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州建立对当地农业的影响论文_黄健恩

罗定州建立对当地农业的影响论文_黄健恩

罗定市博物馆 广东 罗定 527200

【摘 要】罗定州建于明,是罗定盆地历史上最高规格的建置。明朝是罗定由乱转治的重要历史时期,是罗定农业、水利开发的一个高潮时期,农业人口、农田面积、水利设施的发展、农作物的种类都超越了前朝。

【关键词】罗定州 农业人口 农田面积 水利设施

明朝是罗定从动乱走向稳定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罗定农业在明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与发展,农业人口、农田面积、配套水利设施等达到当时华南地区的最高水平。

罗定曾生活着广东最早的人类,同时是我国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之一。201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的发现确切证明早在30-80万年前,罗定就有广东地区最早的人类生存。在罗定市罗镜镇红石山遗址发现旧石器时代的石锤。在苹塘镇下山洞遗址出土了一段智人桡骨和大量的古动物牙齿化石。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丁颖教授认为:“中国之稻种来源,与古之南海即今之华南有关”。 李润权先生在《试论我国稻作的起源》中明确提出“在我国范围内追溯稻作栽培的起源中心应该在江西、广东和广西三省的旧石器晚期遗址多作努力,其中西江流域是最值得重视的”。位于西江之南的罗定,地理、水土和气候都适合水稻的栽培推广,极有可能是我国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之一。

《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耕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嬴蛤,不待贾而足。”公元前203年,赵佗在番禺立国,推广中原耕作技术。至唐朝,岭南道在今广东境内有24州93县。粤东仅潮、循二州,而粤西及南路则有15州,粤西在当时广东人口较多,农业发达。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年),泷州领四县,共3627户。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泷州陈行范称帝,杨思勖征集江南10万精兵围剿,生擒陈行范,并斩杀反叛者达6万人,缴获口马金玉巨万。据《太平寰宇记》载:开元时泷州仅剩714户。此后粤西地区一片荒芜,人口锐减,开始落后于粤东地区。

明万历四年(1576年),瑶乱,明军队平定罗旁地区。1577年罗定州建立,这是罗定历史上的最高规格的建置。罗定州作为广东最后推行“一条鞭法”的一个州,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流民。一些曾混入瑶民中的流民亦同时“转化”为汉民。据《罗定县志》载:“唐,泷州旧领县四户三千六百二十七,口九千四百三十九……开元户七百一十四。”①“明,泷水,洪武年初属德庆,万历五年大征罗旁,改县为罗定州,户七千二百八十七,口二万三千四百二十五。”由于官兵大量招募“俍人”参加军屯,罗定劳动力充足,罗定人口开始超2万人,在人口规模上超过初唐,赋税也大大超过唐朝。根据《罗定县志》记载:“唐开阳郡贡石斛叁斤,银贰十两。”②而到了明朝,德庆州正德七年缴白蜡折银80两,岁办折银120两,生漆折银53两,加上其他赋税,每年实派银492两多。当时罗定隶属德庆,赋税摊派很明显也远远超过唐朝。明罗定州的建立,使得罗定农业人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明嘉靖年间,罗定境内的农田面积超越前朝。据《明代华南农业地理研究》记载,1391年,泷水县田地数为3405.04顷,人均11亩。洪武年间泷水县设立百户所,军队分40%守城,60%屯种,泷水县的荒田拨给军队屯种。船步军屯、罗镜三屯、太平新屯埔等都是曾经屯田的地方。屯田制一般以五十亩为一屯,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定为每屯收税十二石,这样,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又保证了军队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刺激生产③。明嘉靖戴璟《广东通志》卷三十五,瑶壮及《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百三记载:明嘉靖前后肇庆府瑶山有540多处,其中四会县有五十七处;新兴县有五十五处;德庆州有八十四处;泷水县有一百一十八处;开建县有三十五处;封川县有瑶壮二处;高要有瑶山九处;加上当时属于肇庆府的阳江、阳春、恩平等地,肇庆府的瑶民山寨占当时全省瑶山的60%,而泷水县约占全省的13%。

明弘治三年(1490年),翟观泷水知县,掀起了农田水利开发高潮。翟观吸收俍人“缘山立寨耕守”的做法,使瑶人不敢轻易下山骚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建立东西两个兵营,并先后建立五十九个寨,招募汉、俍人为寨兵,立寨耕守,开荒造田九万亩。罗阳地瘠民贫,环田皆崇山峻岭,自古“五日无雨则无麦,十日无雨则无禾。”翟观亲自勘划,开凿水圳四十八条,使水田面积增加近倍。据《罗定县志》援引,当时罗定“稻有黏有粳……一岁两熟”,同时种有黑糯米、麦、粟等。罗镜太平一带在秋稻收割后种麦,一年三收。农业技术的成熟,为安置更多的人口稳定了基础。这些人以黄、韦、覃、岑、周、侬的姓氏为多,至今仍有不少落居各地,有僮寨、覃寨、黄屋、韦屋、覃屋等。在素龙街道棠梨村仕珠陈公祠至今仍保留有清光绪七年和中华民国九年立的两块石碑,里面记录和见证了该族人自明代募民占籍,开垦耕地的一段历史。

立寨耕守政策在明初中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围底镇城围村就是一个古老的村寨,明朝立寨时以周边水塘为围,筑寨为堡,故名城围。城围现存有明代建筑1座,清初建筑3座。这些建筑形成了一个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生活环境,是明朝立寨耕守最重要的生存环境。在现今罗定乡村中,仍有大量的以寨命名的村落。罗镜的鸭寨、船步的田心寨、太平的太平寨、围底的白石寨、附城的辛屋寨、凤凰寨、双东的罗寨、白鹤寨、黎少的寨坪、生江的旧寨、泗纶的高寨等等,都是开荒屯田所立的村寨。根据广东省罗定县《标准地名录》所载,单单在素龙镇有关寨的地名就包括竹寨、天花寨、根竹寨、石寨、勒更寨、水寨等④,这些地名的大量存在就是明罗定州立寨耕守政策的活化石。

罗定农业的繁荣带动了水利设施的发展,而后者也促进了农业的进一步繁荣。罗定州立足本土,根据山区丘陵多的特点,开发了大量的陂塘。榃滨河从河仔口开始就分级开发,沿河有头陂、二陂等等。据《罗定州志》记载:“风流岗陂在城南一里,第一步水陂在城南一里,卫筑陂在城南十五里,车滘陂在城南二十五里,百家庄陂在城东百里,石头岗陂在城西四里,河田陂在城西二里,西岸陂在城西五里,息村陂在城西五里,镇康陂在十五都。”⑤而根据广东省罗定县《标准地名录》所载,单单在素龙镇就有大量的有关塘的地名,包括琴棋塘、榕木塘、梨塘、凤塘、三叉塘、鸦塘、富有塘、阳界塘、埇塘、大灼塘、龙眼塘、新塘、官驸塘、大马塘、云岭塘……等。

罗定州水利的开发还表现在大力推广水翻车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扩大了灌溉面积。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曾记载罗定一带的水翻车农忙用于供水灌田,农闲用于舂香,称之谓“香水车”,长年可用。榃滨、新东、泗纶、扶合等山区尤多,地名至今尚存,包括万车、车田、高车、三娘车等。当时西宁县还有一种龙尾车。这种车实际上是一种螺旋运水机,明代开始传入,按照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的《制器图说一册》中的式样,由西宁木工制造。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罗定泗廉仍使用孖水车作为提水工具。

罗定的农作物种类空前繁多。据《明代华南农业地理研究》中明代华南粮食作物分布图,罗定州种植的作物包括:灿稻、粳稻、糯稻、小麦、黍、粟、大豆、小豆、高粱等⑥。罗定州的经济作物包括棉花、诸麻、芝麻、荔枝、橄榄、药材等⑦。据《广东新语》载:“罗定之罗镜、西宁之怀乡,产小马,高仅三尺,可骑行树下,名果下马。”⑧罗定物产之丰盛,亦可见证农业之发达。

明罗定州的建立促进了当地的人口繁荣和农田水利开发,后者维护了罗定州的稳定发展。明万历年间第一部罗定州志问世。该州志墟埠篇所记录的墟市多达17处,包括南门墟、雄镇墟、南平墟、素龙墟、分界墟、太平墟等⑨。同期罗定制铁、制蓝业在岭南地区崛起。泷江书院、同人书院、南征书院、连棠书院、维心堂、揆文馆兴建,明万历四十四年文塔竣工。罗定进入盛于初唐,农业、工业、商业、文化全面发展的时期。

参考文献:

①《罗定县志》卷三:户口,一八一,罗定县人民印刷厂印。

②《罗定县志》卷三:赋税,一八六,罗定县人民印刷厂印。

③陈大远:《龙乡夜话》286页,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3月版。

④《广东省罗定县标准地名录》155-175页,罗定县人民政府编,1983年9月

⑤《罗定州志》卷二,坡塘井。

⑥王双怀:《明代华南农业地理研究》第226页,中华书局,2002年5月版

⑦王双怀:《明代华南农业地理研究》第278页,中华书局,2002年5月版

⑧【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十一兽语第534页,中华书局,2010年8月版

⑨《罗定州志》卷二,墟埠。

论文作者:黄健恩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6

标签:;  ;  ;  ;  ;  ;  ;  ;  

罗定州建立对当地农业的影响论文_黄健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