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环境因素对博物馆疲劳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浅论环境因素对博物馆疲劳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浅论环境因素对博物馆疲劳的影响及对策

刘 聪

【摘 要】 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和核心业务是征集、保护、研究、展示文物,是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公共文化机构。在博物馆事业繁荣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教育成为博物馆的主要职能和核心业务。观众是博物馆的主要受众,然而,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观众不可避免会身体疲惫和心理烦闷的现象,这就是“博物馆疲劳”。对博物馆而言,交通便利程度、文物高度、休息区域和餐饮服务等环境因素是导致观众出现博物馆疲劳的直接原因,应重视这一问题并积极去改善,营造舒适的参观环境。

【关键词】 博物馆疲劳 观众 环境因素 对策

一、引言

《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物纪录片的热播让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将博物馆作为学习场所、休闲去处。一开始他们满怀期待走进博物馆,最终却带着疲惫甚至失望离开,这是博物馆疲劳导致的“不良后果”。对观众而言,一个小时是最佳参观时段,此后他们会逐渐感到脚酸痛、大脑逐渐饱和,胃也开始发出饥饿的阵鸣。“博物馆疲劳”是为人熟知的且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博物馆向观众索要的“代价”。

琳琅满目的文物,密集的展板文字,它们构成神秘而遥远的世界,引领观众感受中华文明和璀璨历史,但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此外,长时间行走或驻足观赏加快消耗他们的体力和精力。博物馆疲劳的出现与他们走进博物馆的初衷——度过一段轻松愉快的时间,获得轻松愉悦的体验——背道而驰。

多数关于民间武术人的研究以“民间拳师”、“民间武师”称之,但是文中“拳师”并非拳中大师,乃是对习武有年的武术人的统称,类似于修车师傅的称呼,指有一定技术的手艺人,所以,民间对武术称之为玩意、把式等。郭书芬指出:“大多的民间武术拳师文化水平有限,能够通过文字把武术的拳精捷要论述清楚的很少。”[4]

如今博物馆不再只是收藏、展示和研究文物的场所,也不仅仅是为专家学者服务的学术机构,而是兼具为社会及其发展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服务的职能。“在当今世界,博物馆要想永远成为公众所欢迎的娱乐和教育中心,就必须密切关注影响观众的每个因素。从普通的指示标记到舒适的灯光,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替观众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并激发他们参与博物馆的兴趣和热情”1。“了解你的观众并跟紧市场的脉动(Know your audience and market accordingly),这句物质化与商业气息浓重的语句或许很适合作为今日博物馆的箴言,虽然很多人并不认同。然而,即使是最大公无私的博物馆专家也必须承认,了解博物馆所服务的观众对展览规划的有所助益的”2。博物馆作为对公众开放的文化机构,所有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都是面向广大观众,了解观众需求才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国博物馆评估定级体系分为“综合管理和基础设施”“藏品管理和科学研究”和“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三大评分项,其中“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占总分的50%。博物馆等级评定的硬指标是藏品数量、观众量和开设年限,其中年观众量的要求,一级博物馆要达50万人次以上,二级博物馆是30万人次以上,三级博物馆是10万人次以上。观众数量的多寡是博物馆参加等级评定的一道门槛。虽然观众人数这一项指标未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博物馆的工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观众对于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性。

取f=1.7 MHz,数据带入式(3)中可得:d=2.92 μm;取f=2.4 MHz,数据带入式(3)中可得:d=2.32 μm。

观众是博物馆展览、活动的主要受众,重要性不言而喻。博物馆需要从公众视角入手,重视观众的需求,进而完善博物馆服务。博物馆环境对观众的博物馆疲劳产生直接的消极影响,那么,如何将其影响降至最低,这是博物馆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研究概况

此外,攀爬楼梯需要消耗比走平路更多的体力,更关键的是,高耸的阶梯不仅消耗观众的体力,更让人望而生畏,产生烦躁情绪。对博物馆观众而言,阶梯是“拦路虎”,不仅会消耗他们的体力,而且会影响他们之后的参观情绪,因此,博物馆应避免设置高而陡的阶梯。广东省博物馆的领票处和验票处有两层高差,以斜坡替代阶梯,这个设计让观众在进到展厅前消耗更少的体力。

舒适是一种对周围事物和环境的感受,当人们感觉到不舒服,会想办法改变、逃离。然而,博物馆疲劳是博物馆向观众索要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关于博物馆疲劳这个“老问题”,学者们已提出众多具有实践意义的观点。观众作为博物馆的服务对象与博物馆疲劳两者不可调和的矛盾对观众参观体验和教育效果产生消极影响。导致博物馆疲劳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交通条件、展览环境和休息区域等环境因素是博物馆可以改善的。各博物馆应认识到缓解观众的博物馆疲劳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控制其发生时间和程度,为观众营造一个舒适的参观环境。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多种缓解疲劳的方法与措施,推动了我国博物馆观众研究进程。事实上,博物馆研究成果与博物馆管理实务存在“断层”,大部分博物馆囿于资金、人才等各种问题无法根据研究成果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观众产生博物馆疲劳的原因众多,然而,博物馆环境是导致观众产生博物馆疲劳最直接却又最容易被忽视的因素。文章试图从交通便利程度、文物高度、休息区域和餐饮服务等几项因素讨论博物馆环境对于观众博物馆疲劳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环境因素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发展稍落后于国际社会,博物馆疲劳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严建强在总结归纳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博物馆疲劳”是观众在参观过程中逐渐出现的精力耗竭,注意力涣散,认识活动机能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4。关于博物馆疲劳出现的原因,有建筑外观过度装饰和展厅的高度5、博物馆楼层太高和矩状的展览空间太过单一,观众容易疲劳而直角对观众有某种强制意味,会对观众心理产生消极影响。对望的“套筒式”展厅组合显得杂乱无序,会分散观众注意力,出现疲劳感6、同质化的展览容易导致观众审美疲劳7、展览的说明文字过多8、博物馆陈列采用不适宜的用光设计会导致观众产生视觉疲劳9等因素。关于应对博物馆疲劳的对策有控制陈列展览信息量、声、色、情、艺统一的讲解会给观众造成一种舒适、轻松、偷快的精神感,缓解观众的疲劳感10、克服疲劳的四个原则是节能、恢复、诱导和参与11、博物馆中存在视觉环境和观众视觉疲劳的矛盾冲突,提出从空间关系的处理、光线的运用、色彩的布置三个方面减轻观众视觉疲劳12、通过视听交流可以增强人们的认知感,增加信息量,改善观众的审美疲劳13、多媒体可以满足不同时间不同层次的受众需求,多样化的多媒体丰富了传统博物馆的展陈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视觉疲劳问题14、通过软性隔断进行空间划分,提高观众在展厅里的流动率,降低疲劳感15、博物馆展览的说明文字程式化,没有给观众印象深刻的记忆点,无形中打消了参观者的热情,抵抗“博物馆疲劳”最重要的方法是“讲故事”,激发和保持观众的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淡化人们的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16等方法。

(一)交通及建筑设计

主要分布在开发区大季家镇-古现镇-福山区臧家镇一带、芝罘区黄务-世回尧一带及牟平区大窑镇以西,该区面积235.8km2,综合指数值在0.0030~0.0074之间,主要水化学类型为Cl·HCO3-Ca·Na,HCO3-Ca·Na。多为丘陵地区的基岩裂隙水和低洼地带的喷出岩、碎屑岩类裂隙水。该区地下水中的各个评价指标均符合Ⅲ类水指标,个别指标可达Ⅰ类水标准,该区人口密集,工业厂房较分散,需加强对本区地下水的保护。

博物馆疲劳是博物馆观众研究的一大课题。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的学者们就已开始关注“博物馆疲劳”这一现象。1916年,吉尔曼提出“博物馆疲劳”一词来描述观众对博物馆倦怠状态,他认为,“博物馆疲劳是一种公认的不幸,迄今为止已经被安心地默认”3,生理疲劳导致了博物馆疲劳。爱德华·罗宾逊则认为心理因素在博物馆疲劳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文物及展板高度

当前气象观测自动化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大部分工作依然需要人工完成。强化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建立业务能力强的气象观测队伍,对提高气象预报准确度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位置决定了博物馆的交通便利程度。相较于市中心的博物馆,位于郊区的博物馆无疑让观众的行程耗费更久的时间、更多的精力,观众需要自驾或乘坐公共交通(甚至换乘)到达博物馆。不便的交通使得观众在参观之前已经耗费了体力和精力,这会让观众更快感觉疲劳,从而缩短参观时间。在博物馆选址时就要把交通问题纳入考虑,一方面要设置足够的停车场供观众停放车辆,以免节假日高峰期发生拥堵;另一方面是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倘若现有的公共交通线路和班次未能满足参观观众的需求,应尽早与相关部门沟通,建议增加公共交通的线路或班次。

“人类是影响所有相关配置的考量。”18对于展览设计者来说,在策展时需要将文物摆放的高度是否适合大部分观众的身高及舒适观看范围,是否感到舒适做为考虑的问题。如囿于展厅结构、展柜高度等客观因素,可借助辅助展具将文物调整至适宜高度,尽量避免将文物放置在需要抬头才能看见的高度。

人们在参观博物馆时,主要通过观看文物,阅读展板和说明牌等辅助展品的文字了解展览。“视角范围从眼球开始形成一个以水平轴心为中线,上下延伸40度角的圆锥体形态。将物件或图像放置于视角锥体之外,将导致观看不易与疲劳产生”17,当文物及展板的高度不合适时,观众需要频繁抬头或低头观看或阅读,容易引发肩颈不适,疲劳感加快来袭,迫使观众走马观花甚至直接离开展厅,提前结束参观。因此,文物及展板的摆放高度是否适合观看至关重要。以普通观众的身高为例,1.4-1.7米是正常的舒适观看高度。河源市博物馆新馆一楼的河源历史文化展厅部分文物摆放高度高于1.7米,普通身高的观众需踮脚抬头才能看到,部分观众甚至看不到。观众在参观过程本来就需要长时间行走、站立,加之频繁地抬头、踮脚,体力值将直线下降,快速消耗。

(三)休息区域和餐饮服务

相较于其他学习方式,在博物馆参观需要长时间保持行走、驻足、观看等动作,容易感觉疲劳。大型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展线长,观众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无疑也增加了观众的体力负担和心理压力,凸显出休息区域的重要性。大型博物馆展览数量多,展厅空间大,这对观众来说无疑是体力和精力的双重考验。他们需要一个歇息之地舒缓身体疲劳,放松压力后才能继续接着观赏与学习。当观众感到疲劳又无处休息,大部分人只能无奈离开,放弃未看的部分。为满足观众的休息需要,大部分博物馆的解决之道是在展厅与展厅之间的空间或展厅内设置休息区,在休息区设置屏幕播放展览相关视频,观众在放松的同时了解更多展览的内容和知识,丰富体验层次。为避免观众提前结束参观,博物馆需要判断观众休息的时机,合理设置休息区域,鼓励观众在观众过程中适当休息,暂时缓解压力,休息后带着浓厚的兴趣和轻松愉悦的心情继续观展。

对饥肠辘辘、身体疲惫的观众而言,餐厅是兼具解决温饱及休息双重功能的区域。目前,我国只有部分大型博物馆设立餐厅或咖啡厅,为观众提供简单的餐食。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例,五个常设和两个常年引进精品展览的临展厅,参观完全部展览,需要花费几个小时,无疑与就餐时间重合。博物馆设置提供简易餐食的餐厅和提供饮品、甜点和简餐的咖啡厅,基本满足观众的就餐需求。一般而言,观众能在博物馆内解决就餐会延长其参观时间。有些博物馆不仅提供普通食品,还开发出与展览相关的文创食品,此举能加深观众对展览、博物馆的印象。2017年6月至10月,上海博物馆引进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吸引了近40万人前来观展。展览期间,上博与第三方公司合作,以伊西斯、猫头人身芭丝特这两位女神的形象制作出口味酥松纯正、入口即化的Q版曲奇饼干,深受观众喜欢,成为“爆款”文创产品。空间大、展览内容丰富的博物馆需要观众花费更多时间参观,设置数量充足、安排合理的休息区域和简单的餐饮区域,这将有效缓解观众在观展途中的疲劳,延长参观时间。

在森林保护工作中,防火问题一直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问题。由于林区树木都属于易燃的状态,因此林区中对于火源的监管就必须相应的严格。但是私自携带火源进入林区的人员防不胜防,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森林防火工作的难度。再由于天气等自然原因,树木自燃的状况也时有发生。这样一来,林区的树木就会大规模的减少,森林保护的工作也就难以实施。

四、结语

面对充满期待的观众,博物馆在提供高质量展览的同时也要提供良好的服务,创造舒适的参观环境,持续吸引观众,这是一道难题。由于长时间的站立与驻足,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产生疲劳是必然的,而观众的博物馆疲劳现象是博物馆实现社会教育功能的“拦路石”。环境的舒适度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从而影响其学习能力和效果。许多博物馆或许关注到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疲劳表现,但未必会将该现象归因于环境因素并试图改变。对观众产生负面影响的博物馆环境因素不仅包括上述内容,展厅空间和通风条件、卫生间的数量及干净程度、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等都是构成博物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在了解观众的需求和期待的基础上为观众提供服务,这将提高博物馆的服务水平。各博物馆应重视观众出现博物馆疲劳影响参观体验的现象,从观众角度出发,营造舒适的参观环境以舒缓观众的博物馆疲劳,进而激发观众的参观热情和学习兴趣,实现社会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美)玛丽·格拉斯·波特尔著,陆建松译.管莉校.关于博物馆观众[M].译自国际博协公共关系手册.

[2] 大衛·迪恩著,萧翔鸿译.展览复合体—博物馆展览的理论与实务[M].台北:艺术家出版社,2006.

[3] 同1.

[4] 严建强.“博物馆疲劳”及其对策[J].中国博物馆,1992(02):85-89.

[5] 陈红京.关于博物馆观众参观疲劳问题的探索[J].东南文化,1982(6):33-38.

[6] 严建强.“博物馆疲劳”及其对策[J].中国博物馆,1992(02):85-89.

[7] 曾星.探讨博物馆临时展览中的场景艺术[J].现代装饰(理论),2014(10):136-137.

[8] 许璐.论博物馆陈列展览中说明文字的运用[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9] 陈同乐.感受与感觉—陈列效果与光效应[J].文物世界,2007(1):60-64+67.

[10] 潘红花.怎样利用讲解消除观众的疲劳感(论文摘要)[J].湖南省博物馆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湖南永顺,1990.

[11]严建强.“博物馆疲劳”及其对策[J].中国博物馆,1992(02):85-89.

[12]周玫.博物馆视觉环境与视觉疲劳[J].东南文化,1998(01):109-113.

[13] 黄彩霞.博物馆展览传播中的视听交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14] 邹旭.多媒体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5.

[15] 谢羽瑶,资源节约理念下的建筑空间设计研究——以北京地区博物馆建筑为例[D ].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5.

[16] 曹静、梅婕雯.用什么抵抗“博物馆疲劳”[N].解放日报,2017-11-6(009).

[17] 大衛·迪恩著;萧翔鸿译.展览复合体—博物馆展览的理论与实务[M].台北:艺术家出版社,2006:69.

[18] 大衛·迪恩著;萧翔鸿译.展览复合体—博物馆展览的理论与实务[M].台北:艺术家出版社,2006:65.

【收稿日期】 2019-03-18

【作者简介】 刘聪,女,广东河源人,任职于河源市博物馆,研究方向为博物馆管理。

标签:;  ;  ;  ;  ;  

浅论环境因素对博物馆疲劳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