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初中学生德育现状仍然存在着众多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和缺陷,如“心中无德,唯我独尊;柔弱无助,意志脆弱;自卑闭锁,封闭心灵,行为怪诞;知行背离,屡教不改;坏习惯很多,好习惯甚少,品德较差”等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也许很多,但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心理问题肯定是重要原因。目前的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成长变化的青春期,是易发心理问题的时期,加之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些工作不到位,使初中生心理健康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就初中班主任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班主任 初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一、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职责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的教育原则,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不断修正对自我的认识、增强自我调控能力的过程中,越来越能对抗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各种挫折和压力,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注重活动体验和心灵感悟,追求“教学无痕”的最高意境和“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指导思想。
对初中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而班主任在这方面则具有极大的优势:接触学生时间长、次数多,对学生了解全面深入,带班一般为三年,这就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条件。在时间、空间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校内校外,课内课外,既可利用班会时间,也可利用课间休息和放学之后,再加上班主任负责具体管理班级,在学生面前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学生的认同感、亲和力好。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核心工作。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依托学生良好的心理,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因此班主任必须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和原则,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广泛开展谈心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优化班级教育环境,营造优良心理氛围。优化班级环境、营造优良的心理氛围是很有必要的。教室是一个学习生活相对固定的场所,班主任要发动学生设计美化教室,比如:在教室张贴讲文明、爱学习的图片或名人名言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充分利用“班级风采”,黑板报,给学生一个张扬个性、创作求知的空间。另一方面,要积极策划组织形成一个文明进取和谐的班集体,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集体概念、群体观念,使他们明确自己是集体中的一份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请每位学生在班里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为班级献计献策,让每位学生有机会上岗执政,既服务同学又锻炼自己,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环境。
2.根据相应情况及时讲授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加强沟通与交流。由于中学生在心理知识方面存在着不足,许多学生心灵中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男女生交往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考试焦虑症、与家长的代沟等。对此,班主任一方面可利用班会时间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学会处理成长中的困惑、烦恼;另一方面,考虑学生不太愿意面对面诉说心灵深处的隐秘,笔谈更易为学生接受,可以通过日记与学生交流沟通,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并及时给予答复,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同时班主任还可以根据艾宾浩斯曲线原理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等心理学知识,为学生解除学习上的烦恼,增强弃学、厌学学生的信心并给以具体方法的指导,成效必然有所提高。一般情况下,初中心理健康课的课程安排是两周一节,教师可以利用这节课的时间设计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课程,侧重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例如《自信心的训练》《挫折下的心理指导》《正确面对与他人的矛盾》《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都适合拿到课堂上来,心理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思考,帮助学生预防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或者对已经产生的轻微心理问题进行适当的疏导和指正。
3.关注每个学生学会及时的心理疏导。首先,班主任在劝说前要深入了解劝说对象。劝说表面上是语言的交谈,实质上都是心与心的交流,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其次,要让自己保持一种热情的、友善的、沉稳的心理状态。应选择舒适、放松的环境,与学生的距离适当,尽量使学生有一种亲近感,使这种热情的、友善的心理为学生所领会。不论学生在交谈过程中出现何种言行和情绪,班主任自身必须始终保持这种心态。 最后,恰当运用必要的劝说技巧和策略。如学生在情绪动荡的状况下很难听进善意的劝告,此时首先需要稳定情绪。主要技巧有避实就虚,班主任在劝说前谈一些与劝说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事,以使学生的情绪逐步稳定下来 “冷处理”。班主任不直接实施劝说而是让学生对刚才发生的事情进行回忆,写在纸上,肯定学生的成绩与优点。适当的表扬与奖励会使其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进而身心放松、情绪稳定。此外,劝说时要注意学生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应根据自己观察揣摩学生心理,适当调整自己的劝说内容和方式。
4.重视偶发事件,及时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个体咨询是着眼于少数学生展开的一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其一,在开学初,班主任可以下发一些心理问卷,在问卷中可特设一栏:“有困惑的学生可以在这一栏划对勾,等待心理教师的预约。”其二,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可以设一个心理信箱,学生如果想预约心理教师进行个体咨询,就可以在信箱内留言。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咨询辅导,一定要做好案例辅导的记录,同时要坚守保密的原则,切不可把学生的访谈信息以任何形式泄露给任何人,包括学生父母。
现实生活中常会出现料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和情境,如学生亲人亡故、父母离异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突发的不愉快的事件等。这些情况一旦出现,学生的心理会失去平衡甚至崩溃,此时特别需要相应的心理辅导。所以班主任要明确这种偶发事件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变化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1)呆滞期:偶发事件突然来临时学生一时麻木呆滞痛哭。 (2)侵袭期:学生意识到眼前发生的事实,被动承受侵害内心,痛苦悲伤。 (3)冲突期:这时学生心理防卫开始形成,与入侵的危机心理冲突斗争。 (4)消化期:学生澄清是非,确立收拾残局的信念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重建期:学生开始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寻求新的心理平衡以达到新的适应。
为了减轻学生偶发事件后的痛苦,加速重构心理平衡,应做好呆滞期和侵袭期的心理辅导工作。这个阶段应当多关注并给予适当的劝慰。冲突期是班主任干预的最佳时期,可以动员了解当事人且当事人信得过的同学一起帮助,不让其有孤立无援的感觉,从而使其尽快走出困境。消化期是学生自我调整的最佳时期,班主任应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防止心理反复。还要注意有些事情是不能让全班学生知道的,如学生的父母离异、女生意外身体伤害等。
5.学会和家长沟通,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在家的时间比较长,受父母的影响较大。但多数家长较注重身体的健康,不太关心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教育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对子女要求过高,动辄打骂;要么对子女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家人的这两种态度可能会导致学生心理走向两个极端:要求高的子女心理常处于恐惧状态,性格内向;要求低的子女心理则过于散漫,缺乏进取心。 那么班主任如何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和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呢?要充分利用好家长会。利用家长会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一些实用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述家长育人成功的范例,推介这方面的书籍如《给孩子一生的财富》《哈佛女孩》等,帮助家长树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观念, 使家长认识家庭和谐的氛围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父母关系紧张、亲子关系不良都会妨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应启发引导家长不断自我完善,充分认识到只有家长之间亲密和谐,孩子才能有良好的成长环境,父母子女间才有平等、互爱的关系,从而形成民主、平等、以理服人、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可采用座谈、电话等方式定期和家长联系,互通情况,提出施教建议,纠正家长施教偏差。有些问题突出的学生其家长也往往有突出的问题,对此要根据其教育缺陷和偏差,明确提出要求和进行具体的指导,并跟踪家长教育过程。
三、结语
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初中班主任应该在了解初中生心理特点、了解心理学常识的基础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建立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人文教育环境,从而使初中生在专业化、规范化和人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下快乐成长。
论文作者:刘盛兰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4月总第3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学生论文; 心理论文; 班主任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家长论文; 初中生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素质教育》2020年4月总第3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