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肿瘤医院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观察预警性护理干预对呼吸重症监护患者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警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堵管及脱管发生率为2.38%、水肿发生率2.38%、一次穿刺成功率95.24%、留管时间(7.14±0.30)d、死亡率2.38%、住ICU时间(6.41±1.33)d,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预警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深静脉置管的安全性。呼吸重症监护患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在分析导致各类深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积极预防感染、动脉血肿等并发症,延长留管时间。
关键词:预警性护理干预;呼吸重症监护;深静脉置管;并发症
通过深静脉置管的方法给药,能够有效减轻反复穿刺对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深静脉置管期间,如护理不善,容易诱发感染、动脉血肿等并发症。有研究指出,将预警性护理干预应用到患者的护理中,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于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呼吸重症监护患者中,随机选取84例作为样本,观察了预警性护理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性别:男/女=14/28,年龄(54.71±14.03)岁,置管位置:锁骨下静脉25例、颈内静脉15例、其他2例。对照组性别:男/女=15/27,年龄(54.87±14.04)岁,置管位置:锁骨下静脉24例、颈内静脉15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警性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对常见的深静脉置管并发症进行总结,深入分析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并发症进行预防,提高患者深静脉置管的安全性。预警性护理干预的方法如下:(1)常见并发症:呼吸重症监护患者深静脉置管的常见并发症以动脉血肿、气胸、感染、脱管、穿刺部位水肿、导管阻塞,空气栓塞为主。(2)并发症诱因分析:导致动脉血肿发生的原因,与穿刺过程所造成的动脉损伤有关。气胸多见于锁骨下静脉穿刺,患者症状以剧烈咳嗽为主。感染由穿刺部位清洁度差所导致,脱管的发生原因与导管未有效固定有关。穿刺部位水肿、空气栓塞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均与护理不善有关。(3)预警性护理过程:为预防动脉血肿,穿刺的过程需谨慎操作。一旦不慎误入动脉,需立即按压10min~20min,并予以重新穿刺。如置管位置处于锁骨下静脉,护理人员应首先使穿刺针进入骨缝,此后应缓慢进针,边进针边回抽,预防动脉血肿。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如患者剧烈咳嗽,则表明存在发生气胸的风险。需立即停止穿刺,并予以吸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预防感染,护理人员应严格消毒穿刺处皮肤,2~3d更换一次无菌薄膜。发现穿刺点存在渗血,需立即处理。为预防脱管,护理人员需打双结固定导管。更换无菌薄膜时,动作应轻柔。针对伴有躁动者,需考虑予以约束,避免患者挣扎导致脱管。为预防穿刺部位水肿,护理人员需加强护理观察,确保导管处于静脉内。为预防导管阻塞,护理人员应于每日输液完毕后采用生理盐水冲管,并采用肝素封管。另外,当液体输完或导管接头脱落时,必须立即处理,以免空气进入导管,导致空气栓塞发生。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堵管及脱管发生率为2.38%、水肿发生率2.3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治疗及护理效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5.24%、留管时间(7.14±0.30)d、死亡率2.38%、住ICU时间(6.41±1.33)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严重,需给予多种药物治疗疾病,促进病情康复。在此期间予以深静脉置管,能够有效提高给药的便利性[1]。呼吸重症监护室深静脉置管患者的常规护理方法,对置管的安全性较为重视[2]。但因缺乏预警机制,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3]。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后,患者动脉血肿发生率为3.38%、气胸及穿刺部位水肿发生率为4.76%,脱管与堵管率最高,为11.90%。预警性护理干预方法是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为目的的一种护理方法,要求在风险发生前,对其进行预防,及时发现风险,及时予以干预,提高护理的安全性[4]。将其应用到呼吸重症监护室深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提高穿刺过程的安全性[5]。对患者动脉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具有重要价值[6]。本文研究发现,实施预警性护理干预后,本组患者堵管及脱管发生率为2.38%、水肿发生率2.38%。与采用常规方法护理相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95.24%、留管时间(7.14±0.30)d、死亡率2.38%、住ICU时间(6.41±1.33)d,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留管时间更长、死亡率更低、住ICU时间更短。表明,该组患者的护理安全性更强,康复速度更快,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实施预警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深静脉置管的安全性。呼吸重症监护患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在分析导致各类深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积极预防感染、动脉血肿等并发症,延长留管时间。
参考文献:
[1]温玉兰.持续质量改进对社区长期深静脉置管患者感染预防护理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8,35(05):88-89.
[2]黄慧卿,黄进利,郑瑞.醋酸氯己定擦浴联合静脉导管护理在预防ICU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2018,4(08):751-753.
[3]赵佳佳,毛秀琼.深静脉置管(CV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4):92.
[4]郭娟,吴荣珍,沈红卫.集束化管理在危重症患者深静脉置管通路用药安全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8,26(03):330-332.
[5]黄飞兰,林丽娟.透明敷贴应用于尿毒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深静脉置管护理的利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0):152-153.
[6]徐淑维.对行深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2):181-182.
论文作者:柯慧英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发生率论文; 血肿论文; 导管论文; 动脉论文; 《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