封建主义。然而社会化生产力巨大发展的结果,又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了资产阶级自己”,它“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19世纪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和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证明了这一点。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生了新的变化,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资本主义又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甚至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这种新的变化突出地表现为:国家从“守夜人式政府”转向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和普遍调节,使经济危机得到相当程度的缓和;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吸收工人“参股”和参与管理,使阶级矛盾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大力拓展国际贸易空间,导致生产经营和资本流动的国际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速发展,使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相当程度地转移到全球范围而使国内矛盾得到一定的缓和;特别是利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者队伍出现知识化、白领化、多层次化的新趋势,以知识分子为主的中间阶层不断扩大。所有这一切使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保持了较长时期相对稳定的发展,表现出它还有一定的生命力。“一球两制”将会持续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重视并善于同资本主义国家打交道,既要反对他们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对社会主义国家“西化”、“分化”的图谋,又要善于利用他们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经验以及其他一切文明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并且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研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应当指出的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股权社会化不过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一种新模式,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在资本主义社会,控股权还是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尽管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损害程度有所减弱。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社会福利和生活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他们作为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的地位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几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一直保持在15%—20%,美国最低层的40%家庭拥有的财富仅占美国总财富的0.2%。因此, 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与完善,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资本主义制度的根基并没有被触动,因而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当然,这“两个必然”的实现将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实现的具体形式也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我们只能依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指出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三、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引起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正确认识这些变化,分清主流与支流、正确与错误,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凝聚力,也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这是历史性的伟大进步。对此,必须有充分的估计。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到,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变业方式等方面的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活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导致一些人价值观的扭曲;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和形式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特别是人民内部的物质利益矛盾更加突出。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人们开阔眼界、增加见识、活跃思想,但国外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文化也会乘虚而入。在历史的转轨时期,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包括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也会沉渣泛起。总之,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伴随思想活跃、观念更新,必然出现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相互交织,进步观念与落后观念的相互影响。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引导人们分清主流与支流、正确与错误,顺应历史潮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越是在社会大变革时期,越是要警惕和防范各种错误思想的滋生和蔓延。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保证全党和全国人民加强团结、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基础。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放任错误思想的泛滥,势必导致人心大乱,天下大乱,给党和国家带来灾难。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毫不含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确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始终是整个社会思想的主流,这是最基本的事实,必须充分予以肯定,不能因为存在种种违反马克思主义的消极、错误的东西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用支流去否定主流,甚至企图回到改革开放以前的状态上去。当然,也不能因为违反马克思主义的消极、错误的东西是支流而放松警惕,掉以轻心。实践证明,有些错误思潮的蔓延,往往就是始于我们对“支流”的忽视,以至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最后不得不付出很大的精力去加以解决。这方面的教训,我们切不可忘记。对于错误的东西,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防微杜渐,决不能让它们任意泛滥;同时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群众的鉴别力,做好疏通和引导工作。

四、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

当今的世界正处于深刻的历史大变动之中。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思想相互交错、相互激荡,对我们干部群众的思想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其中有积极的一面,例如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增强了人们的开放意识,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也有消极的一面,例如资本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资产阶级的民主观、自由观、平等观等等,也会乘隙而入。我们要提倡和鼓励一切有益的、积极进步的东西,又要坚决防范和抵制一切有害的、消极落后甚至反动的东西。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自十月革命胜利以来,西方国家一直不遗余力地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各种攻势,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就与西方国家长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有密切关系。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面对中国的全面振兴,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企图加以遏制,他们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由他们的阶级本性所决定的,是绝不会改变的。例如:他们不断利用所谓人权、民主、自由、民族、宗教问题和达赖、台湾问题,向我们发难;他们还与流亡海外的所谓“民运分子”、“法轮功”邪教头目和我国境内的敌对分子相勾结,企图联手行动,制造事端,挑起动乱。我们与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在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上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这是阶级斗争在我国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并将长期存在的主要表现。我们必须用阶级斗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这类复杂的政治现象,既不能因为这场斗争的严峻性而改变我们改革开放的路线;又要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十分警惕和坚决防范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活动,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认清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要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要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教育,划清社会主义民主、自由与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界限,反对和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教育,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维护祖国统一;要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的教育,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些都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的内容。

总之,面对世界的大变动和中国的新发展,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不能因循守旧。只要根据新的实践,正确审视和解决影响干部群众思想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会有鲜明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就会有效地增强其实效性和主动性。

标签:;  ;  ;  ;  ;  ;  ;  ;  ;  ;  ;  

正确审视和解决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谈“如何理解”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