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鸡蛋会飞的奥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一枚论文,奥秘论文,会飞论文,鸡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仅靠一枚小小的鸡蛋,在去年就卖出4亿元人民币,江苏鸿轩农业集团(以下简称“鸿轩农业”)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徐鸿飞做到了,而且他意图将今年的收入规模再翻2.5倍,甚至颇具野心地提出:未来几年,公司将冲击百亿销售规模和千亿公司市值。 尽管,鸿轩农业的名头目前还不如正大、德青源,但在华东地区的蛋品消费市场上,平均每交易四个鸡蛋中,就有一枚出于鸿轩农业之手。现在,这家蛋品行业的隐形冠军,正在推出一个叫做“小鲜蛋的旅程”的互联网平台,希望率先开创全新的“互联网+蛋品”模式。 小鸡蛋,大生意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鸿轩农业由徐鸿飞2008年创立于江苏南通如东县,公司最初名称为“江苏鸿轩食品”,2011年,获得首轮融资后,公司更名为现在的名称。当然,更名的本身也预示公司的战略转型,即由单纯的贸易型公司,转变成围绕蛋品为主的全产业链企业。 表面上,徐鸿飞从事蛋品生意从2008年算起,但据徐鸿飞告诉记者,他在这个行业实际已滚打了16年之久。16年前,徐鸿飞怀揣仅有的200元钱,从江苏南通如东县孑然一身来到上海,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能在上海滩找到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命运多舛,徐鸿飞并没有如期实现愿望,一次准备轻生的时候,遇到了同在上海打工的老同学,并得到了收留。后来,徐鸿飞就在上海找到了一家国营禽蛋公司做销售员,自此正式进入蛋品行业。 2002年,由于内部机制的问题,国营禽蛋公司宣布关门,被迫之下,徐鸿飞决定联合家人一起做禽蛋个体经营。对已经熟练掌握禽蛋市场游戏规则和渠道的徐鸿飞来说,在解除了国营企业那些束缚之后,反而越做越顺。2008年正式创立公司之前,徐鸿飞家族以年均4000多万元的销售额,成为上海当地的“蛋王”。 此后,江苏南通如东县为了本县经济发展,提供相关政策优惠,吸引一批本县走出的企业家回乡投资,而徐鸿飞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在家乡获得一块专门用于禽蛋生产的用地,鸿轩农业由此诞生。 从徐鸿飞个人角度,如果继续守着自己在上海市场的一亩三分地,其在上海的“蛋王”地位还可以保持,因为鸡蛋和油、盐、大米等一样,是中国人的刚需,且上海有2500多万常住人口,光是每天的鸡蛋供给都足够徐鸿飞点钱。可是,徐鸿飞并不甘心于只做终端销售,他希望沿着禽蛋产业链往上再推进一步。说白了,这一步就是自产自销。 从单纯的终端销售到自产自销,徐鸿飞通过鸿轩农业这一养殖实体,顺利进入到了产业链中上游。为了在市场上有明确的身份认知,徐鸿飞将鸿轩农业的蛋品分别以“如日东升”和“农家坊”两个品牌冠名。正是依靠当初的这两个品牌,鸿轩农业的蛋品在华东消费市场上,占据了1/4市场。但是,在高度分散的蛋品行业中,鸿轩农业所取得的市场地位是否真的名副其实? 据徐鸿飞以华东市场为例的解释,华东地区存在600亿鸡蛋规模的市场,按照主要的五大市场渠道划分——10%在以超市卖场为主的流通渠道,20%在以食品工厂为主的烘焙行业渠道,15%在电商和企业福利团购等特殊渠道,剩下的55%在农贸菜场。而鸿轩农业的蛋品则主要在以超市卖场为主的流通渠道中,也就是说,鸿轩农业主要和对手瓜分60亿的市场。但是,在这60亿的市场中,全华东超市的20%的鸡蛋是盒装蛋,还有80%为散称。所谓“在华东地区的蛋品消费市场上,平均每交易四个鸡蛋中,有一枚出于鸿轩农业之手”是指——在超市卖场中所细分的12亿规模的鸡蛋销售中,来自鸿轩农业的蛋品占其中的25%。 问题来了,在所有超市卖场的鸡蛋零售中,不仅仅只有鸿轩农业一家的产品,有名目的就有德青源、光阳、九珠、圣迪乐、华曦、洪门等等,而且都打着健康有机、绿色养殖的旗号,但为什么鸿轩农业的蛋品被消费者认同,且能取得其中25%的市场份额? 鸡蛋+互联网模式 在大农业范畴内,如同蔬菜、大米一样,鸡蛋也属刚需,但正因为刚需,鸡蛋行业的竞争者好手如云,鸿轩农业在这个热度行业中崛起、强势,必有其独特之处。按照这家企业的8年成长模式,记者发现了这家企业崛起的奥秘。 先看鸿轩农业的存在环境。徐鸿飞对记者表示,鸿轩农业首先是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蛋品行业最初的存在和竞争方式是——各地大厂和农民散户拼成一个农村合作社的方式做竞争,但由于现在国家加大对环境的保护,普通散而乱的养殖户全部被淘汰,规定每一个百万人口的县城周围只被允许一个50万只鸡左右的鸡场,其余的,国家不会再批。另外,由于中国没有鸡蛋价格指数,但鸡蛋又关系到CPI的稳定。因此,被江苏南通如东县招回投资的鸿轩农业,拥有地方许可的大牌照,同时当地也鼓励其健康发展。当然,自己如何有效发展,就看鸿轩农业自己的能力了。 根据徐鸿飞的说法,反攻产业链条中上游之后,鸿轩农业在短短8年中,前后迭代了四种商业模式: 第一个商业模式为1.0时代,也称“自行车时期”。一方面是为适应超市卖场标准规定,将散称鸡蛋包装成盒,由此改变鸡蛋销售模式;另一方面是“自筹资金+股权稀释募资”,将资金全部用于养殖场基地建设。这个阶段走了3年之后,徐鸿飞发现,相对于养殖场基地建设的动辄亿级的资金需求,自己通过股权稀释后仅仅拿到的2000多万元,根本不可能推动公司发展。鸡蛋能飞的秘密_农业论文
鸡蛋能飞的秘密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