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红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人民医院 辽宁 本溪 117002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免疫能力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自我院2014年至2015年收治的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长、下床活动时长、住院时长以及并发症状况,并且于手术前后对患者的lgG、CD3+、CD4+三项数值进行检测对比.结果 两组手术疗效对比状况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排气恢复时长、自主活动时长以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状况,对照组发生率为13.3%,观察组发生率为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变化方面,与手术前相比较,对照组手术后的lgG、CD3+、CD4+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降低幅度并不明显(p>0.05).结论 针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时间较短,并发症少,并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少,临床可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开腹手术;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剔除术;免疫功能;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37.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07-02
子宫肌瘤是生育年龄女性生殖系统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临床发病率为20%~30%,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1].常规的开腹手术对患者的腹部造成较大创伤,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较多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及早康复[2].近年来,微创手术应用较为广泛,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应用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其具有手术创口小,恢复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少,及早治愈患者的优点,获得众多广大医学者一致好评[3].本次研究选取自我院2014 年至2015年妇产科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患者30例,对其实施腹腔镜手术,临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妇科收治的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诊断均为子宫肌瘤, 排除恶性肿瘤患者、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不调等患者.对入选的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6~49岁,平均年龄为32.4岁;患者子宫肌瘤大小为27~39cm,平均为33.06cm.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4~47岁,平均年龄为31.3岁;患者子宫肌瘤大小为28~38cm,平均33.22cm. 两组患者年龄、子宫肌瘤大小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 具体内容如下: 开腹手术:观察患者子宫肌瘤状况,于较为突出部位进行横向切开,及时切除肌瘤,然后对子宫肌壁进行间断缝合,最后关闭瘤腔. 腹腔镜手术:患者采取仰卧位,术前进行全身麻醉,建立CO2气腹.采用四孔法对患者腹部进行切口穿刺,置入腹腔镜.通过腹腔镜,对患者子宫内部状况进行观察,随后使用电钩对患者的子宫肌瘤进行切除,使用电凝止血.止血成功后,对患者的瘤腔进行连续的缝合.使用生理盐水清洗患者腹腔,观察有无渗血状况,当无渗血时,即可撤出手术器材,同时释放腹内气体,对切口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长、下床活动时长、住院时长以及并发症状况,同时检测患者术前与手后的lgG、CD3+、CD4+ 数值状况. 1.4 数据分析 数据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c±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两组手术疗效对比状况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排气恢复时长、自主活动时长以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状况,对照组出现4例,发生率为13.3%,观察组出现1例并发症, 所占比例为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两组手术前后免疫状况显示,与手术前相比较,对照组手术后的lgG、CD3+、CD4+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降低幅度并不明显(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对比状况
3 讨论大量临床数据显示,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是人体常见肿瘤之一,又称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4].临床上主要表现症状为子宫出血、腹部存有包块及压迫症状、疼痛、白带增多,以及不孕流产等,部分患者出现失血性贫血[5].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分为肌瘤切除术与子宫切除术,视患者状况进行选择.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传统常规的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免疫系统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6].机体的免疫功能与手术创伤、手术时长以及术中出血量等密切相关,手术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和并发症状况,所以开腹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逐渐引起国内外广大研究学者的重视[7]. 自70年代来,冷光源、玻璃纤维内窥镜的发明,德国Semm 的人工气腹监护装置--自动气腹机问世发展至今,腹腔镜手术已然成为现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术方式[8].伴随微创手术的普及率日益增高,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子宫肌瘤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腹腔镜手术实施过程中创口小,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少,较好的保全了子宫的完整性,且临床验证,手术相比较常规的开腹手术,操作时间短,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长更短,更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正常工作生活[9].
本次研究选取自我院2014年至2015年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对其实施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观察两组的患者的各项数据显示,观察组无论在术中出血量,还是术后排气恢复时长、自主活动时长以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少(p<0.05).与手术前相比较,对照组手术后的lgG、CD3+、CD4+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降低幅度并不明显(p>0.05).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能够明显的改善手术效果,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及早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1] 张晓英,姜晓春,张新选等.腹腔镜以及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后CRP、TNF-α、IL-6水平变化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9):909[ -911. 2] 吴六凤,袁运水.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对比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0):1614-1616. [3] 陈碧霞.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2):170-171.[4] 赵岩红.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6):53-54. [5] 马丹丹,韩萍.妇科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473-4476. [6] 李红霞,谢芸.腹腔镜在妇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 (22):22-24. [7] 陈小芬,陈洪彬,周洪贵等.腹腔镜与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四川医学,2013,34(11):1649-1651. [8] 王瑞臻.不同子宫全切术方案对患者免疫细胞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10,26(13):2341-2342. 9] 潘颖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4):24-25.
论文作者:王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腹腔镜论文; 免疫论文; 时长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