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规范化与专业化的供电所优化讨论论文_席阳

基于规范化与专业化的供电所优化讨论论文_席阳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供电公司 山西运城 044000

摘要:长久以来,农村供电所从业人员大多是半工半农的农村电工,管理粗放、制度不健全、专业技术水平不高。随着供电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供电所体制也在逐渐完善中,但仍不同程度存在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的状况,滞后于“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当前农村供电所农电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规范化与专业化对供电所管理,加快农电员工向国家电网“正规军”转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规范化;专业化;供电所

一、供电所现状分析

(1)人多地广,售电量少。盐湖区供电公司现有员工424人,其中众辉服务公司农电员工322人,全民员工仅102人,农电员工是正式员工的3倍。盐湖区供电公司下辖13个供电所,承担着18个乡镇的供电管理和服务职责,1个供电所就要管辖几个乡、镇,几十个村、社,且这些地区网架结构薄弱,大多是单线单变供电,线路老化、设备陈旧,供电可靠性低,另外地域宽广,交通不便,一些山区需绕道80、90公里才能到达。盐湖区供电公司现有配变954台、供电营业户13.45万户,售电量达79083.4803万千瓦时,但占盐湖区供电公司全部售电量比例较少,相对成本较高。

(2)人员老化,结构复杂。盐湖区供电公司322名农电员工中40岁以上的210人,40岁以下的112人,大专及以上学历50人(均为后续学历),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供电所人员老化现象严重,年龄主要集中在44岁左右,且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对电脑实际操作水平不高。供电所一些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仅凭老经验老办法来管理所内事物,供电所开展的培训也缺乏针对性,业务技能及专业知识培训单一,在实际工作应用中收效甚微。

(3)安全管理,基础不牢。部分职工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抓安全专注力不够,现场安全管理不严,“两票三制”执行不规范,不严谨,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加之多年来工作中养成的不良习惯,习惯性的违章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始终如履薄冰。总的来说,农电管理滞后主要表现为安全基础薄弱、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贯规意识不强、大局意识和自律意识薄弱、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等。另外,农电未成立工会,员工的党组织关系缺乏统一的规范管理,不利于大政方针的学习传达,及个人政治敏锐性和素养的提高,也不利于企业发展。

深入分析上述供电所农电管理现状,可以找到其形成原因。一是条件所限,管理困难。农村地区人员居住分散,地理情况复杂,且偏远山区贫困人口居多,用电需求极低。在有的地方,架设几公里线路却仅有一两户人家,一个月仅消费几度电,供电所却要为收这几元钱电费、维护这一段线路而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且很可能见不到人、收不到钱,白白耗费人力、物力、精力,有时一个简单的线路故障处理就要花费一天的时间。另外,一些农电员工住所距供电所较远,供电所办公条件有限,集中管理存在困难。

二是历史形成,政策所致。供电所的前身是电管站,大多由地方政府、地方电力企业和当地群众集资建立,从业人员很多是依靠各种关系进入电管站的农村人员,技能素养较低,收入没有保障,管理混乱。电管站采用粗放式管理模式,员工自由散漫成了习惯,交通靠走,通信靠吼,提着包包走村串社收电费,收来电费就发工资,有的几个月收一次,有的收了电费几个月不交,同一个站里的人几个月甚至半年不见一次面也不足为奇。农电体制改革后,变电管站为供电所,人财物全部移交供电企业统一管理。当时虽然对从业人员进行了一些必要考核,但由于关系到社会稳定等因素,除个别因年龄等原因确实无法胜任的人员外,几乎对原电管站人员全部接收。这种遗留问题一时难以完全根治,主要表现为员工队伍水平参差不齐、违纪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执行力不强。一方面供电所各项规章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上级规定及指示精神未及时进行学习传达,层层递减、执行不力。一些制度只停留在纸面上,农电员工未能很好的理解和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执行力不强。

二、供电所规范化与专业化管理的建议

(1)完善制度,长远规划

供电所改制以来,各种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但总体上看仍不够完备,且针对性不强,例如供电所管理形式、从业人员身份划归、党群组织归属、人才成长通道等方面。因此,供电企业应加强管理和规范,增强农电员工的遵章守纪意识。

一是规范供电所的管理制度,做好定员定编、定岗定责、工作规范等基础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认真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的要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从全局出发充分考虑标准的实用性,紧密结合基层农电管理、技术和工作条件,合理利用各种现有资源,积极采用先进的理念,制定严格统一的标准,建立起省、市县级供电企业和农村供电所三级农电基础标准体系。

二是积极推行农电标准化作业模式,大力推进供电所人员持证上岗工作,通过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严格规范农电人员的行为,并建立长效机制。

三是推行绩效考核,实行多劳多得,打破平均分配的传统习惯,充分调动农电员工的积极性。切实解决好集中与分散、劳动纪律等问题,建立末位淘汰制度,严格考核。

四是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严格执行各项农电管理制度,保证制度和合同的严肃性,尝试农电员工的异地交流,有效解决农电工作中存在的“人情电、权力电、关系电”问题;进一步完善工资收入体系,拉长工资收入链,并与主业人员的工资无缝链接,打破身份界限,打通成才通道,岗位要竞争,收入凭贡献。

五是建立健全党群组织,充分发挥党群组织保证和监督作用,增强供电所的活力,提升农电员工的归属感。

(2)强化教育,提高执行力

任何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都需要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去落实。供电所的员工大多数是农村人员组成,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经过比较正规的专业培训,信息闭塞,学习机会和时间都较少。因此,应把农电员工的教育培训纳入统一规划当中,尤其是针对政策法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等进行系统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全面培训;适当增加教育培训经费,把经费和精力用在刀刃上,将文化素质与技能技术结合起来,提升农电员工综合技能素养。

供电所必须认真落实定期学习制度以及民主生活制度,避免上级的指示精神在供电所这一层脱节,不能确实传达到一线员工中。供电所每周召开安全日例会,可对此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考核,杜绝安全学习、教育培训的形式主义,要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或作为签订合同的依据,提高供电所员工的执行力。

(3)加强管理,机制创新

一是要不断探索管理的新方法。建立农电员工正常流动机制,严把“进人关”,要制定相关标准,严格考核;建立退出机制,对考核不合格、业绩差的要进行待岗学习;创新农电用工管理机制,推行以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为关键指标的农电员工全员绩效管理机制。农电体制专业化改革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逐步推行,在当前情况下,尚不具备完全集中的条件,可以采取供电所和片区相对集中,分片治理的模式(一些边远的乡镇设片区点),这种模式下,人财物相对集中管理,电费的抄收和线路的简单运行维护采取属地原则,分片区负责,电费以多元化缴费方式为主,坐收和储蓄所联合收费为辅,供电所成立工程队和客户中心,负责本辖区电力设施和用电客户用电中的抢修、施工、维护和电费回收工作,便于集中管理和专业化管理。

二是加大对供电所的投入,改善供电所的办公环境。片区人员必须集中管理,解决好片区(点)的工作学习场地。对农村电网和电力设施设备的投入,要有计划、分步骤、有主次的建设,避免全面撒网、遍地开花,造成重复投资。

三是制定“知识型、学习型”农电员工标准,开展向典型学习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工作氛围,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结构合理、服务优质”的新型农电队伍。

四是加强监督考核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农电基础管理,制定针对安全生产、优质服务、营销管理等监督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现场施工的流程和行为,减少和杜绝工作中的违规、违章行为,充分调动农电员工的积极性。

总结

近年来,盐湖区供电公司管辖的供电所在专业化与规范化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将以“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标准”为指导,继续夯实基础,创新发展,全面推进规范化管理,使电力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民、农村,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政府放心、客户满意。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标准化供电所规范化资料.国家电网

[2]刘振伟.浅谈供电所规范化管理途径[J].科技经济导刊,2016,(21):182.

论文作者:席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  ;  ;  ;  ;  ;  ;  ;  

基于规范化与专业化的供电所优化讨论论文_席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