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与“现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电影自诞生开始,就承载着人类的历史记忆,并以形象的方式综合地反映着社会现实。和普通的思维方式不同,艺术的思维方式是通过想象、联想和直觉进行的,同时融合充沛的情感色彩。因此电影的表达除了有意识地传播各种观念之外,还无意识地表露着当时的社会整体状态,其中的情节和角色无不是现实状况的变形和夸张,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射和反映着现实关系。如果将科幻电影中虚拟的怪物形象连接起来进行比较,再与现实中的社会政治经济规律结合,就会发现隐藏在其中的各种不自觉的影射、隐喻和象征。 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社会也发生了一个深刻的转变:由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转向了垄断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产生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导致垄断。”①生产集中是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集中有利于克服利润率平均化的障碍和摆脱周期波动的影响,同时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形成了庞大的垄断组织结构:从卡特尔、辛迪加到托拉斯,垄断的范围从一国扩展至全球,进一步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争夺垄断利润创造条件。在其后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工业也达到了技术和表现水平的阶段性高峰,怪物的形象开始登上了银幕。 除去一些纯商业性质的怪物科幻片,如《外星人》(1982)、《星河战队》(1997)、《安德的游戏》(2013)等外,科幻片中的“怪物”形象往往以高度凝练的形象,蕴含对当时到今日世界最根本的现实——垄断资本主义的变相描述。从科幻片的怪物形象出现的频次来看,最多的依次是美国、日本和韩国。电影中的各种形象都是意象,是现实生活和现实关系在人脑中进行了主观改造后的再现。毫无疑问,怪物形象的出现和这些国家发展的现状有关。1931年美国电影《科学怪人》是最初引起强烈反响的科幻恐怖片之一。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科学家想要创造一个生命,于是找来人体残肢和大脑,并利用电力制造出了一个活的人体,而这个组接而成的怪物逐渐变得不受控制,逃离了实验室,开始虐杀人类。本片构想的简陋在于将人视为肢体组接的结果,但这种设想只解决了肉体的机械组合和基础的动力来源,却无法解决这个完整的“人造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性及社会性方面的问题,因而这个被想象制造出来的怪人,就有了一些不可捉摸的地方,比如他的人性(精神性)是怎样的?他是如何认识自己的?他和其他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表面上,《科学怪人》中的这个怪物角色似乎表现了工具理性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机械化大生产下的异化劳动,人的精神被压缩,仅仅以肉体、血肉为特征,而泯灭了内在的精神属性。但假若我们放弃这些表面的特征,进入到怪物形象的结构方式和动力来源的探讨时,那么结论就非常不同了:老科学家用来解决怪物肌体的动力来源还是当时的最先进动力——电力。可见这个怪物其实是机械化和电力化结合的产物,而机械化生产与电力化生产正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革新)的标志和基本生产力的基础。同时,这种组接方式,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时在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展开的垄断组织结构:“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的企业的过程进行得非常迅速。”②在垄断的最初阶段,企业的联合是以比较松散的方式进行的,从最初的同业公会、企业同盟到卡特尔组织的转变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企业之间以协议为基础的联合(资本集中)而构成的垄断利益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个别企业同顾客之间的直接关系被取消了,企业的商业独立性随之逐渐消失。对产品销路的统一控制必然促使商业资本加入到联合体中,于是出现了组织结构更加紧密的辛迪加:“通过消除企业的商业独立性,由一个单纯按照协定建立的团体变成一个商业单位的卡特尔,被称作辛迪加。”③这种垄断联合反过来促进了银行资本的发展,银行在产业资本联合的基础上不得不扩展自己在产业领域的活动范围。这些垄断组织结构的区别仅仅限于程度,在本质上,它们都是资本主义资本集中的结果。很显然,《科学怪人》中人造新生命体——“怪物”的构想带有垄断资本主义早期的特点:资本的垄断还处于初期的松散结合阶段,虽然已经开始有企业之间的协议,但销售和生产基本上还是独立的,因此怪人的躯体协调性差,缘于各个部分的结合程度不够高,作为躯体(垄断共同体)的各个部分(企业)之间还存在比较清晰的界限,还保留着自己相对独立的状态。而作为一个完整协调并且内部没有矛盾的生命体(垄断共同体)的怪物形象,只有在下一个历史阶段才会在艺术作品中出现。 1933年的美国电影《金刚》讲述了一个虚拟的故事:导演丹尼汉姆带领摄制组来到一个小岛,女主角安妮被金刚虏获,船员奋力营救安妮,金刚追到海边,被导演打伤并运回国内展出,但在展出的时候金刚挣脱了锁链,奔上街头,在杀害了许多无辜者后,它找到了安妮,带着她爬上了帝国大厦。最后安妮得救,怪物金刚被消灭。本片被誉为怪物片的鼻祖有一个重要原因:之前虽然有科学怪人这个形象,但毕竟不是一个内外都足够完整的形象,也没有强大的独立行动能力,而《金刚》的出现才正式宣告了完整的怪物形象出现。片中导演丹尼汉姆形容金刚:“既不是动物也不是人,而是巨大的、恐怖的、全能的东西,以死亡的恐惧支配着人们。”说它是怪物是因为它的行为非兽也非人,非兽表现在它具有一定的智能和自主性,非人是因为它没法融入人类社会,无论是体积还是生活方式都和人类不一样。从这个角度来看,它和之前的科学怪人形象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区别:科学怪人还是松散组接的整体,而金刚则是内在协调的生命体。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垄断资本主义在度过了初级阶段之后的情形:随着生产(产业资本)、商业(商业资本)和信贷(货币资本)领域的联合程度增高,对市场进行全面垄断的巨大的、几乎全能的垄断组织——托拉斯出现,随后进入“金融资本”的时代:“生产集中;由集中而生长起来的垄断;银行和工业的融合生长——这就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历史和这一概念的内容。”④这个时期的垄断组织不仅成熟起来,而且内在各个部分(企业或者部门)由于高度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反映在金刚这个形象上面则呈现为一个内在系统完整的自然生命体。 影片没有淡化金刚对人残酷虐杀的过程,甚至是颇为玩味这些暴力的镜头。如果说在《科学怪人》里面,我们看到的还是单个的怪物,其他都是被他杀害的弱者对象,到了《金刚》里,则出现了多个和金刚类似的怪物。表面上,金刚作为怪物和女主角的温情剧及同怪物之间的血腥搏斗,是电影公司为了博得观众的好感而设置的情节,但从更深的层面来看,似乎又有所指。最为明显的问题是:为什么不是以金刚逃走或者逃回原来的地方,而是以它的死亡为结尾?要思考这个问题还是得回溯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的情况。随着垄断资本的发展,生产社会化发展的需要日益迫切,使得国家不得不直接参与到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同时,也迫使垄断资本的运动不能不依赖于国家。在1914-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促使垄断资本主义朝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而过去的以私人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联合而形成的一般意义上的垄断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则形成了一种对立关系,正如《金刚》的最后,国家派出了国家机器(飞机)绞杀金刚,因为它已经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与此前的垄断方式比较,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更为稳定,形成的是资本运动全过程的联合,而不再是资本的某些方面的结合,因此国家垄断资本的力量更甚于过去的一般意义的垄断资本,并且国家垄断资本还需要负责维护整个资本主义环境:既要在必要时采取某些缓解社会矛盾的措施,又要在必要时从整个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某些造成资本市场混乱的垄断资本家或资本集团进行抑制。展现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是从最早金刚和丛林中的另外一些与它类似的怪物进行厮杀,到金刚对弱小人类的杀戮,到电影最后,国家力量展开对金刚的消灭行动。伴随着金刚的死亡,这场混乱和杀戮才告终结。这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从垄断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个过程的形象化描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须的过渡点,不过这种财产不再是各个相分离的生产者的私有财产,而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即直接的社会财产。”⑤1958年的美国电影《幽浮魔点》创造了一个新的“怪物”——胶水状的透明的强酸物质从天而降,黏在人身上渗透和腐蚀人体,进而吞噬掉所有黏上的人。1988年翻拍的新版剧情告诉观众,这个怪物是人造的,是美国军方生物战实验的产物。“怪物”的特点是每吞噬一个人就变得更大,任何人被吞噬进去,就被同化,变成了胶水状。这样的怪物形象来源是什么呢?将《科学怪人》的固态机械组接、《金刚》的整体智能化同《幽浮魔点》中胶水状的、半液态怪物的融合方式进行比较,从形象上来看,前两者是可以辨别的,而《幽浮魔点》中的怪物演化为找不到首尾的透明的事物,除了越变越大的体积之外,没有一个核心可以被确定。这种怪物结构上的质变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垄断联合进入到托拉斯阶段的情况:垄断利益共同体建立起来,银行资本作为连接不同企业之间的粘合剂,同时也作为贯穿整个垄断组织并不断延伸的力量,克服了垄断早期内部组织不够灵活的弊病,造成了产业之间及产业与银行之间更加严密的关系,“金融资本”由此产生:“生产的集中;从集中生长起来的垄断;银行和工业日益融合或者说长合在一起——这就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历史和这一概念的内容。”⑥这个浑然一体的巨大联合体,其唯一的目的就是不断扩展、吞并,变得更大。影片中有一个情节,女主角简和家人坐在电影院里观看恐怖电影,片中片的画外音是“我会控制整个世界!”这“正像资本本身在其发展的最高阶段上变为金融资本一样,资本巨头、金融资本家也合于一身,越来越以支配银行资本的形式支配整个国民资本”。⑦在这些控制手段中,股份制是资本集中的基本工具。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产生导致了两种情况:(1)进一步促进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资本的集中:“一个大资本家,如果能够支配一个或几个公司的大量股份,他就有办法把数倍于他自己所拥有的资本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⑧(2)企业集团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虽然这种股份所有权本身是和生产的控制与指挥相脱离的,但拥有充分大量的股权,却带来对多倍规模的生产的控制。”⑨由此可以看到,股份制这种金融的手段可以使得资本集中更加迅速,同时又减少了垄断及扩张的阻力。显而易见,如果说《科学怪人》中的怪物和《金刚》中的形象塑造还体现着资本垄断早期的组织形式(企业同盟—卡特尔)和垄断中期的组织形式(托拉斯)特点的话,那么《幽浮魔点》则已经接近于垄断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帝国主义时代的结构特点。 伴随着资本垄断的发展,在冷战后期陆续涌现出了一批经典的科幻怪物电影。1979年美国科幻电影《异形》第一集创造了当代科幻片经典怪物形象。影片讲述宇航员在外星球上发现了高等生物的遗迹,一名宇航员被孵化出来的外星后代粘附,将其带回了飞船。这些外星后代的造型很像恐龙,卵生,有头、尾巴和四肢。影片中的怪物形象不仅仅是黑色的、和人类形象迥异的怪物,还有一个介于人和怪物角色之间的角色——生化人船长。影片第83分钟,在宇航员和外星生物搏斗的过程中,船长作为生化人身份曝光,被船员打烂,接上电源复活后,生化船长说:“指令就是把异形带回去,这是第一优先,其他的都不重要。”船员问如何杀死异形,船长回答说:“杀不死的。你们还不知道它是什么,对吧?完美的有机体,构造和攻击能力都很强。”船员又问:“你很崇拜它?”船长回答:“我崇拜它的纯净,强者生存,不被良知、悔意和道德所左右。”在这里就出现了两种非人的东西——作为怪物的外星生物和崇拜这种外星生物的人造物“船长”。它们分别指代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安排一个生化人船长的角色?我们沿着帝国主义的路线梳理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会看到在进入垄断资本高级阶段(帝国主义)的同时,出现了与之伴随的一个政治经济领域的产物——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此时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作为国有垄断资本的人格化而存在的,目的是要维护整体的基础——垄断资本的利益。“国家作为真正的总垄断资本家,直接参与到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⑩国家和垄断资本的关系就类似于生化人船长(人格化的掌控者)和怪物异形(庞大的、内在结构严密的垄断资本)之间的关系。 资本主义经历了自由竞争—垄断—帝国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将走向什么方向呢?威廉·罗宾逊在《全球资本主义论》中提出“全球经济”概念,他认为:“世界经济和全球经济之间的决定性区别在于生产过程本身的全球化,或生产和积累的全球循环的出现。”(11)这种跨国化的发展“不仅包括经济活动跨国界的地理扩张,而且还包括这种国际上的分散的经济活动的一体化”。(12)这意味着世界经济体系的重组——分工运作的分散与功能的一体化结合,事实上就是全球资本主义依赖垄断联合体和金融的力量控制世界。 20世纪70年代,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后,资本主义又有新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1)垄断企业规模扩大,巨型垄断公司不断涌现;(2)混合联合大公司成为现代垄断企业的核心;(3)20世纪90年代前后,跨国兼并成为垄断企业增强垄断实力的重要途径。1982年美国科幻恐怖片《怪形》提供了一个更加细微的当前垄断资本主义的图谱。影片讲述挪威科考队员炸开冰层,找到了十万年前降落在地球上的外星飞船,外星生物复活,杀死了队员,被外星人细胞入侵的一条狗跑了出来,进入美国科考队营地。影片中的怪物不再是物理性的侵入方式,甚至不需要有具体的怪物在场,只要有伤口就可能被感染,然后在生物体内部进行细胞转换。怪物细胞吞噬正常的细胞,然后复制正常的细胞,直到变形前,被感染者都不会感觉到变化。科考队医生布莱尔写道:“它可以在无数个行星上模仿无数种生命形式,它可以在任意时间变成他们中的任意一个。现在它想要变成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了,它需要独处,并接近它要吸收的生命形式,就像在黑暗中袭击猎物的变色龙。”由此,我们发现这种新怪物存活和繁衍的方式:通过感染的方式使得寄主变异,改变的是其形态和功能,但不改变一些基本的组织结构(变异体的内脏还是保持了原状)。 《怪形》最让人惊骇的情节有两个:(1)变异人会想方设法和另一个活人粘合在一起(金融资本,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的融合与渗透。进而银行垄断资本通过“参与制”控制工业垄断企业)。(2)血检的时候,变异者的血液活动起来,躲避烧热的针,并随之唤醒,开始变异和吞噬活人,这说明每个细胞都是活体。在经济结构中什么事物是相对独立,并且可以植入、渗透各个肌体(各种垄断资本结构),实现某种紧密的结合——股份制。股份制是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连接的直接手段,“直接”意味着产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甚至不需要通过人事参与就能相互渗透,以更紧密的方式联合在一起,这正是金融资本的内在要义。这种相互渗透融合的资本联合方式引起的不仅仅是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结合,同时也造成了作为整体的变化——从个人企业到股份公司,这个变化过程中展现出了资本的二重性(从产业资本到货币资本)。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1986年美国科幻电影《变蝇人》,导演柯南伯格以基因融合的概念详细描绘了男主角转变为苍蝇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男主角都具有双重形象/身份属性:人—苍蝇,这两种形态相互联系和朝着苍蝇的方向转化,只要还没有完全成为其中的某一种,都会让人产生恐惧和憎恶感,因为这两种形态如此不协调,却又如此紧密地联系和融合在一起。 在《异形》之前,怪物和人的界限很清楚——来源不同、形态不同、功能不同。后来怪物和人的界限开始模糊:怪物细胞、组织或基因进入到人体后爆裂而出(《异形》(1979)、《捕梦网》(2003))或者在人体内蛰伏一段时间,然后引起人的变异(《变蝇人》(1986)、《撕裂人》(2006)),也就是说出现了一个从人到怪物的单向的转化。然而到了1996年的美国电影《异种》,通过基因技术,人和怪物的界限基本上被抹除掉了:人和外星生物基因结合诞生的“西尔”杀死任何一个人之后,都会变回人的形状,这就意味着出现了一种人和怪物形态的双向转化——不仅是人转化为怪物,怪物也可以随时转化为人。类似的还有2015年的《天魔异种》(也译《孤海魔怪》,Harbinger Down)等一系列的科幻片。“在金融资本中,所有部分的资本形式都联合成为一个总体。”(13)不仅如此,金融资本意味着资本的动员,即资本向虚拟资本以及向资本化的收益凭证(股票)的转化。由于这种虚拟资本往往只存在于计算之中,和现实中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离,同时“这种信用货币会由单纯的商业流通进入一般的流通,并在那里作为货币执行职能”。(14)我们看到,虚拟资本既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产业资本,同时又时时刻刻扮演着货币职能角色,参与到整体的资本运作之中,这种资本的存在方式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和迷惑性。面对资本帝国的这种特殊的历史,科幻片在怪物的起源和形态的描述上,也就有了一些新的开掘。 1986年的美国影片《杀出银河系》中的怪物则似乎是介于有形与无形之间。影片情节表面上和《异形》类似,讲述宇航员在外星球发现了一个金字塔形的建筑,并不小心释放出了其中有害的东西。影片的“有形”表现是其中一些怪物有着和《异形》和《撕裂人》类似的形态和攻击方式:狗头怪物用触角上的硬爪刺入人体吸血,菱形的怪物不是一个整体,但它对人的肢体进行攻击,被切断的肢体上出现很多像蜈蚣一样的昆虫,吸血之后长大,而人死之后会成为没有内脏血液的复制人。从怪物的吸血和依附性来看,很像资本主义早期殖民主义的特点,从复制人的角度看,则影射到了金融资本的空心化问题,而从精神混乱的自我毁灭来看,则是无形的资本主义法则作用的结果。 随着历史的发展,在这种无形怪物的起源上,后期的怪物科幻影片则挖到了更深的层面。2006年,美国电影《迷雾》中虽然出现了众多怪物,但事实上,这些怪物都只是变得异常庞大的现实中的昆虫,更重要的是,这些怪物起源于美军CMP部队箭头计划(导弹防御计划)失败,释放出来的雾弥散在空气中,被笼罩在雾中的昆虫和动物就变得庞大无比并开始吞噬人。而一旦这种雾散开了,一切事物就恢复了原状。与其说这些吃人的怪物是被造出来的,不如说它们是在有害物体影响下生成的。正如投资银行之于普通意义上的银行,或者说股票之于普通货币,它们的体量、功能、追求的目的都不一样了。投资银行和股票都脱离了普通的借贷和流通功能,是资本金融化程度提高之后,形成的以追求超额利润和创业资本为目的的极其灵活而庞大的金融资本机构和手段。我们可以将它们视为在金融化经济环境中生成的新的资本载体,因为它们同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的脱离所造成的虚拟性,要消除它们对整个经济秩序的威胁,就得首先消除或者改变过度金融化的资本主义趋势。 作为后起之秀的日本经济崛起之后,也拍摄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科幻电影。1954年日本东宝电影公司推出了一部著名的科幻怪物片《哥斯拉》。本片后来被续拍和翻拍过28次,而让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1998年由美国翻拍的版本。不过这一系列片之中最能展现其历史内蕴和时代特征的还是1954年的第一部《哥斯拉》。有一些针对哥斯拉的研究将这个角色视为核试验恶果的隐喻。哥斯拉这个怪物是一直存在于传说中的事物,和电影里同时出现的三叶虫一样,与其说它们是被核能“制造”出来的,不如说是被“唤醒”和“再造”出来的,而唤醒和再造它们的是核能——“二战”后最新的能源。第一只哥斯拉不仅是被核能唤醒的,而且它还能从嘴里喷出“核放射能火焰”,对人类构成巨大的威胁。这种“原子吐息”和古代神话故事里的怪兽喷火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前者是工业化时代后期新能源的产物,后者是资本主义时期之前的基于自然现象的神化。 在《哥斯拉》之后,日本电影还出现了很多诸如恐龙和怪兽之类的怪物形象,但都脱不了哥斯拉的影子,直到2010年,日本电影《寄生兽》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寄生生物和寄生方式:和西方后期科幻片中的怪物不同——寄生兽没有占据大脑,而是占据了手,并且寄生生物和寄主还可以进行交流,甚至一起合作打败了其他寄生兽。美日对比,美国恐怖片里寄生物与寄主的关系基本上是水火不容,它外在于人体,与人相对立,或者吃掉人、占据人,抑或像美国电影《异形》里那样,暂时寄生在人体内,但最后还是撕裂人体、破坏人体。总之,美国科幻片中的怪物和人体的边界很清晰,哪怕是《撕裂人》里面,怪物后代进入人的大脑,与人脑合二为一,也是通过完全控制人而达到目的,不会像日本片《寄生兽》里那样—— 一个人的躯体上同时存在人的意识和寄生兽的意识,并且两者还能和谐共存。 这种特殊的怪物形象如果放到现实来看,则和日本独特的资本垄断形式有关。日本在19世纪70年代明治维新后,于20世纪初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封建时期的大商人在发展成为近代垄断资本——财阀之后,仍然保留着封建时期的特征:“财阀的企业经营,一般都是以家族总公司为中心的所谓‘家族总公司——直系公司——旁系公司’的特殊持股关系,结成为‘家族康采恩’的形式。”(15)这种组织结构上的“宗法式”的资本集中,产生出一种新的资本主义企业模式:以封建伦理驾驭的资本运作,两者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在《寄生兽》中,男主角新一身体里面的寄生兽与它和平共处,甚至产生了感情,是因为寄生兽通过他的血液获得营养,两者处于密切的共生状态,这就类似于日本垄断资本集团内部的宗法式结构:“在日本体系中,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间的合作被理想化地看作是‘母公司’和‘子转包合同商’之间的‘家庭关系’,因此达到比较紧密的程度,以致‘公司之间的严格界限变得非常模糊’……”(16)这种“内在的特殊的”联系方式的结果不是寄生物和人的绝然对立,而是某种程度上的“和解”,在影片中,男主角新一就是这样从已经变成怪物的“母亲”手下逃生的。 但再强大的垄断也无法完全杜绝自由竞争的情况,因此除了男主角新一和小右之外,还有其他的垄断机构与之抗衡,而且因为封建血统的内在性,日本垄断资本企业的缺陷也就很明显:难以抵御变化多端的资本市场,冗余的部分不容易迅速消解。在男主角身上很明显:电影演到一半,他就死了,后来是占据了他左手的寄生兽钻回他体内,修复了他的心脏,才让他起死回生。其他的寄生兽,只是借用了人的身体,随时可以爆裂而出,成为恐怖的攻击性的触角。其中杀伤力最强的寄生兽,是五个寄生兽同时寄生在一个人的躯体内,他的头是一个寄生兽,身躯是一个,手是一个,腿是一个,最后还能再长一个头出来。如果用企业模式来对应,可以看到当下日本企业康采恩形式的普遍化:金融、贸易、生产等等部门结合于一体,这种新模式,就是用来对抗旧模式(宗法伦理与垄断资本主义的结合)的,而在电影里,这个五种寄生兽于一体的怪物则是用来消灭男主角的,但最后结果是男主角新一和小右战胜了五兽怪,也就是说,宗法伦理与垄断资本主义结合的模式在日本战胜了纯粹的垄断金融资本主义模式。 与日本类似,20世纪70年代韩国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奇迹,形成了类似于日本类型的垄断资本及财阀。2006年上映的《汉江怪物》中的怪物形象就是和韩国的政治经济结构状况相适应的产物:高度垄断的纵向一体的托拉斯资本集团就类似于影片中庞大的怪兽。然而同美国和日本科幻电影中的怪物有着两个方面的明显区别:(1)怪物的来历;(2)怪物的繁殖方式。从第一个方面来看,片头交代:2000年韩国荣山美军基地,美军上级要求韩国下属把甲醛倒入下水道,引起了汉江污染,导致物种变异。这段情节影射了从冷战至今美国对韩国经济和军事的扶持(控制),尤其是在经济方面,垄断大企业在朴正熙高度集中的军政府统治下迅速发展,其中美国的经济影响随处可见。第二个方面,影片里只有一只怪物,而并没有出现其他与之类似的庞大的怪兽,甚至也没有出现它的后代。这事实上是《汉江怪物》和美国及日本科幻怪物片的差异所在。联系现实来看,韩国的经济发展并不是内在平衡的,而是一家独大,比如三星集团,其他小公司无力抗衡,于是就造成了垄断大公司的快速发展与私人中小企业的萎落现象。一家独大的结果就是没有产业基础,产业拓展和后续也都乏力,如果这家企业垮掉,就只有再次通过“国家营销”策略甚至借助于国外的资本力量重新扶持一家新企业。因此作为续集,即将上映的《汉江怪物2》也就只能重新再造一个怪物来延续故事了。 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中指出:“政治经济学从商品开始”,“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可是这些关系总是同物结合着,并且作为物出现”。(17)从自由竞争到垄断再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当下的混合联合跨国垄断,其中贯穿着越来越充分的金融化和虚拟资本的参与,展示了一个生产社会化逐步加深的过程,而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也与日俱增,愈演愈烈。“物极必反”“反者道之动”(《老子·四十章》)。(18)当这种生产社会化程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同时资本主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就会逐渐促成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占有,这就是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发展的过程。 “虚拟”与“现实”互为表里,经济领域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促成了政治领域中社会关系的变迁,从而推动了文化思想领域中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的变化。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作品高于生活之处就在于通过“虚拟”(符号和形象)来反映现实中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变化。科幻电影中虚拟的怪物形象,是对资本帝国阶段以来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时期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尖锐矛盾的影射和概括,甚至可以从生产社会化促成生产关系的质变中,探测到人类未来世界社会现实的形态特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19)生产资料社会共同占有和生产关系的平等的大同世界,是人类历经几千年的社会生活实践和当时的历史现实所总结的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由之路。在此,我们似乎可以从美、日、韩等国科幻电影怪物形象的演进中,得以知悉未来世界人类历史发展的走向。 注释: 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列宁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8页。 ②同①,第584页。 ③[德]鲁道夫·希法亭《金融资本》,福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29页。 ④⑥同①,第613页。 ⑤[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95页。 ⑦同③,第253页。 ⑧⑨[美]保罗·斯威齐《资本主义发展论》,陈观烈、秦亚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84页。 ⑩吴树青等主编《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第254页。 (11)[美]威廉·I.罗宾逊《全球资本主义论:跨国世界中的生产、阶级与国家》,高明秀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 (12)同(11),第17页。 (13)同③,第265页。 (14)同⑤,第454页。 (15)樊亢等编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310页。 (16)[意]杰奥瓦尼·阿瑞基《漫长的20世纪》,姚乃强、严维明、韩振荣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20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页。 (18)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23页。 (19)王云鸥注译《礼记今注今译》,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第192页。标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有机构成论文; 市场垄断论文; 美国金融论文; 怪物电影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金刚论文; 帝国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