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璇 何丽琴 黄国莲
(东乡县人民医院儿科 3318000)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645-01
新生儿采血标本化验一般采用外周静脉和股静脉,但股静脉采血一人操作较困难,对患儿刺激易哭闹,排尿破坏无菌区域,而且暴露肢体范围广,易着凉,家长不理解,桡动脉采血避免了上述缺点,只要熟练掌握解剖位置,穿刺技巧,是一种简单,安全,易于观察的采血方法,我科自2013年以来,结合实际采用桡动脉采血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新生儿185例,其中新生儿窒息35例,肺炎76例,脐炎21例,高胆红素血症53例,年龄在出生30分至28天,均采用桡动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167例,成功率为90%。
2 穿刺方法
2.1 用物准备 注射盘内放一次性10ml注射器、5.5号针头、0.5%碘伏、棉签、无菌纱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选择穿刺部位 ①目测法:左手握紧患儿待穿刺手部,将掌面朝上并尽量背曲,充分暴露掌腹部,在腕中纹的桡侧约1/4处,动脉上方与第1腕横纹至第2腕横纹之间交叉处作为穿刺点。②指压显露法:腕部下方垫小巾使手腕仰伸约45度,左手大拇指腹在腕横纹处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力度使局部皮肤变苍白,按压时间2S,反复2-3次,桡动脉逐渐充分暴露,在血管上方以15度角进针。③一字定位法:将小巾垫于患儿手腕处,将掌面朝上,背曲,右手食指腹触摸桡动脉,在动脉搏动明显处的中央沿血管走向压“一“字,行指甲印作为定位标记,右手持针,在一字标记下端与皮肤呈45-60度角进针。
2.3穿刺
常规消毒皮肤,范围大于5cm,待干后右手持头皮针进针,见回血后左手固定针翼,右手抽取血液至所需量,如果不见回血,可缓慢退针,有可能穿过,仍无回血,可探及桡动脉,需触摸搏动后调整进针深浅度。采血完毕后用棉签头按压穿刺点,无菌纱布加压5-10min直至凝血,如果需做血气分析,需准备相关用物,穿刺方法同上。
3 体会
桡动脉解剖位置表浅, 与周围组织紧密, 易于固定、按压, 可避免血肿形成, 动静脉分开, 不易误采静脉血, 穿刺成功率高, 而且避免暴露, 重复性好,穿刺时速度要慢,不易刺破对侧动脉壁,且在穿刺时掌握正确的解剖位置穿刺极易成功。在临床实践中穿刺针和皮肤的角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患儿的胖瘦和桡动脉的粗细、深浅而定。通常体重低的新生儿桡动脉越细越表浅,穿刺角度就越小,反之穿刺角度相对较大。熟练掌握此项操作技术,不仅减轻患儿疼痛,减少家长的担心,更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护理质量,提高满意度。
论文作者:张璇,何丽琴,黄国莲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桡动脉论文; 新生儿论文; 患儿论文; 动脉论文; 皮肤论文; 棉签论文; 左手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