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探析论文_吴芮

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探析论文_吴芮

沈阳工学院 辽宁抚顺 113122

摘要:良好的农业经济管理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保持稳产增产的方向发展,对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应该对阶段发展面临的财税支持、设施用地、人才引进等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优化,促进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的规范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引言

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到达极其关键时刻,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开展三农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已经将传统经营模式转变成现代化经营模式,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需大幅度的推动惠农政策以及不断扩大三农产业,同时不断对农村独有的经济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更加利于农村进入现代化建设。由于部分惠农政策的执行力度较小,导致基础单位对一些农田基础设施的建立不够完善,从而严重限制我国农业的生产能力,以及无法满足实现建设城乡一体化,同时也对我国新农村的建设造成巨大阻碍。

1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

1.1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建设相对滞后

我国农村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以小农式经济为主,在适应现代农业大规模作业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相对应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没有得到合理的建设,导致我国农村的劳动力大多是老人及妇女、农业作业中缺少专业化农民。而且,在新的社会格局的作用下,农村的强壮劳动力大多选择进城务工。面对农村强壮劳动力的大量减少,造成了大规模机械劳动不能开展,不能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促进作用。

1.2农业生产技术缺乏创新

我国农产品生产率较低的原因主要受到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尽管我国的农业生产已经占据了较强规模的农业科技,但是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援,给各级政府以及国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进而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力度的不足导致了农业生产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生产创收中,不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有效创新,进而对农业生产效益产生消极影响。

1.3农业生产的金融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重视农村发展,并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然而面对大力建设新农村的局势,农业生产正在从人力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而农业生产模式发生转变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我国农村的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现有的金融机构不能促进国家惠农政策的作用发挥,不能为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对农产业进行系统安排提供保障,也对优化农业结构具有不利影响。

2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

2.1产业结构的优化

农民由于长期以来受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都是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农业生产的重点放在农作物的上面,对于发展其他农副产品的意识比较淡薄,这就导致农村的生产结构不够多样化。想要提高农村经济的管理质量,促使农民增收,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就要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这样就可以扭转农村的产业结构,让其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农民的选择会更加的多,最终实现农民的经济收入的增加。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相关的部门的整体把控,要根据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整。另外,要加强农业经济的管理,杜绝产业结构调整中跟风情况的出现,要充分的利用当地的资源来优化产业结构,保证农村经济收入的多元化,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完善农业管理机制

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都需要上层的审批,这就为基层推行农业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农业经济管理要不断地完善管理的机制,上层的管理主要是起到监督的作用,具体的管理工作要交给直接和农民接触的管理人员去进行,这一转变就使的基层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责任更加的艰巨,基层农业经济人员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的总体发展,所以要加大对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的力度,让他们具备丰富的经济管理知识,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经济特色进行差别化管理。

2.3增强农业科技水平

针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严重影响农产品生产率,因此农业经营管理者需不断积极进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确保农业作业机械化具有坚实的基础,需不断加强建设农机的道路网、防护林网、农业电网以及输变电的配套设施。根据部分农田存在缺少水利设施的实际情况,需积极发展节水性能较高的农业,为能够确保农田基础水利设施长期发挥稳定效益,以及为能够保障农田基础水利设施平稳运行必须制定相关的规定方案。同时根据种植与收获农产品过于消耗人力的实际情况,农产品生产者需积极开展实施农产品的机械化作业,因此更加有利于农机装备结构的优化,以及能够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机械化作业形式,从而确保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机械装备总量,提升质量水平,加强当地农产品生产力度。

2.4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更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和转变。在新农村经济环境下,创新以及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提高互联网的信息覆盖率,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以网络为支点,加快农产品的流通途径,达到节省投资成本的目的。而且有针对性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参与度,避免由于地域偏远或者是信息闭塞导致农产品盲目生产的现象发生。并通过互联网的新型经济模式,有效增加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渠道,经济的向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靠拢,对收集的情报进行筛选和汇总,完善精细化管理,构建完整从电子商务信息管理模式。

2.5提升农业科技设施使用水平

随着我国在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也备受着农业经济管理者的关注。为此,农业经济管理者应迅速增加农业机械化设备的使用,加快农田基础设施改造,提高耕地和农产品的质量,借助农业机械化设备的使用,可有效的节约农业生产和收割期间的劳动力本身消耗。那么,农业经济管理者在使用各类农产品机械化设备的同时,必须严格执行农机设备安全操作说明使用,以确保农机设备能够安全的使用。

2.4定期培训农业管理人员

对于农业管理人员来说,需要具备服务意识以及敬业奉献的精神。管理人员的工作比较繁茂。农村管理需要考虑到多个人方面的工作内容,避免无序、杂乱,于对专业管理人员来说,需要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和相关政策内容。内业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与人沟通的能力,特别是同专业的管理者,大家可以分享信息,交换资源,学习别人的工作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同时,需要加强整合资源的能力,提升合作意识,进而完善当前农村的产业化构建。

结束语

农业的发展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农业经济的管理,对保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信息化的促进以及互联网技术,使农业经济发展从资源型向技术性农业的转变,这样不仅节省了成本的投入,还对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解决农业经济成品加工及推销的短板,促进农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金平.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技服务,2017(13):183.

[2]崔洁.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探析[J].财经界,2017(20):24.

[3]孙朋.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7(11):250-251.

[4]赵庆娟.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6,(06):51.

[5]刘文峰.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6,(42):58.

论文作者:吴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  ;  ;  ;  ;  ;  ;  ;  

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探析论文_吴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