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化的缺失与构建
杨 鑫1,夏薛梅2
(1.凯里学院教务处,贵州凯里,556011;2.凯里学院学生处,贵州凯里,556011)
[摘 要] 在世界各国的教育实习逐步走向专业化的今天,我国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却存在专业化水平不高、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化缺失的情况,表现在高师院校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标准与身份、专业素养、专业待遇、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缺失,为此,需要构建相关制度消弭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化的缺失及促进其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 教师教育;教育实习;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化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生理论联系实践、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生长的重要实践环节。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十分重视教育实习,在教育实习形式、实习时间、实习评价、实习指导等方面都形成了相应的制度和规范。
教育实习就构成人员来说主要涉及三方:大学指导教师、中小学指导教师及实习生。“‘教育实习三人组’是确保实习生顺利、圆满完成实习任务的一种实习督导、合作机制,它包括大学督导(supervisor)、中小学合作老师(cooperating teacher)和实习老师实习生(student Teacher)三方,它是人类学习的社会性体现。”[1]实习指导教师包括大学指导教师和中小学指导教师,国外对两者有着严格的区分和各自的职责要求,称呼各地也不尽相同。如“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实习指导教师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来自大学的临床教师(Field Instructor,FI),他们具有研究生学位,熟悉小学教育实践,起协调、组织、示范和帮助的作用;另一类是来自小学的实习指导教师(Mentor Teacher,MT),他们具有丰富的小学教育经验,愿意将自己的经验与实习生分享,帮助实习生专业成长。”[2]我国一般称为“双指导教师”,即高校实习指导教师与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他们各具作用。许多学者和教师调查发现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李淑萍和刘福林经调查发现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存在实习指导教师数量少、实习指导教师结构不够合理、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指导不到位、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评价没有明确的标准、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不够重视五个方面的问题。[3]朱淑琴、赵瑛认为存在指导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4]
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被单独列为一章,并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10个重大项目之一[1]。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甚至是深度融合,才能促进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2020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将进入融合、创新阶段。所以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学科教学整合模式,更好地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一、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化的缺失
(一)为什么派我去!?——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标准与身份的缺失
为什么这次实习指导要派我去?一些院校在选派实习指导教师时,有的老师询问这样的问题。那么,实习指导教师该派谁去?选派实习指导教师标准是什么?应该说,一直以来我国一些高师院校选派实习指导教师的标准就不是十分清晰;在标准不清的情况下,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派就会带有相当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有些年轻教师刚刚参加工作,没有任何教育教学经验就被派为指导教师。一些高师院校实习指导教师采用专任教师兼职的方式,这些实习指导教师对自己的身份也不认同,他们往往只是把实习指导当成一项检查任务来完成,认为实习指导只是临时性工作或者额外的工作,并不将指导学生实习作为专业工作来看待,加上实习指导教师同样要面临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考核,实习指导往往就走了形式。
(二)我该怎么做?——实习指导教师专业素养的缺失
由于实习指导教师标准的缺失,指派的实习指导教师知识能力结构各异,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一些高师实习指导教师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如何与中小学开展协调工作,如何对学生实习进行评价。往往去询问指导过学生的教师“我该怎么做”,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这实际上暴露出实习指导教师专业素养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4)外商投资企业人均产值高。2017年河北省持证矿山企业人均产值首位是外商投资企业157.5万元,其次是有限责任公司36.05万元,第三是股份有限公司32.04万元,第四是国有企业26.74万元,其他企业类型人均产值均未超过18万元。
现如今,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建筑领域高度重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而且从应用中已经了解到这种扫描技术的优点。当前,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具体包括测算土方量、建立三维模型以及测量竣工等等。同时,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必须要严格依照相关的流程进行,其一,在扫描初期完成储备。其二,在扫描中全方位采集点云数据。其三,配准核对点云信息、其四,分析处理点云信息。
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为落后,支持性的设施功能较为薄弱,接收各类信息的渠道有限且十分单一,单纯依靠电视等媒介,不能够实现全面接收媒介信息和覆盖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这直接导致了农村地区在信息接收上的滞后性和不全面性。在农忙和收获的季节,农村地区接收到的有限的农业气象信息难以及时有效地传送田间、地头,气象预警信息的预警作用受到了更大的限制。
一些高师院校缺乏对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工作的评价标准和具体操作程序,难以考核和体现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质量与价值。一些院校以教师指导的实习生的数量来评价教师的工作,这种简单化的评价方式难以考评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质量。就拿实习指导教师指导试教来说,负责的指导教师会组织学生试教2~3遍,并详细分析试教得失,甚至让实习生试教多次直至指导实习生掌握教学的基本环节直至基本熟练,而不负责的指导教师往往让实习生试教一遍即可,这中间实习指导教师付出的工作辛劳和时间有很大不同,但是最后评定工作量和报酬时却相差无几。加上部分高师院校由于经费缺乏等原因,对实习指导教师报酬未能及时给予或者不能较好地体现院校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关爱,使实习指导教师产生了“我做了有什么收获”的疑问,导致他们工作积极性欠缺。
2.中小学教育的门外汉与旁观者,心理与文化引导的缺失
安全性指标及观察时点包括:①可能发生的临床不良事件和(或)不良反应发生率;②生命体征:体温、静息心率、呼吸、血压;③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心电图和肝功能、肾功能。随时观察可能发生的临床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其他指标用药前后进行检查。治疗前正常治疗后异常者,应定期复查至随访终点。
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应然,须明确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和要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建设入手,积极推进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化建设。
(三)我做了有什么?——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评价与专业待遇的缺失
我国对教师的认识还主要是“学高为师”知识标准下的“学科专家”,还不是育人标准下的“教育专家”。“而‘教师作为教育专家’的身份理解则表达了一种后现代的知识观,即知识是人际的、关系的、境遇性的、价值有涉的。教师的知识不是客观的事实和自在的体系,它需要教师走进学习者的心灵。因而,知识具有价值、伦理的维度和教育的意向性,是成就学生的知识。”[5]这使得“师范生的专业化发展步入‘技术化’的误区”。而“教师工作具有独特的‘人文向度’和‘精神建构’使命。它不仅是一种外在的技术性职业,更应该属于一种内在的理念性专业。”[6]一些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依旧是“老三门”,而且较普遍地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情况,导致毕业生对育人缺乏深刻理解且实践操作能力较低;而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问题更为突出,仅仅依靠高校岗前培训的高等教育学等课程学习远远不能弥补条件性知识的缺陷,影响了教师的教育“伦理化”与“意义化”[7]的建构。因此,高师院校的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教育,未能建立良好的教育理想与教育情意,只是从单纯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技术的角度来理解教育;而且难以从精神的高度指引实习生将面临的实际的教育,难以指导与化解实习生在教育实习时遇到的“现实震撼”[8]与育人难题。
(四)我以后该怎么办?——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缺失
“明年指导老师最好不要派我了,干完今年就行了”,一些实习指导教师缺失专业定位和专业发展规划,干一年是一年,只是将实习指导作为一个单纯的工作任务完成。“明年我还是这样做”,一些实习指导教师陷入了单纯的“技术危机”,单纯从自己个人“实践知识”中总结,忽略了更宽与更深的理论知识学习,忽略了与中小学的联系与学习,囿于高校与个人而闭门造车。一些院校也只是单纯地不断派出教师以完成任务,并未总结教师在实习指导中遇到的问题,寻找实习指导教师共同的问题和缺点,对实习指导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规划、指导与培养;更为重要的是,一些高师院校并未建立与指导实习有关的工资待遇、职称晋升、专业发展相关的制度,实习指导教师并未因为指导实习而获得专业的发展和待遇的提升。
其次,制定类似于美国的《教育实习手册》。“《教育实习手册》是美国高校的教育学院为了规范教育实习活动,保证教育实习质量而编订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手册”,[12]对实习方方面面的事情作出了规定和指导,对大学督导教师的责任及各方面工作进行细致指导。制定国家基本要求的《教育实习规定》,对实习指导教师选拔标准、角色、工作职责要求、实习评价标准及程序等做出具体要求,使之成为实习指导教师选派的基本标准、建设标准及操作标准。
二、构建教育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化机制
我该如何指导实习生实习呢?这往往是一些年轻的指导教师所遇到的困惑。“我有一段时间就觉得很茫然,到底什么是好的指导,我的位置在哪里。我觉得整天也指导他们不了什么,大多数的时间用来照顾学生的饮食起居方面。”[9]高师院校的部分教师从大学中来到大学中去,缺少中小学的实践经历,对中小学的教育对象、教育教学、制度及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对中小学所拥有的映像是来自自己遥远的中小学时代的“非关注”与“虚拟关注”阶段以及媒体零星的报道,是中小学教育的门外汉与旁观者,难以指导实习生中小学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难以从制度与文化等方面理解大学与中小学的区别,在指导学生实习遇到的问题时不能从深层的心理与文化上给实习生合适的引导和帮助。
(一)构建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标准制度,奠定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化的基石
首先,建立教育实习的有关国家标准及制度。方增泉、张均兵认为“我国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虽有百余年的历史,但一直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实习制度和国家标准”[10]。并提出要建立教育实习国家标准,颁布《师范生教育实习规定》,建立教育实习基地等措施。丁炜也认为“国家支持性政策处于缺位状态”,应“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国家教育实习政策”。[11]我国首先要将教育实习作为申请教师资格证的必要条件以制度形式明确规定,确保教育实习的实施。
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领域深度融合产生了大量的创新解决方案,技术驱动为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如何有效地保护创新成果、激励创新主体,既是产业界的切实需求,也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
(二)建立实习指导教师专业职级制,构建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机制
1.构建实习指导教师专业职级制
在实习指导教师标准及工作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实习指导教师职级制,设立实习指导首席、中级、初级、见习指导教师,并分别对各级指导教师给予不同的经济待遇和相关的制度安排,在职称评定与晋升上与相应的级别挂钩。
建筑工程施工期间,需促进各个部门与人员之间的良好配合,明确施工管理职责落实责任制度。首先,要求工作人员进行施工原材料与机械设备的动态化管理,实时掌握资料并将其共享到其他部门,以便于开展质量的管理工作。其次,需安排专业管理人员与监督人员进行建筑工程的管理与监督,在发现问题之后立即采取合理措施解决问题,提升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效果。最后,需开展造价管理的分析工作,明确工程区域内是否存在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采取合理措施解决问题。
2.构建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评价机制
1.缺乏教育理论与精神引领,人文向度“教育专家”的缺失
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不能仅仅依靠指导的实习生数量来计算工作量,还需考评指导教师的指导质量,建立实习指导质量标准及科学的评价工作程序,并以此来评价并确定实习指导教师的待遇及职级晋升,切实确保实习指导工作质量及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发展。
3.构建实习指导教师经费保障机制
部分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由于经费的缺乏,实习指导教师未能及时获取报酬甚至有时没有报酬,实习指导教师相关待遇的缺乏使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工作的热情和动力降低。因此,高师院校需建立实习指导专项经费,确保实习指导教师相应待遇的实现,使实习指导工作能顺利且高质量完成。
(三)建立专业化培养培训机制,构建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实习指导教师的成长如果只是按教师自己总结醒悟的自然缓慢的成长方式,将是教师教育的灾难。教师专业化需要教师的自觉,更需要制度的规范与促进,需要对指导教师不断地培养及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
第一,开展入职培训。在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初期,以选派具有教育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为宜,具有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者为佳,并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可以分为几块:对学科教学法教师或者中小学教师开展学科教学知识技能培训,对中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及有关技能培训,对心理学教师或者专家开展中小学生心理知识培训等,使实习指导教师初步具备实习指导相关知识及技能,并能定期开展培训工作。
第二,建立高师院校与中小学联系制度。与中小学合作学校开展指导教师进校园、进课堂、挂职、挂班联系等方式,使实习指导教师获得丰富的中小学实践知识,同时也应及时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新动向,以便给实习生予中小学工作实际的指导。
第三,开展团队研修工作。实习指导教师团队包括了高师院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开展团队研修工作来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和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既促使高师院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利用所长解决问题,又促使双方共同进步,同时,也促进团队成员的专业发展。
高师院校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化是实现教育实习专业化的重要一环,也是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一环。弥补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化短板首先需要制度体系的构建,并以制度保证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同时也需要高师院校教师的自觉努力,以教师教育专业化为方向,积极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旭卿.美国职前教师教育实习指导策略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91-94.
[2] 陶青,卢俊勇.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角色与功能[J].比较教育研究,2015(7):38-43.
[3] 李淑萍,刘福林.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4(7):73-75.
[4] 朱淑琴,赵瑛.高师院校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4):109-110.
[5] 张玉荣,陈向明.何以为师?——实习生的知识转化与身份获得[J].教师教育研究,2014(3):75-80.
[6] 张凌洋,易连云.专业化发展视域下师范生专业伦理培养研究[J].教育研究,2012(3):110-113.
[7] 杨道宇,李栋.技术化、伦理化与意义化:教师专业化的三维内涵[J].开放教育研究,2014(5):38-44.
[8] 吕立杰,郑晓宇.实习教师“现实震撼”的表现与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8(9):9-13.
[9] 王芳,卢乃桂.教育实习中的“三角关系”探析[J].教育科学,2010(2):40-45.
[10] 方增泉,张均兵.建立和完善师范生教育实习国家标准[J].北京教育(高教),2013(2):30-32.
[11] 丁炜.师范生教育实习课程改革:问题归因与实践对策——基于上海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个案调研[J].课程·教材·教法,2012(3):112-117.
[12] 龚冬梅.美国教育实习的经验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3):40-43.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9)07-0061-03*
*[基金项目] 凯里学院2014年“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ZRJPJ201401)。
[作者简介] 杨鑫(1972—),男,贵州凯里人,凯里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教授;夏薛梅(1973—),女,湖南醴陵人,凯里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 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