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美术学院,河北 新乐 050700)
摘要: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尤为重要。基于“艺术生”这个群体所呈现出不用于一般学生的特质,本文试图从合理调节师生关系;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三个方面论述艺术院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对于艺术院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规范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艺术院校;师生关系;教育改革
教育活动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知识的传授及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两大主体的相互作用。因而,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尤其是这个“关系”对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效应”。所以,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不仅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育教学的需要。
就学生而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生”这个独特的群体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虽然在总体人数上“艺术生”依然小众,但逐年递增的趋势,“艺术生”俨然已经具有相当的体量。而且这个群体的学生大多文化成绩不是很高,却或多或少具备一定的艺术潜质,个性张扬,活泼外向,在高校中如何处理这个“特殊”群体的师生关系,俨然成为高校教育领域一个颇具价值的命题。
师生关系道德规范通常包括如下几个层面,即合理调节师生关系;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本文旨在针对“艺术生”这个独特群体,从以上三个方面分别论述。
一、充分认识调节师生关系在艺术院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艺术院校要充分认识“调节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取决于“艺术生”这个群体本身的特殊性。相比“文化生”,艺术生性格更加活泼,且以张扬个性为美。就高校教育秩序而言,张扬的个性,活泼的性格多多少少会给教育活动带来一些“麻烦”。比如不太遵守校园守则,课堂上游离于正常教学活动的“活泼”,凡此种种,多多少少“激化”了师生矛盾。例如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我在讲台上正在讲解本节课的重要知识,坐在第一排的一名学生却小声叫着“老师,老师。”然后向我展示在瞬间用一根铁丝打开了一把锁头。叫人哭笑不得。不去批评他,这是公然破坏课堂教学秩序,可如果直接去批评他,一方面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同学们听课的秩序,再者,鉴于对学生的了解,我知道他的目的不是去影响上课秩序,而是开锁后巨大的成就感急于向他人展示。当然,他选择的展示对象是我,其实,这份学生对我的信任也让我颇为感动。我的处理方法是第一时间假装没有看到,然后在一个讲课的间隙,趁其他同学思考问题的时机,低声告诉他下课后给我再演示一下,把原理也给我讲讲。强调“下课”这两个字,暗示他现在的环境是在上课,讲“原理”,是引导他“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之所以拿出这个案例,主要是想说明,面对艺术生这个群体,教育活动中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师生关系的矛盾,一方面,面对矛盾时一定要冷静,不要让不良情绪激化师生矛盾,另一方面,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些矛盾的根源,是他们的性格所致,而这种活泼张扬的个性,正是我们要悉心保护的,“用另一种眼光看世界的”艺术潜质的种子。
二、热爱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热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曾经有一个学生非常有个性,常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刁钻的问题,甚至故意拆台。一度让我对这个学生非常“头疼”。但是有一次,另外一名老师开玩笑挖苦我,这名学生误会成他是在羞辱我,立马站起来大声抗议,言语非常激烈。面对学生的维护,我才意识到,其实对于这名学生,我并没有真正的了解他。上课搞怪,只是想引起大家更多的注意,而他激烈的维护,充分说明在他心中是承认我老师的地位的。曾经对他的看法非常片面。
其次,热爱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对艺术生而言尤其如此。艺术生活泼,外向,而拥有这种性格的学生大多更加感性,更加敏感,所以在师生关系处理上要尽可能给足他们特别看重的“面子”。
再次,热爱学生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合法权益。这个合法权益不仅包括受教育的权利,人身安全等,更多的细节也应当注意。比如,不要侵犯他们按时下课的权利。因为艺术生们有足够的胆量“公然”打断你,告诉你侵犯了他们休息的权利。
第四,热爱学生还应该诲人不倦。这里主要是要强调有足够的耐心。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活泼外向型的性格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定力不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反复的情况。面对这种艺术生可能会更高概率出现的反复,高校教师应当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耐心来应对。
第五,热爱学生还应当严格而科学的要求学生。艺术生在性格上的另一个弱点是普遍自控力不足。青春期在心理上,一方面三观没有定型,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具备强烈的反抗意识,即逆反心理。艺术生相对而言对于青春期的表现更为明显,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要求学生时要有理,有度,有方,求恒,求细。
三、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教师与学生关系中的道德要求很多,但从实质讲,就是要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表率,成为学生效法的榜样。即“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1]。我有有一位播音专业的同事,在给新生上第一堂课时,总是找一个合适的时机,给他的学生们现场朗诵一遍李白的名篇《将进酒》。一方面从专业上让学生们现场感受朗诵的魅力,另一方面,也在给学生们做一次表率,告诉大家学习以后可以达到的高度。学生的向师性使学生不仅学习教师的专长,教师的行为、习惯、气质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对于教育,为人师表是方法,言传身教是手段。且要坚持“身教重于言传”。回想自己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收获最大的不是掌握了多少理论,而是在跟随导师共同撰写论文期间,导师对于每一条注释出处的重视,对于每一条论据是否典型的不厌其烦的论证,至今仍记忆犹新。这种无声的身教使我深刻的体会到学术的严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人才工程。艺术工作者更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身为一名艺术院校的高校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于艺术教育的思考,责无旁贷。对于艺术专业学生的教育,亦当以身作则,行知不分。
参考文献
[1]徐梓.“学为人师,行为典范”的历史诠释[J].教育学报,2006.第2卷.第6期
作者简介:王琦(1986.06-),男,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河北美术学院,研究方向:影视理论研究。
论文作者:王琦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学生论文; 艺术论文; 师生关系论文; 为人师表论文; 言传身教论文; 教师论文; 群体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