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思想品德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品德论文,课堂论文,活力论文,生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新课程标准》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打破传统的课程内容,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在理解和掌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展现教学内容,用直观、具体、形象的手段感染学生,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激活思想品德课堂的活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发起学生对自己所任教学科的兴趣,确立对自己所任教学科吸引力的教师。课的导入很重要,它是能否激发起学生对这一堂课产生兴趣的前提。
在教学预备年级《集体生活需要合作》这一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我并不急于讲授课本具体内容,而首先设置了一个游戏——“两人三足”,请获胜同学谈谈他们的秘诀,通过本次活动有何收获,以及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经过讨论,获胜的同学畅谈经验:因为他们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了完成这个游戏,他们各有分工、互相配合。由于让学生亲自参与游戏活动,使同学们身临其境感受到集体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我顺利地导入新课,从而使学生对《集体生活需要合作》这一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安排较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动学习创造了条件。
自主学习又称个别化学习、选择性学习,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论。其主要内容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自主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中受益,而且为其终身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当然,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自己撒手不管,而是由教师引领着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从而使课堂活跃起来。
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两“让”:一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在阅读教材的方法上,我给学生的总任务是感知教材,进行自主探究。所以我要求学生要初步掌握并了解课文中讲了哪些概念、道理,在自学时要找出重点,发现疑点。对课文中的插图和伟人的话以及碰到的疑难问题均要思考,对课本上的练习通过自主探究能做的自己先做,也可以通过组内讨论,自行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二是让学生有机会“问”。疑是思维的开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在教授《生活富裕,不忘俭朴》这一内容时,我有意设疑,提出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于是有的学生便发问:现在我们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富裕了,过上了小康生活,为何还要提倡勤俭节约呢?我又针对学生的提问,抓住契机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现在提倡勤俭节约,并不是要人们再去穿草鞋、住草房,而是提倡合理消费,不搞铺张、不摆阔气,克勤克俭;反对金钱至上、唯利是图、挥金如土、腐化堕落的思想和行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去引导学生讨论,进行自主探究,这样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让学生展开辩论、评议,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再作点拨、归纳。合作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教师通过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课堂上出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喜局面,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而且能使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合作学习时,不能让其流于形式,切忌那种表面上的热闹,摆花架子、走过场。所以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应注意将其作用落到实处,让学生承担起各自应负的责任并相互配合与支持。
在教学预备年级《青少年如何培养正当的兴趣》这一内容时,我在课堂上组织了小型辩论会,论题是“青少年的兴趣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在辩论的过程中,同学们联系平时所读、所闻、所见,再结合教材内容各抒己见,双方经过辩论,最后达成共识——引出了“培养兴趣,要主次结合”的观点。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及辩论氛围,让学生在激烈争论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去寻找合理、科学的答案,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受到的教育也特别深刻,课堂也活跃了起来。
四、激活学生自主讨论
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就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
如在教学预备年级第八课《依法保护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这一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有的同学上课扰乱课堂纪律,教育多次还是我行我素,影响班风,学校决定让他停课反省,以观后效。对此,你有何看法?学生们有的赞同有的反对,并各自陈述了理由。赞同的认为:学校这样做正是依法保护绝大多数学生的受教育权;反对的认为,学生本来就是来接受教育的,让这些学生停课反省,是对他们受教育权的剥夺。
实践证明,上述这些做法能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和谐教学氛围的形成。它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之主动积极地学习;而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本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情感、行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思想品德课堂注入了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