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论文_王明俐

王明俐

(天长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安徽 滁州 239300)

【摘要】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在我院接受体检的130例正常人群为观察对象,全部观察对象均抽取2份血液标本,分别进行不溶血和溶血处理,比较分析两份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不溶血标本与溶血标本的TBIL、DBIL、TP、ALB、CK、ALT、AST、LDH、K+、UA、GLU、BUN、Cr、TG和Ca2+等生化检验指标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会对其生化检验结果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因而医务人员血压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尽量控制和减少血液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 标本溶血;生化检验;影响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382-02

标本溶血指的是血液标本检测、分离、运送和采集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的红细胞破坏,导致胞内物质进入血清的一种现象,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后,其血清颜色会逐渐变红,进而会对其生化检验结果造成明显的影响和干扰。因为导致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的主要或是大部分责任都在于医护人员,因而如果发生医疗纠纷,则医院方面将会处于一种相对劣势的位置,因此,最大限度控制标本溶血对于生化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对于血液检验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提高生化检验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关键。本次医学研究就对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在我院接受体检的130例正常人群为观察对象,男性与女性比例为67:63,年龄最小者30岁,最大者67岁,平均(51.3±12.5)岁,全部观察对象均无诱发血沉或是溶血增快等疾病,以及丙型肝炎、乙型肝炎、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且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完全正常。

1.2 方法

抽取130例观察对象的血液标本,将每名观察对象的血液标本均分为2分,并分别放置在相同的2支肝素抗凝管中,其中一份标本不溶血,另一份标本实施人工溶血处理,反复震荡,分别对130例血液标本实施生化检验,比较分析溶血标本和不溶血标本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清蛋白(ALB)、肌酸激酶(CK)、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钾(K+)、葡萄糖(GLU)、尿酸(UA)、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肌酐(Cr)、钙(Ca2+)等指标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分析和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通过(x±s)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和表示,其他数据资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如果所得分析结果P<0.05,可以证实两组数据资料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不溶血标本与溶血标本的TBIL、DBIL、TP、ALB、CK、ALT、AST、LDH、K+、UA、GLU、BUN、Cr、TG和Ca2+等生化检验指标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医学研究结果证实,标本溶血会对其生化检验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掌握和了解诱发标本溶血的因素,并对其进行控制,有助于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提高。医护人员在发现标本溶血现象后,需采取补救措施,对标本进行适当校正,若溶血较为严重,则需重新采集[1]。医疗单位应采购和应用质量合格的一次性真空抽血器,强化医护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其责任意识和专业操作能力[2]。采集血液标本时,拔出针头后将血液延容器壁缓慢流入,防止出现泡沫,并将抗凝剂和试剂管内血液充分融合[3]。

【参考文献】

[1]张苏,唐先平,沈朝辉.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探讨[J].中外医疗,2010,1(6):187-188

[2]黄琛.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8):955-956.

[3]李恒.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24(1):54-55.

论文作者:王明俐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  ;  ;  ;  ;  ;  ;  ;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论文_王明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