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晚期的历史条件看《孙子兵法》的形成
吕 超 陈美慧 陈邓安 王子明
(海军航空大学 山东·烟台 264001)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春秋晚期的历史条件,包括春秋晚期的政治环境、春秋晚期的经济条件、春秋晚期的战争实践、春秋晚期的文化思想四个方面,阐发了《孙子兵法》成书的历史必然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孙子的家学渊源和军事实践分析了《孙子兵法》一书的成书过程。
关键词 孙子兵法 春秋晚期 历史条件
0 引言
《孙子兵法》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兵学圣典”,被誉为“兵经”。全书共十三篇,内容涉及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其揭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战争规律,在军事实践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从春秋战国到近现代,几乎所有的军事家、战略家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孙子军事思想的影响。
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晚期,作者为齐国的孙武。孙武的祖先多半都是职业军人,在军事学方面的家学渊源非常深厚,孙武本人在吴国期间也有着丰富的军事实践,这些都对孙武军事思想的形成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对其著成《孙子兵法》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并不能说家学渊源及孙武本人的军事实践是他著成《孙子兵法》的根本原因。《孙子兵法》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孙子兵法》成书时(春秋晚期)的社会历史条件。对此,本文将从春秋晚期的政治、经济、战争实践、文化思想四个方面对《孙子兵法》产生的历史条件进行分析,以阐发《孙子兵法》成书的历史必然性。
1 春秋晚期的政治环境
孙武生活的时代为春秋晚期。此时,中国的社会形态正处在由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变革期。[1]中国的奴隶社会在经历了夏、商、西周一千多年的发展后,开始逐渐瓦解。至春秋晚期,周王室以宗法和亲缘所维系的君臣关系已衰落殆尽,各诸侯国拥有军队,独立为政,周天子王权名存实亡,已失去对各封国的控制。由于各诸侯国经济、政治、军事力量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形势。
根据相关标准[1]对两组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治愈:症状和体征彻底消失,恢复语言能力和自理能力,肌内恢复Ⅳ及以上;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肌力提高2级,基本恢复语言功能;好转: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肌力提高1级,改善语言功能;无效:症状和体征未见改善,甚至开始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从本质上看,这一时期诸侯兼并、大国争霸战争是封建制生产关系同落后的奴隶制生产关系之间的斗争。春秋晚期,虽然各诸侯国整体上仍属于奴隶制生产关系,但封建制生产关系已经萌生且有所发展。由于各诸侯国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及影响,各诸侯国内的封建制生产关系发展程度等等不一。有的诸侯国封建制生产关系发展较早、较为充分,而有的诸侯国封建制生产关系则发展的较为迟缓。由于封建制生产关系在当时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能够极大地促进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封建制生产关系发展的相对充分的诸侯国往往国力比较雄厚,军事实力较强。这些实力较强的诸侯国进一步就会产生对那些较弱的诸侯国产生利益诉求,从而进行攻伐、兼并,最终爆发战争。
春秋晚期战乱频繁。这些战争中既有中原诸国与周边部族的战争,也有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战争,还有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战争,以及新兴地主阶级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战争。在这些类型纷杂的战争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诸侯兼并与大国争霸的战争。在诸侯兼并与大国争霸战争中,大国胜败无常,小国安危不定,大量封国灭亡。春秋初期,诸侯国尚有130多个,到战国时,就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了。这一时期的战争,参战国多,敌友我变化频繁,军事与外交斗争交叉进行,战略格局错综复杂;战争的规模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战争地域由平原发展到山地、河川、湖沼;作战类型由车战为主发展到车、步、骑配合,水陆并用的多兵种作战形式。在春秋前期,诸侯国之间的交战尚受“礼仪用兵”的影响,“正大不诈”的作战原则在战争中还有一定的残存。如公元前638年,楚宋争霸中的“泓水之战”,宋襄公妄行仁义,导致兵败身亡。但在春秋晚期,谋略的运用则已经为作战的一个显著特点,作战中强调运用“诡道”,以智谋取胜。与之相适应,作战方式已由简单的进攻、退守发展到佯退、诱敌、伪装、埋伏、奇袭等。
对政府采购专业教师来讲,互联网+时代,对其教学模式和方法都带来了影响,一方面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应对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挑战。
2 春秋晚期的经济条件
春秋晚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灿烂时期。此时,伴随着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发展和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出现了“学术下移”,“学在官府”的现象被打破,[2]各地出现“私学”,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这些思想流派代表着当时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思想,他们广收门徒,著书立说,围绕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等展开驳难、交流,各派思想不断碰撞、融合。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社会、对事物做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一时间,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3]
图1 孙子兵法的产生
①医学图书馆根据现有的数据库和电子资源及OPAC系统,面向对学生的知识服务,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为学生服务好;②医学图书馆可以面向全校教师、科研及实验机构做知识服务,大数据时代就是要求文献实现共享,医学院校根据学科化教学,嵌入到教师队伍中,为教师的科研及实验做参考。
3 春秋晚期的战争实践
总体而言,春秋晚期社会政治生活的主体内容是各诸侯国之间利益的博弈和对抗,这种博弈和对抗便为战争埋下了诱因。“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即暴力)的继续”,当诸侯国间的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会爆发战争。
战争的大量爆发产生了丰富的战争实践,在春秋晚期诸侯国间的战争中,面对强敌,为谋求本国生存,在无法以实力取胜的前提下,军事活动家们往往以智使力,寻找以弱胜强之路。在这种大背景下,军事思想渐渐脱离了传统作战中礼仪道义的束缚,人的能动性在战争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体现,人们对于战争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在战争实践中已经逐渐摒弃了“礼仪用兵”的思想,产生了对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的需求。
4 春秋晚期的文化思想
春秋晚期,由于铁质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应用,以及灌溉等农业技术的改进,农业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升,从而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井田制”逐步瓦解,私田开始出现,出现了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的劳动形式,封建土地制度从中萌芽并逐步建立,这极大刺激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刺激了工商业私营化的进程,使得“工商食官”的局面遭到破坏,出现了以生产商品为主的私营手工业和独立个体手工业,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出现了知识分子群体。
随着新的封建制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社会财富得以积累。从战争角度看,社会财富的积累一方面改善了武器装备,促进了作战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社会财富的积累也为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战争的发生和持续具备了现实条件,这一时期的战争数量和强度较以往均有显著增加。
“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为知识分子研究各种思想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著书立说成为社会尊崇的职业,各种思想、学派都可以在一个较为宽松的条件下发展。同时,“百家争鸣”为各学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营养。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专门从事军事研究,总结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经验、教训,研究战争制胜规律的知识分子群体—“兵家”。“兵家”的出现,标志着军事理论作为当时的一种社会实际需求,已经正式反映、上升于当时活跃的社会思想之中。“兵家”作为一个学派,在春秋晚期其思想已较为丰富,据《汉书 艺文志》记载,兵家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那时已有专门性的兵书流传,见于史籍记载的便有《军志》、《军政》、《令典》等,这为当时的“兵家”学者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依然选择采用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等其他监督管理机构大多成为摆设,并未有效将其监督职能真正有效发挥,因而,企业的财会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就形成了一定的问题。若管理人员过多干涉财会的内部工作,就会出现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也会对企业的财会内部监督管理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5 结语
结合春秋晚期的历史条件不难看出,《孙子兵法》的形成有其历史必然性。春秋晚期各诸侯国之间利益的博弈和对抗成为诸侯国间战争的诱因。春秋晚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财富得以积累,这便为诸侯国间战争的爆发和持续提供了物质基础。此时,在战争诱因(春秋晚期的政治环境)和战争的物质基础(春秋晚期的经济水平)的耦合作用下,春秋晚期诸侯国之间便产生了大量的战争。战争实践产生了对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的需求。在当时繁荣的思想文化背景下,这种需求就必然会催生具有深刻军事思想的论著问世。
历史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孙子在军事学方面深厚的家学渊源和后期在吴国丰富的军事实践使得他在研究军事思想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4]其洞察军事问题的深度远超同侪,这是历史的偶然。“百家争鸣”的局面为孙子研究军事提供了宽松的学术环境并创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并为其研究军事提供了大量思想资料,为正在孕育的《孙子兵法》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营养,成为产生《孙子兵法》的思想沃土。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孙子兵法》这部旷世巨著、兵学圣典便应运而生了(图1)。
参考文献
[1] 陈波.从城址看春秋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J].新西部,2012(6):75.
[2] 周少川.春秋战国的学术迁移与典籍初兴[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3):23-25.
[3] 董志新.毛泽东品孙子兵法[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5.
[4] 安国.孙武家世[J].管子学刊,1991(3):92.
The Formation of Sun Tzu's Art of War from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in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LV Chao,CHEN Meihui,CHEN Dengan,WANG Ziming
(Naval Aviation University,Yantai,Shandong 264001)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ses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including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the economic conditions,the war practice and the cultural thoughts of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and expounds the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of the completion of"Sun Tzu's Art of War".On this basis,combining with the family origin and military practice of"Sun Tzu's Art of War",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Sun Tzu's Art of War"is analyzed.
Keywords Sun Tzu's Art of War;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中图分类号: E0-0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400/j.cnki.kjdkx.2019.08.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