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与思考_银行论文

银行信贷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及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银行信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国家确定国民经济增长目标为8%,四川省为9%。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资金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无疑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最近,成都、泸州、攀枝花、 遂宁、 广元和达川六市地人民银行人行对本地区近10年来信贷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因素以及今年以来信贷投入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1997年六市地GDP占全省48.5 %,金融机构贷款占全省43.5%。六地市中有经济较发达的中心城市(成都),也有工业较集中的中心城市(如攀枝花),还有经济发达的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如广元、达川、遂宁)。结果表明:信贷投入的大小与经济增长的高低紧密相关,10年来六市地经济的高增长主要依靠信贷的高投入支撑。因此,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实现全年全省9 %经济增长目标,必须保证信贷的适时适度合理投入。

一、近10年来六市地信贷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特点

1987—1997年,六地市信贷投入年均增长20.8%,同期GDP 年均增长11.5%,信贷投入增幅超过GDP增幅9.3 个百分点。 其中1989 年和1990年六市地金融机构贷款分别增长17.2%和20.6%,而GDP 仅分别增长3.2%和6.6%,增幅差均为14个百分点;1993年六市地金融机构贷款增长22.8%,GDP增长16.6%,增幅差为6.2个百分点,上述三年分别为信贷投入与经济增长差距最大和最小的年份。(详见图表)

从图中可以看出:1987—1997年,这10年间国民经济发展经历了两次较大的波动时期:

四川省六地市GDP与贷款增长趋势图

1.第一波动时期为1987—1990年。1987年,中央银行在1986年采取“稳中求松”的货币政策基础上,针对全国开展的“双增双节”运动,采取了“紧中有活”的货币政策,通过改进贷款管理、加强季节性调控、“清仓挖潜”、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压缩乡镇企业贷款等措施,整个国民经济出现了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据统计,这期间六市地全年度贷款增长18.4%,GDP增长11.8%,工业总产值增长14.1 %。 进入1988年,国民经济运行受投资、消费双膨胀的影响,同全国一样,六市地经济运行达到本次经济周期的顶峰,全年贷款增长19.2%,GDP 增长12.3%,工业生产、投资、市场销售分别增长25.5%、26%和31%。 8月份还发生市场抢购导致挤提储蓄存款,储蓄存款出现了近几年来少有的负增长。对此,中央银行采取了由“松”到“紧”的货币政策,并在第四季度根据中央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方针,采取了货币信贷政策和财政政策紧缩的双紧措施,对1989年信贷总量起到了强有力的收缩作用,并直接影响全年国民经济的运行。1989年六地市贷款增长17.2%,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 其中固定资产贷款和商业贷款分别比上年下降15.4和3.9个百分点, 直接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29.5和22.6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近10年中唯一一次负增长)。全年GDP仅增长3.2%,比上年回落9.1 个百分点,六市地国民经济运行滑入了谷底。

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急剧下降的情况下,由于前几年投资膨胀所形成的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调整,众多企业不适应市场急剧变化,导致产成品严重积压,企业拖欠上升,工业生产速度下降。此时资金的大量注入已经不能使经济快速走出谷底。据统计,1990年六市地信贷投入增长20.6%,增幅超过1988年,而同期GDP仅增长6.6%,为10年来资金投入与经济增长差距最大的一年,这种反差在工业生产运行中表现最为突出。统计资料显示,六市地当年工业贷款增长24.4%,为10年间工业贷款增幅偏高的年份,而同期工业总产值仅增长8.5 %,为10年间工业生产增长最低的一年。全年GDP仅比上年增长3.4个百分点。

2.第二次波动时期为1991年——现在。这次波动时期共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1—1993年。1991年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是以治理整顿为主,并在治理整顿中求发展。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优化信贷结构、盘活资金存量,在信贷政策上扶优限劣、有保有压,继续帮助企业清理因产品销售困难、积压严重而造成的“三角债”,六市地国民经济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资金投入继续增加,生产回升,市场转暖,工业生产逐步走出低谷,全年六市地贷款增长29.6%,而投资、市场、工业生产增幅分别比上年高出23.8、8.0和9.5个百分点,GDP增长达到12%,比上年高6.6个百分点。这一轮经济启动在邓小平南巡讲话、 中央相继出台一系列加快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后得以迅速发展,并在1993年上半年达到顶峰,经济出现过热现象。与此同时,经济秩序较为混乱,一些地区乱拆借资金、乱集资和乱提高利率,导致银行资金大量分流,储蓄存款急剧滑坡,内地资金纷纷流向沿海地区,银行出现支付困难。至当年6月末,六市地金融机构存款比年初仅增长9%,低于同期增幅11个百分点;经济运行方面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市场活跃,由于开发热、房地产热造成固定资产投资创纪录增长88.8%。为了遏制经济过热,中央决定从7月份开始,加强宏观调控, 整顿金融秩序,清理违章拆借、制止各种非法集资,并连续两次调高利率,并对三年期以上储蓄存款实行保值。到年底,整顿取得阶段性成果,过热的经济开始降温,过乱的金融秩序得到治理。六市地全年贷款增长26.8%,加上其他融资渠道扩大,注入资金增多,全年GDP增长16.6%,是近10 年来的增长高峰,这一年也是六市地金融机构信贷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差距最小的一年。

第二阶段:1994年——现在。从1994年开始,中央银行一直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增多,中央银行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及时地避免了由于信贷投放的大起大落带来经济运行的急剧动荡。 1994 ——1997年的4年间,六市地信贷投入增幅缓慢回落到20 %左右的增幅水平,而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工业生产增幅也缓慢回落,1997年分别降到18.2%、16.2%和14.4%,期间GDP 增幅逐年降低,年均下降仅为0.9个百分点。经济金融运行趋于平稳态势, 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效果,国民经济运行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的目标。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利用TSP软件包对1987—1997年共11 年六市地金融机构贷款(DK)增幅与当年GDP 增长率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以下公式和结论:

GDP=0.4272145+0.5220327 * DK

经检验测算相关度为0.929,说明两者高度正相关。 (注:这里各年份的GDP和DK值为以1986年为1,分别加上1986年以后各年份GDP 和DK的增幅。)

结论:1.转轨时期,六市地经济发展走的是速度型的路子,经济的高速增长需要资金的高投入。在其它融资渠道狭窄的情况下,经济的高速发展只能依靠信贷的高投入来支撑。

2.尽管资金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如果其经营机制不转换,适应市场的能力差,那么资金的高投入未必能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这在1989—1990年六市地的工业发展中表现最为突出。

3.10年间两次大的经济波动反映出,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逐渐增强,经济的繁荣周期也随之延长。但各地区仍存在较大的差异,从今年预测来看,经济较发达地区能够完成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而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完成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普遍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影响今年六地市信贷投入的主要因素及特点

通过对10年来信贷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今年我省GDP增长要实现9%的目标,离不开银行信贷的强有力支持。截止今年上半年,全省金融机构贷款增长6.8%,GDP增长8.5%。 从六市地的情况看,成都、攀枝花和遂宁三市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分别较年初增长5.4%、7.8%和4.2%,GDP分别增长8.8%、4.2%和6.3 %,通过努力,三市预计均能分别完成10%、6%和9%的经济增长目标任务;而泸州、达川和广元三市地今年上半年贷款分别比年初增长1%、 6.5%和下降6.3%,而GDP则分别增长7.3%、5、7%和2.4%, 要分别完成全年11%、11%和8%的经济增长目标任务较为困难。

今年六地市信贷投入呈现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信贷投放逐渐加快。1—2月六市地贷款下降0.7亿元,一季度共增加贷款22.1亿元, 二季度增加53.6亿元,到7、8月份两个月即新增贷款51.9亿元,为前8 个月新增贷款的40.7%。二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今年六市地新增贷款127.6亿元,其中成都和攀枝花两市新增贷款106.3亿元, 占新增贷款总量的71.5%,贷款比年初增长了11.3%,而泸州、达川、广元和遂宁四市地新增贷款仅21.3亿元,仅占新增贷款总量的28.5%,贷款较年初增长5.5%,其中泸州市贷款仅比年初增长3.4%。

影响六市地信贷投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信贷政策的引导。去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今年的出口贸易,造成外需不足,今年要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只有靠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从当前的消费需求来看,虽然城镇居民对住宅、汽车,农村居民对电器产品有消费愿望和潜在的消费能力,但受收入水平、消费观念、消费预期和配套设施的制约,消费品市场缺乏明显的热点,加之企业改革使下岗职工增多,即期消费需求不足难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为此,中央3 号文件确定加大对农业、水利以及交通、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来实现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这就要求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贷款质量的前提下,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扩大货币供应,改进和加强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增长。中央银行自年初以来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主要有:取消贷款限额控制,扩大商业银行贷款自主权,灵活运用再贷款和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增加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供应能力;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利率,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和降低筹资成本,调增固定资产贷款计划,调高商业银行存贷比例和全年指导性计划,并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商业银行加大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使经济增长有了可靠的支撑点。今年以来,各家商业银行在上收大部分支行新增贷款审批权的基础上,集中资金保重点,将大量资金投向“三有一不”企业和贷款安全、收息率高的交通、电力、通讯等行业,出现了银行争贷基建的局面。但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对县级经济发展和城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今年1—8月,成都市国有商业银行比年初新增贷款65.8亿元,增长13.4%,其中新增中长期贷款27.2亿元,增长23%,同比多增17.7亿元,新增贷款占比由去年同期的32.6%上升为41.4%。预计今年工行和建行投向基本建设和个人住房信贷方面的资金将占全年新增贷款总量的40%—50%左右。

2.产业结构对信贷总量和信贷结构的影响。调查反映,六市地中大部分地区属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性经济,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银行信贷的高投入,所以产业结构在这些地区对信贷总量和信贷结构的影响尤为明显。如攀枝花市在产业结构上是以生产钢铁、原煤、建材等原材料和发电为主的重工业城市, 今年上半年轻重工业产值比为3∶100,受投资需求作用的影响很大。从1990年——1998年上半年, 该市每年的新增贷款中平均70%以上是投向固定资产投资及相关需求,今年6月末,全市贷款余额为250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就达160亿元, 占比为69%,新增贷款18亿元,其中新增中长期贷款14亿元,占比为77.8%。

3.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的制约。一段时间,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大而全、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失衡等问题以及企业经营机制尚未根本转变,整个经济的运行质量不高,经济效益持续下降,对银行信贷投入的影响尤为明显。据统计,成都市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亏损面由1993年的18.4%,上升到1997年的36.2%,亏损企业累计额由4.4亿元增加到14.8亿元,上升了2.4倍。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由3.1%下降到1.5%,总额资产贡献率由10.1%下降到7.4%, 企业的综合效益指标由102.8%下降到81.2%。经济决定金融, 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带来银行不良资产的上升。据统计,至今年7月末, 成都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4.2%,比年初上升了3.9个百分点。 另据广元地区农业银行对1997年末在该行开立基本帐户的1524户企业调查,盈利企业64户、亏损企业819户、关停企业605户和破产企业38户,分别占调查总数的4.2%、53.7%、39.7%和2.4%。在被调查企业结欠的14.3亿元(占该行贷款余额的87%)贷款中,86.6%属亏损、关停和倒闭企业结欠的贷款。当前银行贷款对象的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经营情况好、管理水平高、效益好的企业,对银行贷款需求不强烈,且“精打细算”;另一方面,效益差、资金紧缺的企业由于各项贷款考核指标不符合银行贷款要求,难以得到银行贷款。在此情况下,一部分企业宁愿被罚息而拒绝归还到期贷款,个别企业借转机改制之名,行逃债、废债、悬空银行贷款之实,恶化了本来就很脆弱的银企关系,使银行发放贷款更加审慎。此外,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制,普遍实行了“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和贷款收息与信贷人员工资挂钩的办法,增加了信贷人员的责任,面对日益增大的信贷风险,银行“畏贷”的现象较为普遍。总之,上述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出现对银行信贷的投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地区经济仍存在较大差距,且发展不平衡。四川省处于中西部地区一个内陆省份,大部分地区都属于产业结构单一的资源型经济,经济欠发展且较为落后。1997年,全省财政收入为172.8亿元, 较上年增长12.2%,低于全国5.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779.8 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981.9亿元,贷差为202.1亿元。 从六市地实际情况分析,成都作为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经济金融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1997年GDP增长11.5%,工业生产和市场分别增长22 %和18%,金融机构存、贷款分别增长19.4%和19.5%,存差达224.3 亿元,比上年扩大存差166亿元,增长88.2%,1997年贷款余额和GDP分别占六市地总量的52.6%和62.5%。攀枝花市属资源性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受产业结构的制约性较大。1997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32亿元,占六市地贷款总量的17.9%,GDP为98.5亿元,仅占六市地GDP总量的6.1%。而达川、广元和遂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三市地经济纵向比虽有一定发展,但与经济发达的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1997年三市地贷款余额为302.8亿元,占六市地贷款总量的23.4%,GDP为361.8亿元,占六市地GDP总量的22.47%,三市地1997年贷差为66.9亿元,比上年扩大贷差11.3亿元,增长20.4%。应当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资金作为优化资源的一种手段,势必按效益原则流动,银行信贷资金的投入将逐渐向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重点行业和效益好的企业倾斜。其结果将造成大中城市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

2.银行中长期贷款增幅高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增幅,基建贷款高于技改贷款,可能造成产业结构和信贷结构的矛盾。以成都市为例,今年1—8月全市金融机构新增固定资产贷款28.7亿元,比年初增长22.8%,高于全部贷款增幅10.1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贷款占全部新贷款的比重33.2%,比去年同期高27.2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贷款增长32.8%,高于去年同期39.1个百分点,而技术改造贷款则增长1.4%, 低于去年同期8个百分点。其原因一方面是技改投资改为税后还贷后, 企业还款压力增大,技改步伐放慢;另一方面银行信贷投放从效益和风险两方面权衡,信贷行为偏向后者,对企业的技改投资贷款尤为审慎。当前银行新增贷款向基本建设倾斜,技改贷款增幅小,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比重下降,贷款结构将出现新的问题,商业银行贷款流动性呈下降趋势,它的滞后反映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明后年的生产发展。

3.社会信用观念淡薄,保全金融资产的任务十分艰巨。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由于社会信用观念淡薄,加之破产行为不规范,少数主管部门和企业误认为银行的钱是国家的,随意逃、甩、废、赖银行债务,试图以此减轻企业负担。当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也较为严重,银行即使赢了官司,也难以收回贷款。据人民银行广元市分行统计,1997年全市在银行有贷款关系的已改制企业231户,这些企业在银行贷款7.6亿元,改制后悬空银行贷款3.5亿元,贷款损失率达45.6%。 另据人行泸州市分行调查,合江县20户国有县属企业实施转制,逃、废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本息达8000万元。

四、措施建议

在经济和金融改革逐步深化的大环境中,中西部地区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明确“三个结合”的思路,以增加银行信贷对经济的支持力度。首先是做到增加银行信贷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银行信贷投入的宗旨是支持有效益的经济增长,这有赖于企业努力改善和提高效益。同时商业银行本身也是企业,必须讲求自身经济效益,因此,中西部地区须积极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和优良产品。其次,增加银行信贷与维护社会信用和金融秩序相结合,一个正常运行的经济金融秩序是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从地区长远发展来看,拖欠银行贷款本息、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无疑是一种“自杀”。再次,增加银行信贷与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改善金融服务相结合,前者着重量的增加,后者着重质的改善,将两者结合起来,无疑可以事半功倍,以较少的投入追求更多的产出。在上述思路的指导下,具体建议如下:

1.积极培育和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优化银行信贷基础,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在深化企业改制后,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转机改制步伐,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同时要选好、选准骨干项目,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努力开发新产品,实现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我省形成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和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为增加信贷投入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打下基础。

2.建立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监测、监控和考核体系,并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和信贷政策,增加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信贷投入。一方面各地国有商业银行要根据经济金融运行的实际情况,按照“宽指标、严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信贷授权授信制度,做到集中有度、审批及时、均衡投入。另一方面各国有商业银行上级行在确定下级行的存贷存量和增量指标时,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松紧和企业差异等因素,对于因历史等原因形成贷差的中西部地区的存贷比例不宜一刀切,特别是对产业结构单一、企业效益普遍较差的贫困地区应区别对待,适当照顾。并允许有一个改善时间,以逐步增强贫困地区的资金实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3.加速启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是国有商业银行要根据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导向,增加对交通、电力、电讯等高新行业的信贷投入,尤其要增加技术改造投资,带动钢铁相关行业的生产发展以及由投资进入消费领域拉动消费市场的发展。二是在目前大量消费品无热点的情况下,除了投资公共工程外,还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增加对诸如房改、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系统的投入。这样既可改变社会保障改革滞后的局面,又可大大增加公众对未来的信心,从而达到减少预防性储蓄,刺激即期消费的目的。三是加大推动个人住房信贷业务,促进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各家银行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推进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发展。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对经济发展的投入,彻底改变我省大部分地区仍处于产业结构单一、技术开发能力差、资金供求矛盾突出的经济发展现状。一方面各地金融机构仍要坚持“存款立行”的宗旨,下大力气组织存款,努力增加资金来源,改变“贷差”现象突出的矛盾;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讲,一是要简化、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办事质量和效益;二是要增强办事的速度,公开办事制度;三是要加强对企业的收费管理,实行收费审批和登记制度。要对企业的各种收费项目作一次全面清理,降低收费标准,合并重复收费的项目,取缔不合理的收费项目。

5.规范社会信用制度,加强金融债权管理,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在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加强金融债权管理的通知》,并积极支持银行加大金融债权的维护力度,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另外立法机关和执法机构应完善法律制度和严格执法,切实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社会信用制度,有效打击和阻止债务人随意逃、废银行债务现象的发生,切实依法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从根本上扭转目前银行赢了官司输了钱的不正常现象,为金融和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6.人民银行要积极用好有关货币政策工具,促进和督促金融机构的贷款总量和经济增长相适应。各地人民银行应及时了解、掌握和协调各家金融机构对本地区基础设施的贷款承诺和发放工作。充分利用对商业银行的“道义劝说”和窗口指导,在规避风险的情况下,鼓励各金融机构适当增加贷款,积极支持本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合理资金需要,对各家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上级行反映,确保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任务的实现。

(执笔人:徐晓眉、周万祥、刘会明、张静)

参与行:人民银行成都市分行、泸州市分行、攀枝花市分行、达川地区分行、广元市分行、遂宁市分行

标签:;  ;  ;  ;  ;  ;  ;  ;  ;  ;  ;  ;  ;  ;  ;  ;  

银行信贷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与思考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