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产力标准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_市场经济论文

坚持生产力标准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_市场经济论文

坚持生产力标准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产力论文,本质论文,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要优于资本主义“这要表现在许多方面,但首先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方面,没有这一条,再吹牛也没有用。”〔1〕因此无论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都得坚持生产力标准,把生产力标准放在首位。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作为当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改革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国几十年风风雨雨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后,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认为过去的一切经验教训归结到一点就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问题认识“不完全清醒”,或“并没有搞清楚”。

要全面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必须把握住其核心内容,不能不加分析和囫囵吞枣。我认为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核心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马克思曾指出,只有发展生产力,创造生产的物质条件,“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实现的基础”〔2〕,“各尽所能、 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在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实现的”〔3〕。《共产党宣言》中也把“尽可能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作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提出来。不仅如此,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要在没有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去勉强实行公平的目标,“那就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4〕邓小平同志也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5〕“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大力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6〕

因此,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或第一位内容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它是使社会主义高效率的根本保证;“消灭剥消,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公平方面,是建立在社会主义高效率基础上的。虽然二者缺一不可,但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二者不可并重。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级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个实践问题。否则,我们也会犯早期社会主义者的错误,仅从人类理性出发,一味强调社会公平,而不顾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和社会现实,使他们的美好理论不能很好地指导伟大的实践而流于空想。

综上所述,我认为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自然发展的历史过程的一个规律性描述,是社会主义效率和社会主义公平的内在统一体,是极富时代特征的(而且有十分丰富的待挖掘的内含)。

二、坚持生产力标准就要搞市场经济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不管是何种社会制度,人类社会都面临由于资源稀缺性和人类欲望无限性所产生的共同问题:如何有效地配置经济资源,使有限的经济资源能生产出更多的各种不同的产品和劳务,以充分满足人们的各种不同需求。根据现代经济理论研究,人类社会配置资源只有两种方式:一是计划经济方式,二是市场经济方式。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进步以及人的生产潜力释放过程,就是市场经济形成和成熟过程,关于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有许多精彩论述,不再重复;从既有生产力水平下如何进行最优配置经济资源解度看,计划经济因过分高度集中计划和集中权利不能很好地解决经济决策过程中的信息问题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激励问题,导致整个经济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为谁生产以及宏观经济平衡发展等方面均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7〕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邓小平同志早在七十年代末会见美国客人时曾发出划时代的一问:“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在此之后,经过十多年的激烈争论,伟大而务实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十四大作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伟大抉择。这不是一时冲动的结果,因为从实践上看,凡是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实行的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而且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在二战后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从理论讲,市场经济作为一个中性的资源配置方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优点:稀缺资源依靠市场这部极为灵巧的机器,通过成千上万商品生产者按一定规则进行交易实现的,因而既克服了传统体制下决策权过分集中的缺点,又不导致经济生活混乱无序状态。这是由于:第一从信息机制看,通过市场交易和相对价格的确定,每个经济活动的当事人都可以分享分散在整个经济一切角落的供求信息,从而解决了社会化大生产中信息广泛发生和分布同集中处理之间的矛盾;第二从激励机制看,各种资源配置决策不是依靠行政权力由上而下贯彻,而是由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主体根据市场信号,通过对自己利益的计算自主作出并自愿执行,从而能够使局部利益同社会利商协调起来。总之,市场经济能充分调动每个市场行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能激发其创造性,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使资源配置到最有利的环节,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所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即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就必须采取市场经济形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三、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在更高层次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生产力(关于效率)发展决定公平(关于消除剥削和两极分化)的产生和发展,并且是公平的物质基础。我认为剥削和两极分化因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并发展,也会因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才能淡化,甚至消灭或消除。这是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市场经济不仅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效形式,而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公平即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如果以“收入分配真正反映人们的努力程度和资源秉赋”这一资源贡献原则作为公平分配的原则,那么市场机制也是这一原则的基本机制,也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按资源贡献进行分配。现代经济理论研究表明,为了对资源贡献作出恰当的评价,生产要素市场是不可替代的。只有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通过要素的供给者之间、要素的需求者之间、要素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为了实现各自利益而进行的竞争,才能形成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从而使每一单位生产要素在总收入这块“蛋糕”中,得到自己应得到的一块,按要素贡献分配才得以顺利实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实行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因为条件不具备,也从来没有真正实行过。在传统计划体制中,我们曾试图“按劳分配”,结果变成了典型的平均分配,追求结果均等,造成人们积极性广泛挫伤。这是最不公平,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剥削”。另外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给予每个市场行为主体参与均等、标准均等和起点均等的权力,三者合一才是机会均等的本质含义。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机会均等内含还不仅于此,同时还包含着以生产资料真正属于全民(这需要通过改革才能达到)为基本内含的真正的起点均等。这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通过生产要素市场竞争更好地实现收入的分平分配,有效地避免由于参与机会不均等尤其是因生而俱来的起点不均等产生的收入不公平或两极分化。

有人担心,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收入分配虽然可以有效克服平均主义,但有可能走向另一极端,导致收入差距悬殊。我认为,收入差距悬殊是指收入差距远远超过人们的努力程度和资源秉赋差异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不同竞争者具有不同的参与机会,一是竞争规则带有歧视性。首先,参与机会是否均等,是关系到竞争是否公平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也是市场经济能否顺利运行的基本前提。而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确实存在官民差异、公私差异、城乡差异、工农差异、裙带关系等造成的参与机会不均等问题,凡此种种,正是市场不完善的表现,而不是市场本身造成的;而且参与不均等对于市场经济来说是个外生变量,它构成我国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不能因此归咎于市场经济。其次,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非歧视性经济,它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每成员,而不管你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尊贵的卑贱的,只要你的资源为他人所需要,你就会获得相应的报酬,任何歧视性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市场经济的一种偏离。我认为,市场经济不是导致收入差距悬殊的原因,只有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才能消除剥消和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从不同的角度考察近代和现代世界经济历程,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以市场作为竞技场的自由、公平、公开的竞争,是社会进化的高效率机制,是人类历史的必经之路。充分的、自由的、公平的竞争将卓有成效地瓦解僵化的旧体制,打破旧的平衡,并把新的生机注入整个经济生活乃致至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他们充分活跃起来,从而大大增加社会财富总量。竞争必然使那些善于捕捉机会,正确选择的人先富起来,而竞争又能鞭策落后者更快地追赶上去,从而缩小差距。这种“拉开——缩小”的过程,由差距造成有力刺激,刺激产生新一轮竞争,这正是整个社会共同繁荣的必经之路。

然而,市场机制只是实现收入公平的基本机制,不是唯一机制。市场作为一种优胜劣汰的经济机制,不能保证每个人的基本生存权和人格尊严;市场本身很难解决参与机会不均等和起点不均等等问题;市场不能排除某种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暴富或暴贫;市场也不能很好地解决地区之间严重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所幸的是我们有政府特别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它可通过保护竞争,创造机会,使在前一轮竞争中落后的人们在新的一轮竞争中有新的发财致富机会,或者建立与竞争相协调的其他社会机制来解决上述问题,比如职业技术培训、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规划等。

同时,由于人类社会发展是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我们不应期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期盼一个完美无缺的社会自动来到人间,更不能随意地把一切问题归咎于市场经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具有唯物史观,要有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精神,要有事实求是的大无畏地追求真理的精神,承担起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使命,去克服一切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永不退缩。总而言之,关键在于我们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树立起全新的思路,把个人创造性潜能的全面发挥、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大量增加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原则,同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那么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一定会发挥出来,社会主义制度一定会战胜资本主义制度,我们社会主义事业一定会长盛不衰。

注释:

〔1〕邓小平文选3# P328

〔2〕马恩全集13# P649

〔3〕马恩选集3# P12

〔4〕马恩选集3# P393

〔5〕邓小平文选(1975—1982)P123

〔6〕邓小平文选3# P224

〔7〕邓小平文选3# P148

标签:;  ;  ;  ;  ;  

坚持生产力标准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