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论文_蔡泽棠

刍议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论文_蔡泽棠

东莞市长安镇长兴混凝土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各地建筑工程项目呈递增趋势,与此同时,各种质量问题也在日益增长,如:施工技术、建筑材料、人为失误等问题。其中,尤以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最为显著。由于一部分建筑企业对材料的质量缺乏全面的管理,所以导致诸多不合格产品进入到施工现场,给工程的整体建设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控制管理措施,全面、严格的检测建筑材料质量,为建筑工程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措施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经常出现因建筑材料不合格,导致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不良现象,给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带来严重的阻碍。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从根本上提高材料质量,为工程的整体建设保驾护航。本文也会对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建筑材料检测的内容及方法

(一)建筑材料检测的具体内容

1.1混凝土检测,主要从混凝土的实际特征出发,看其稳定性、混合比、抗冻、抗裂能力以及表面密度、强度、抗渗能力等是否合乎施工标准。

1.2水泥检测,一定要对固化后的水泥物质进行检测,看其固化时间、抗裂能力是否与相应的规范标准相吻合,并同时检测其氧化镁、三氧化硫含量,以免超标影响水泥的使用性能。

1.3粉煤灰检测,主要检测其用水含量、配合比、粉的细密度等特性,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处理,以免影响后期工程的顺利开展。

1.4混凝土掺加剂检测,应从其透水性、泌水率、坍落度、凝结持续时间、抗压强度、收缩率等方面去考虑,在保证这些因素符合相关标准的同时,也确保混凝土的使用性能。

1.5建筑钢材检测,要看其抗拉强度、韧性、抗压能力等与基准物理特性是否吻合,以免出现以次充好等不良现象。

1.6细集料与粗集料检测,主要看粗细料的含泥量、表面密度、针片状颗粒含量、配比情况、压碎值等参数,是否存在超标、比例失衡等质量问题。

1.7防水材料检测,是所有材料检测中的重中之重,主要从其干燥时间、防水性能、耐热程度、防腐性能、粘结性能、延展性、拉伸性等方面去实施,使之充分的达到相应的检测标准。

(二)建筑材料检测的具体方法

2.1取样,在进行建筑材料检测时,都会采用取样检测方法,因为很多建筑材料都属于体积庞大的机械设备,要想全面检测,难度系数很高,所以,进行抽样检测,既能减轻检测人员的作业负担,又能提高材料检测效率。另外,在取样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制定规范性的检测报告,详细记录所提取的样品种类,这样才能最大化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准度,充分反映总体建筑材料的使用状况。

2.2外形观察,该检测方法主要是结合材料的型号、外观、规格、颜色等因素,凭直觉观察来判断,看其是否存在弯曲、凹陷、裂缝等质量问题。尽管外形观察方法极为简便,但由于其是靠主观意识来检测,在精准度上要较其它检测方法低处很多倍。

2.3仪器检测,主要是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来进行材料检测工作,通过对材料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来评判其具体特性、质量及运行状况,该检测方法可有效提升建筑材料的控制质量,为整体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

2.4无损检测,是一种新型的科技产物,主要是利用各种先进的电磁波、激光、光电等检测手段来达到检测目的,在保证建筑主体不受伤害的情况下,能充分反映析材料内部的各项物理特性,看其各项参数是否合乎相关规范标准,并能准确的判断出材料是否存在缺陷、损坏等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合理明确检测项目

在检测建筑材料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环节就是明确所要检测的项目,其可有效确保材料检测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因为建筑工程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具体施工中会涉及到多种材料和设备,要想全面保证质量,就要按照相应的行业规定标准认真执行,如:在进行水泥检测时,应详细检测其凝结时间、细密度、抗裂能力及强度等因素,尤其是对于C30等级混凝土的检测,一定要看其压碎性能是否合乎工程标准,以免出现不合格产品,影响整体工程质量。

(二)减少试验误差

目前,很多建筑材料检测试验,常常会发生因人为失误而出现试验误差的不良状况,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偏低所导致。因此,为了改善这种尴尬的局面,应在提升检测人员工作能力的同时,规定其按照相应的检测标准按部就班的实施检测试验,这样,才能最大化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如在进行钢筋拉伸试验时,必须将钢筋拉断才能明确的判断出拉伸系数,且在钢筋断裂后,不要立即终止试验过程,以免给检测结果造成巨大的误差。

(三)规范化取样

众所周知,取样检测是建筑材料检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检测标准和检测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精湛的技术水平,能够熟练各种检测技巧和良好的工作意识,才能保证取样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另外,在进行材料取样时,还要遵循严格的检测标准,合理选择取样方案,并采用随机化取样方式来确定材料数量。如在对袋装水泥进行检测时,应全面核查其生产日期、产品编号、出厂日期等,看哪些因素与相关标准不符合,并及时的做出处理和控制。另外,还要规定每袋水泥数量在10千克-150吨以内,样品数量也要在2.5吨范围内,一旦同一编号的水泥在千吨以上,就应将其分批进行检测,这样按部就班的实施,对提升材料检测质量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降低外界因素的影响

如果建筑材料的检测受到温湿度影响,不仅会缩减材料的使用性能,而且对于检测结果也会带来不利。如在检测弹性沥青防水卷材时,由于其自身性能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拉伸试验过程中,应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0-25摄氏度范围内,因为温度过高会影响材料检测的精准性,即使是同一总体中抽取的样品,也会产生3.65%的试验误差,同样,温度过低也会影响检测结果,很容易使材料的抗拉强度高于基准测量标准。由此可见,降低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建筑材料的检测有着很实际的意义,必须严格遵守检测制度,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五)合理分析数据

为了更好的分析检测数据,相关检测人员要先做好预处理工作,例如:检测水泥胶砂的强度时,一旦发现检测数据值与实际平均值出现较大差异,则应先将错误数值完全排除后,再对其它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其次,利用不同检测技术和设备对同一取样材料检测时,应最大化避免检测误差,采取分批取样方法,将材料分成两个相同的样本,一份由建筑单位自主检测,另一份由相关质量监督部分进行检测,如果两份检测报告差异较大时,就要及时的找出误差因素,采取对应的解决措施,从根本上调整和改进。第三,为了全面保证材料检测的精准度,还要对已检测完毕的样品,进行重复测验,直到各项标准参数全部符合相关基准范围,才可以进行后续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我国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单位必须重视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不断提升检测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使其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检测技巧,充分的将建筑材料的物理特性分析出来,以便于更好的确认其质量是否存在缺陷,从而为工程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宋娟娟.刍议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 2016(02):10-11

[2]杜尔文.试论如何加强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 2016(02):13-14

[3]李林.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16(03):14-15.

论文作者:蔡泽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  ;  ;  ;  ;  ;  ;  ;  

刍议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论文_蔡泽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