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取的9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以简单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对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做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具有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人性化护理;效果
下肢骨折患者在术后往往会担心过早下床活动会影响术后康复。然而,长期的制动下肢容易引起关节僵硬、关节挛缩等不良症状。本次研究对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取的9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以简单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64~82岁,平均年龄(73.58±5.27)岁;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3.59±6.26)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观察配合等。
研究组予以人性化手术室护理:①术前:老年骨折患者常常会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并且担心和顾虑手术的疼痛感、骨折愈合以及治疗效果[1]。针对于此,护理人员在术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以积极耐心的态度解答老年患者内心的疑虑,缓解或消除其内心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明确的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手术具体流程、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以及预期治疗效果,同时向患者例举以往成功的治疗案例,最大程度上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在调节完老年患者的心理之后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告知患者维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有利于术后康复[2]。因为老年人的理解能力、视力、听力等较差,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反复的讲解,并且联合图像观看和口头宣教,直至患者完全理解。②术中: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的告知手术室中所用设备产生噪音是正常的,以亲切的语气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从而让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护理人员需要维持手术室内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在麻醉起效之后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更换体位,在受压部位垫上减压垫子。护理人员时刻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控制输液速度,观察患者的尿量,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向主刀医生及麻醉师报告情况。③术后:护理人员在手术完成后为患者清洁术区皮肤,固定引流管和切口辅料,完善患者转运的准备工作。转运前提前通知护士站准备吸氧装置、麻醉床以及监护仪等。转运前后护理人员仔细的检查各种管道有无打折情况、是否牢固,检查输液管是否通畅无阻。在转运过程中规范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以及护士的站位,以便于观察病情和处理突发状况。转运过程中务必小心谨慎,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患者回到病房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协同合作按照患者,完成交接工作,交接工作的内容包括:手术用药、麻醉方式、各种管道、手术情况和影像资料等。术后5d对患者进行随访,详细的观察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和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真诚的向患者询问对护理工作的建议,对此做好记录,以便于日后改进工作。护理人员引导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治疗,鼓励患者慢慢尝试简单的活动,并且帮助患者更换体位,按摩受压病房,避免因为长期卧床出现褥疮[3]。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做观察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SAS评分、SDS评分均以()表示,t检验;护理服务满意度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
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手术是下肢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对下肢骨折的治愈率较高。但是仍然存在部分患者尤其是恢复能力较差的老年患者在术后出现骨折不愈合、骨质缺血性坏死等症状,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4]。
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原因为:①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工作,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详细的介绍手术流程、注意事项、手术治疗的重要性等,并且例举成功的手术治疗案例,从而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对患者耐心的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提升患者治疗信心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②在手术过程中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让患者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手术室环境,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为患者更换体位,从而让患者感受到关爱,最大程度上减少手术室内意外的发生。③术后完善患者的转运准备工作,在转运过程中细心谨慎,从而保证患者不受二次损伤,安全的回到病房内进行术后康复治疗。护理人员定期了解患者术后恢复状况和切口愈合情况。并且结合患者的恢复状况适当的进行活动,促进患者的康复,帮助患者寻找最为舒适的体位,让患者充分的感到到关怀,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护理人员总结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力求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5]。
综上,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具有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和改善肢体功能,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杨松杰,张清旭,吴晓滨,等.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及双下肢静脉彩超诊断老年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v.38(12):2930-2932.
[2]张隆盛,李春然,陈孟,等.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8,v.39(08):112-116.
[3]周正清,沈华,陈轶菁,等.电针内关预处理联合α2AR激动剂对老年下肢骨折术中cTnI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10):1201-1204.
[4]许一吟,李敏清,傅秀珍.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干预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8,v.34(14):167-169+174.
[5]吁芬,王建宁,汤利萍,等.便携式压力性损伤观测镜的制作及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4):414-416.
论文作者:赵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老年论文; 手术室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评分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