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神信仰研究论文

海南海神信仰研究论文

海南海神信仰研究

曾 婷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6)

摘 要: 本文按照由南→西→北→东的顺序,介绍了海南岛沿海地区海南渔民信仰的五大海神,即海南观音、峻灵王、妈祖、水尾圣娘和108兄弟公,较详细地介绍了这五大海神的形成历程以及对海南沿海渔民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海神信仰的成长基础。

关键词: 渔神信仰;峻灵王;水尾圣娘;108兄弟公

海南省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四周环海,管辖着海南岛和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以及其他附属岛屿。全省陆地总面积3.5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岛屿海岸线总长3 743.56千米,渔业资源丰富。沿海渔民在数千年的渔业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海神信仰体系。

应用差分方程求解矩阵幂、行列式及概率等问题是非常有效的,在寻找各量相互之间的递推关系时,若能巧妙地结合数学各分支原有方法和技巧,如矩阵分析理论中的Cayley-Hamilton定理、概率中的全概率公式和等概率事件的转化等,差分方程方法则会变得更加的有效.

一、海南主要信仰的海神

海南渔民从事海洋开发的时间较早。但是,由于海洋宽阔无垠、深不可测,海洋气候变化无常,飓风暴雨不可预测,再加上早期造船水平和航海技术较低,出海打渔经常会出现船毁人亡的情况,这使得人们容易对海洋产生敬畏心理;同时,出海打渔满载而归又会使其对海洋产生依赖和感激之情。久而久之,人们便形成了海神信仰。《山海经》中记载的中国海神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植物神祗、兽神、人兽同形神和帝[1]。海南主要海神信仰的兴起大致经历了从人面鸟身的早期海神到四海海神、海龙王、观音菩萨、妈祖、地方海神和专业海神的历史发展脉络[2]。本文主要按照南→西→北→东的顺序介绍海南渔民主要信仰的五大海神。

(一)南海观音

隋唐时期,官方和民间都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致使佛教在中原较为盛行。该时期产生了影响全国的海神——观音。天宝七年(748年)秋,鉴真和尚一行从舟山群岛第五次东渡日本,被台风吹到振州江口(即现三亚市崖州区崖城镇港门村宁远河口)泊舟登陆。随后在崖州修缮寺庙,铸造高一丈六尺的释加牟尼佛像,从事“登坛授戒,讲律,度人”等法事活动[3](184-185),对观音文化深入民众产生了深远影响。观音,全称“观世音”,是佛教中四大菩萨之一,主大慈大悲[2],世间一切遇难众生只要一心称念该菩萨名号,菩萨就会及时观其音声而前来相救。“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观音能感应世间大悲、增福添慧、保佑平安等。因此,对长期从事海上捕捞的渔民来说,由于海上灾难不可预料,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即呼即应的保护神,观音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他们心目中救苦救难保佑平安的万能神。三亚南海观音就是广大三亚渔民对观音菩萨虔信和膜拜的见证。南海观音庙每年都会在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和九月十九日举办大型庆祝法会。每年正月十五、端午节等大型节日,不少渔民尤其是三亚旦家人会把他们信仰的菩萨神像请出来游街。

(二)峻灵王

位于海南儋州昌化大岭的峻灵王是富有海洋文化特点的海南民间海神[3](P184-185),是海南的镇海神。

妈祖源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属于历史人物的神化,而水尾圣娘则是海南本土的自然神,其源于文昌市清澜镇一个口口相传、妇孺皆知的传说。相传,在明朝正德年间(1505—1521),清澜所东岸(今东郊镇)北港村的渔民潘敏理遇到了神奇的事。潘敏理是北港村十二代祖潘工爵的儿子,以打渔为生。一天,潘敏理到瓦铺湾(今清澜港东岸)捕鱼,撒网下去,没捕到鱼反而捞到一根木头,于是他就把木头扔回海里,重新撒了一网,结果捞上来的又是那根木头。潘敏理无奈,乞求木头:“木头啊木头,你若保佑我捕到鱼,我就把你刻成神仙并建庙来供奉。”说也奇怪,这一网下去,果然大有收获,潘敏理喜出望外。他把那根木头带回家后,将其丢在庭外,很快就忘记了自己许下的承诺。他的妻子将卖鱼所得的一部分钱买了两只猪仔,在搭猪寮(猪窝)的时候,发现缺一根木头,于是潘敏理就将从海里捞来的那根木头用来做猪寮的门槛了。但在这之后,潘敏理的猪就死了,且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捕不到鱼。一天夜里,水尾圣娘托梦给潘敏理,道明自己来历,并指出潘敏理的忘恩负义。潘敏理听后,立即醒悟,及时认错,并根据梦中慈祥貌美的形象雕刻了圣娘神像,和村里渔民共同在坡尾村修建了“水尾圣娘庙”。据传明朝时,海南探花张岳崧回琼亲临圣庙,赠献“慈云镜海”匾词,并在张岳崧力荐下,嘉庆帝赐封“圣母”为“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

神仙信仰在西周已经形成,特别是秦始皇和汉武帝掀起的海上求仙热潮,使汉武帝以后神仙信仰在民间迅速普及。据儋州清代进士王云清《峻灵明王出世纪略》知,峻灵王本是天帝第五子,生于戊午年戊午月戊午日戊午时,在深山修炼道法。修成道后,天突然塌崩。女娲下旨,敕令同补南天。由于峻灵王神力无穷,功劳巨大,天帝赏他化成昌化岭上的巨石,守卫一方平安。东汉光武帝时期,马媛“马伏波”奉命南征,率军来海南拓疆开郡,峤南平息抚定珠崖之后北返渡琼州海峡时,狂风黑浪,十分危急,在船头跪拜昌化神石,祈求保佑,瞬间风平浪静,顺利过海。马伏波禀明皇帝,封赐昌化神石为“广德王”。宋神宗在元丰五年(1082)七月下诏封神石“广德王”为“峻灵王”。北宋时期,于昌化城西建峻灵王庙,占地500多平方米,颇为壮观,香火极盛。宋代文坛宗师苏东坡遭贬儋州,登临昌化大岭,拜谒峻灵王[3](P184-185),并题写碑铭:“琼崖千里块海中,民彝杂居古相蒙。方壶蓬莱此到宫,峻灵独立秀且雄……”,并且撰写了《峻灵王庙记》。文坛宗师结缘峻灵王,挥毫题铭,给峻灵王增添了人文魅力。明代崇祯年间,重建峻灵王庙,规模与宋峻灵王庙相当,并撰写《重立峻灵王庙记》。清光绪十二年(1886)八月十八日,又奉诏加封“峻灵王”为“昭德明王”。

峻灵王三次受皇帝敕封,历史地位不断提高,再加上各种神话传说和文人墨客的题铭和赞文,千百年以来深受百姓顶礼膜拜,峻灵王数次重建就是最好的见证。1984年,随着改革开放推进,临高、儋州、昌江、东方等海南西线沿海渔民出海打渔逐渐活跃起来,经济富裕了,同时出于对“峻灵王”的敬畏和酬谢,于是自筹资金重建峻灵王庙。1989年,峻灵王庙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水尾圣娘信仰在文昌市东郊镇兴起后,便迅速传播至周边地区,除东郊坡尾村的主庙外,还有冯坡镇的文堆村水尾庙、翁田镇的下田坡市圣娘庙、锦山镇的南坑村南埠庙、抱罗镇的杨家坡圣娘庙、罗豆农场的田心村火懿圣娘庙、铺前镇的七星岭圣娘庙、灵山镇东平村委会权上村的水尾圣娘庙等,而后更是传播至东南亚各国。

每年的二月二十二至二十四的庆祝峻灵王诞辰活动十分隆重,庙会活动主要包括“作斋”,“三步一拜,九步一叩”式的祭拜,烧香放鞭炮,唱民歌、唱琼剧、唱临高哩哩美以及演唱儋州调声等。尤其是海南西线沿海的东方墩头、八所、昌江海尾以及儋州海头和临高新港等港的渔民,把峻灵王作为心中的保护神,将生命寄托于峻灵王,出海前酬拜。不少渔民还把峻灵王当成航海明灯,只要看到峻灵王石就有了安全感。

(三)妈祖

根据海南省澄迈县文大村曾氏谱碟和人口学的推拉力理论,可推知两宋交替之际的“靖康之难”,金人南下,百万中原人南迁,大量人口向东南一带迁移,使得闽东南这一背山面海的狭窄平原地区产生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使得相当规模的福建人移居海南东部沿海地带,同时也把妈祖信仰带入海南。

每年妈祖诞生之日农历三月二十三和升天日农历九月初九[6],海南渔民尤其是海口东营镇、文昌铺前镇、清澜镇的渔民都会到天后宫举行祭祀典礼,祭祀活动一般分为五大类,即大酿、清酿、出游、“回娘家”和“分神”。

今海口市中山路天后宫保存完整,始建于元代,历朝都有修缮,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据统计,海南岛上曾有上百座天后宫,这些天后宫见证了妈祖文化在海南岛的传播之久,影响深远。

自妈祖诞生以来,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帝王对妈祖册封了37次[5],其中宋朝对妈祖褒封共15次;元代对妈祖的褒封有5次;明朝对妈祖的褒封只有2次,清廷褒封妈祖共有15次,封号由2字累至64字,地位从“夫人”“天妃”“天后”直至“天上圣母”。随着宋、元、明、清官方对妈祖的册封和极力推崇,宣扬了妈祖的神奇,提高了妈祖的威信,越来越多的沿海渔民信奉妈祖。宋代状元黄公度赞颂妈祖:“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危樯一信风”“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效国功”;宋代学者陈宓赞妈祖:“但见舢舻来复去,密俾造化不言功”;明成祖永乐皇帝高度评价妈祖:“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这些诗都反映出妈祖信仰对官民影响之深远,同时也是对妈祖精神的高度概括。

据明末僧昭乘所撰的《天妃显圣录》[4]可知,妈祖原是北宋福建林家女子。妈祖自宋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就特别传奇:第一,“弥月不啼”故称“林默”;第二,聪慧过人,年少时能一读成诵和过目不忘,熟诵《观音经》和《经礼佛》,悉解《金刚经》;第三,神人相助,13岁得井中神人“符录”,通灵法力日渐神通,16岁得井中神人“铜符”,通灵法力无边,驱邪救世;第四,能力超群,熟悉航道、善观天文、精通法术、预知海难、济助舟航,被称作“神女”和“龙女”;第五,救人无数,林默心地善良,常常帮助渔夫商贾化解危难,死后显灵庇佑无数渔舟商船化解海难,成为人们信仰中神通广大的海神。

(四)水尾圣娘

就货币政策对公司投资的影响而言,现有文献存在以下待改进之处:(1)关于货币政策影响公司投资行为的文献,较多集中于投资规模的研究,而较少关注企业的投资效率。(2)有限的关于货币政策影响投资效率的成果中,极少关注企业家信心因素的影响。事实上,企业家对未来经济形势的信心、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会影响其投资决策的选择。因此,货币政策出台后,企业家信心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从企业家信心因素着手,研究货币政策、企业家信心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

(4)研制通用性自动铺地机器人。研发可从电脑中载入作业区域面积、瓷砖尺寸等数据的铺地机器人,内含智能控制芯片可自动计算、规划、调整工作程序,可在作业区域预先自动涂抹砂浆或粘合剂,机械臂可实现吸附、搬运瓷砖功能,可利用设定参数或扫描设备捕获瓷砖间隙宽度,自动调整瓷砖位置。可自动扫描和切割瓷砖大小、形状等功能。

口腔矫治器与外科手术对睡眠鼾症患者多导睡眠图、呼吸参数和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 ……………………………………………………………………………… 魏信汉(4):482

关进去的当天下午,派出所的人就说周二不注意,踩到地上的一块香蕉皮,结果自个儿摔了一大跟斗,恰巧脑袋撞到桌尖上——还没来得急送医院,这不——人就死了。”

(五)108兄弟公

相传明代的海南沿海一带,风狂浪险,海盗猖獗,面对太多的不可预见的危险,渔民们需要团结一致战胜自然灾害、压倒邪恶势力。这些渔民当中有108名海洋兄弟,他们航海技术高超且富有侠义情怀,共同抵御了很多次海盗和外寇的袭击,战胜了海上无数次狂风暴雨等自然风险。某年,“108兄弟”远航至西南沙群岛从事捕捞,突遇罕见的大台风,船毁人亡,全部遇难。多年后,又一批海南渔民来西南沙群岛捕鱼,狂风恶浪依旧肆虐,束手无策的渔民们只能焚香和向天空洒米,以祈求108位弟兄神灵的庇护,海面顿时风过浪静。死里逃生的渔民组织广大渔民集资在永兴岛修建庙宇,以感谢这108位兄弟在天之灵的保佑。

琼海市潭门渔民出海不拜观音,不拜妈祖,他们只拜108兄弟公,祈求兄弟公保佑他们能一帆风顺、平安返航。关于108兄弟公的传说如下。

法国人苏尔梦《巴厘的海南人:鲜为人知的社群》认为,“一百零八兄弟”实际是一群海南籍海商。1851年,他们在安南经商后回国途经顺化水域被贪婪的越南海岸巡警杀害,沉尸大海。这些受害者的灵魂升天后,便担负起保护航海者安全的职责。后来海南沿海多数地区渔民在出海港口建碑立庙纪念这108勇士。每个108兄弟庙大约50平方米,庙门正对着浩翰的南海,门额题有“文教兄弟庙”五个大字,两旁对联为“文通人和神恩泽,教顺地灵渔业丰”。庙里都是海的元素:门廊的柱子被海龙缠绕,盛香的容器设计成鱼的模样,就连屋内的对联都与海有关,如“兄弟联吟镜海清,孤魂作颂烟波静”。

农民处置土地的权利是指农民将土地视为土地占有者的权利,土地占有者的财产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主要包括抛弃、出租、入股、转让和抵押等。但是,农民的土地处分权是受到限制、不完整的,如农民的土地不可以进行买卖[2]。

二、海神信仰的成长基础

海南海神信仰的产生、发展与海南独特的岛屿地域、广袤的海洋及丰富的海洋资源等紧密相关,是各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一)海南独特的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

海南的自然环境为海神信仰提供了客观的自然条件。海南岛位于南海北部,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对,四周环海,海岸线长1 528千米。海岸蜿蜒曲折,形成70多个港湾,主要有海口港、铺前港、澄迈港、马袅港、后水港、洋浦港、海头港、昌化港、八所港、岭头港、三亚港、陵水湾、坡头港、港北港、博鳌港、潭门港和清澜港等[7](P10)。此外,海南省海洋资源丰富,如南海的海洋生物极其丰富,见诸史书记载的多达3 000多种,分属海绵、肛肠、软体、甲壳、棘皮和鱼、蛇、龟、兽等各类动物,其中鱼类就有1 064种,尤以马鲛鱼、石斑鱼、金枪鱼、乌鲳鱼和银鲳鱼等为众,产量较高,是远海捕捞的主要品种。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南沿海渔民终年出海打渔,经常遭遇狂风暴雨、暗礁浅滩,十分危险,因此,祈求神灵保佑庇护,海神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二)受内陆神仙文化的影响

神仙信仰在西周已经形成,特别是秦始皇和汉武帝掀起的海上求仙热潮,使汉武帝以后神仙信仰在民间迅速普及。东汉光武帝时期,马媛“马伏波”奉命南征到海南,一些解甲归田定居在昌化河两岸的士兵,把内陆的神仙信仰和道教信仰等带到海南,特别是宋代苏东坡给峻灵王增添了人文魅力。隋唐时期,鉴真和尚等把佛教信仰带入海南,南海观音成为很多渔民的守护神。两宋时期,一批福建人迁移到海南东部沿海,把他们信奉的“妈祖”带入海南。

(三)海神信仰的社会生活需求

2013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在琼海09045号渔船与渔民亲切交谈并鼓励海南渔民:“造大船、闯大海、捕大鱼。”海民出海最直接的愿望就是多打鱼、打好鱼,海产丰收,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可见“捕大鱼”已经成为信仰海神最直接最重要的动力。

海南渔民远赴南海打渔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特点。第一,出海路途远。根据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制作的《更路簿》延续至今的作业航线图可知,潭门镇→浪花礁→中建岛→双子群礁→中业群礁→郑和群礁→九章群礁→毕生礁→六门礁→南华礁→无乜礁→司令礁→榆亚暗沙→簸箕礁→光星礁→弹丸礁→皇路礁→南通礁→南屏礁航线,共约1 900千米。第二,出海时间长。海南沿海渔民出远海打渔短则三四个月,到南沙、西沙群岛一次需要半年时间。第三,出海灾难多。有些岛屿根据名称就可知凶险和恐怖,如鬼哭滩、石塘、劳牛劳和恶落门等;又如,远洋时女人不能上船和父子不同船;再如,王诗光老船长讲述的“1975年的大海难”,共造成55名渔民丧生,十多只渔船损毁,以及因出海打渔遇难而造成的琼海市潭门镇寡妇村。这些都说明“死亡”是出海打渔中常见的事,也是渔民最恐惧的事。恐惧就是宗教信仰的源泉。“避难求生”就是信仰海神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

无论是从大陆传到海南的观音菩萨和妈祖,还是本地海神峻灵王、水尾圣娘和108兄弟,都承载了海南渔民求生求鱼的心愿,同时赋有求子、求官、祈雨、引航、助战等多重功能。

参考文献

[1]毛文志.《山海经》的神祗形象[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4):37.

[2]叶澜涛.试论海神信仰的功能性特征[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7(5):26-29.

[3]张军,李燕兵.中国海洋文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6.

[4]杨永占.清代对妈祖的敕封与祭祀[J].历史档案,1994(4):92-95.

[5]俞黎媛,程久菊.闽台妈祖信仰初探[J].荆楚学刊,2012(6):74-77.

[6]傅轶,黄少辉.南海海神信仰文化研究——以南海神和妈祖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11):84-87.

[7]曾婷,罗书昌.南海航路更路经与海南民俗文化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9.

中图分类号: B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640(2019)05-0234-03

doi: 10.3969/j.issn.1008-9640.2019.05.107

收稿日期: 2019-05-06

基金项目: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南海航道更路经与海南民俗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5YJA850010);海南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南海《更路簿》口述资料采集、整理与保护研究”(项目编号:HNSK(YB)19-76)。

作者简介: 曾婷(1980—),女,海南澄迈人,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责任编辑:陆水东)

标签:;  ;  ;  ;  ;  

海南海神信仰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