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腾飞及城市急剧扩张,民用建筑渐渐成为城市设施施工的主要方面。而民用建筑由于层数多,基础深的特性,作业起来常常具有难度。基础作业作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前提,也日渐成为建筑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寄望对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及桩基础的技术工艺的探究,以期对民用建筑作业质量有所贡献。
关键词:民用建筑;地基基础;桩基础;施工技术
1、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土建定义
基础是将建筑物作用力传递给地层基础构造。地基是建筑负荷影响下基底下方造成的形变,但不能忽视的那部分土体,用来承载由基础传递的上部构造负荷,消除强度的毁坏及失稳,限定基础的下沉在设计规定内。地基有人工与天然地基两种,天然地基埋置较浅,只运用普通的施工工艺就能符合规范要求,但是人工地基因为特殊地质,必须依赖特殊的施工技术运用埋深后的基础方法,将大部分负荷传递到深层土壤中,这就是桩基础的概念。
2、地基基础的处理技术
地基基础施工状况是对构造坚固性起作用的必要条件。随着工程环境的变化,地基施工的情形也有差异。但不管环境怎样改变,都要确保地基基础对建筑物提供符合要求的载荷,作业人员必须要做好地基的加固问题。当地质状况不负荷施工条件时,施工人员还要采取使用恰当的处理工艺来加固地质,使地基土层符合基础作业的要求。
2.1常见的地基基础处理技术
2.1.1 碾压和夯实
为了进一步地改进地基的强度,需在作业中采取一些手段生成强大的冲击力,对地基中不密实的土层进行压实。这样的手段能最大程度地减轻民用建筑在使用后地基形成的下沉。参照施工工艺的差异,这种地基基础的处理工艺可以划分为机械碾压工艺与振动夯实工艺。
2.1.2 采取化学手段加固土层
这种处理工艺是向土壤中投入水泥浆、碱液等可以固化的化学材料,通过这些材料发生反应的形式将土体联系起来,处理原来土体达不到基础作业要求的状况。比方说,高层建筑必须以膨胀土为基础时,作业人员可以采取石灰与膨胀土中的亲水矿物质进行结合,从而对膨胀土缺陷进行治理,改善原来膨胀土的负载程度。依照施工工艺的差异,化学加固工艺又区分为喷浆法、深层搅拌法、灌浆法。假设地基的负荷承受力达不到要求,将造成整个工程损坏,对周边建筑的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还可能会造成伤亡事故。这就需要设计者在祖业前要对场地的地质构造及承载力进行详细的查验。
2.1.3 使土壤固结
土体因为土壤的液化特质一般存在着水分,对土层的负荷程度拥有不良影响,然而在水分被去掉后土层强度就会增加。因此采取排水的模式来去除土层中的水分,是一种简洁的降低下沉值的好工艺。这种地基基础处理工艺由于操作方便,经济效益高,在建筑作业中已经得到了大量运用。
2.1.4 采用分层填土的手段加固
一些土层具备吸水膨胀的缺陷,负荷受力小,严重的限制着地基基础的强度及稳定。为了降低土层的下沉,对地基基础的强度进行改善,就必须采取高稳及高强的物质来更换原地基。在采用符合技术规范的物质更换原土中,要运用分层填土的模式来消除作业中土体产生缝隙及孔洞,以确保土体的强度符合技术的要求。
2.2地基处理存在的问题
2.2.1对地基保护不到位
在对地基基础进行作业时,假如对其运用的保护手段不符合科学合理(比方说在下雨季节或雨水频繁的地方,对地基保护不到位),则会造成地基的强度下降。因此,在作业时应依照实际的施工状况及相关的规范对其选择科学的保护手段。
2.2.2塌方的现象
在建筑地基基础处理中,坍塌是一种很危急的事故,假如产生坍塌会破坏整个地基土的稳固,是地基的负荷程度下降,对整个项目造成不利的作用,甚至导致作业人员的伤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在对民用建筑的地基基础进行图纸设计前,技术人员必须对工程场地的地质构造状况进行详细的勘探。
2.2.3作业管理不恰当
某些地基作业的管理不够合理,欠缺科学的指引,结果造成实际挖掘的基坑与图纸有明显区别,其不但会是地基的作业质量降低,还会影响作业计划完成时间。所以,在对民用建筑的地基基础处理时应中强化管理的水平,可以参照地基基础实际状况,选择相应的手段以改进地基的作业质量,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桩基础的土建施工工艺
3.1 桩基础施工工法
振动沉桩施工工法。在桩顶端安设稳固的振动器来发生振动,造成桩身传递荷载到土层中使其被动振动,造成位移及收缩,并且会使桩表层与土体的滑动摩擦力降低,桩在本身重量与振动的驱使下沉入土体中。进行打桩作业前,先运用短程轻度锤击,驱使桩依照要求沉入土层中100~200cm 后,再慢慢增进落距至规范距离,不间断锤击,直到将桩达到符合要求的深度。这种工艺机械操作简便,自身重量不重,体积小,不但改进了小米的施工效率,也使工程的造价下降,适用于松散砂土、粘土及黄土等土层。
静力压桩施工工法。通常民用建筑都建造在城市中,运用普通的打桩机械作业时,其噪声会对居民的休息产生影响,而静力压桩工法发出的噪音很小。静力压桩是选用静压工艺在软土中将预制桩逐节推进土壤中。这种工艺不仅可以使噪音减少,还能节省材料降低工程造价,对软土地区建造民用建筑非常适合运用。
3.2 桩基础的类型和施工方法
树根桩工艺。一种新兴的施工方法,是小型钻孔灌注桩的改进,直径通常在7。5~25cm。其作业方法与钻孔灌注桩是相同的,采用钻机钻孔施工,清除孔内渣土,等施工到一定深度后,吊放钢筋笼进去,浇筑水泥及砂浆进去形成桩。与钻孔灌注桩区别在于,树根桩必须同时浇灌,然后桩与桩间会产生树根状,因此叫树根桩。这种桩型噪音低,桩基强度高,并不会对建筑物地基的载荷产生伤害。此法适用在民用建筑在原建筑基础上新盖建筑时,对地基处理运用,适合于碎石土粉质土等地基。
预制桩工艺。预制桩一般为圆形或方形,截面直径为 25~55cm,桩长桩架高,一般在600~2500cm之间,通常选择硫磺锚接法或焊接法处理接桩难题。
钻孔灌注桩工艺。运用钻转动趋势钻头破坏原土壤,并采取高压泵将泥浆作用于钻孔内,泥浆保护孔壁不发生坍塌,对孔型进行很好的保持。当钻孔符合深度要求后,去除残土,然后在钻孔内下放钢筋笼,进行灌浆作业。钻孔桩通常孔径在 0.6~1.5m之间,钻孔深度参照实际状况而定。
沉管灌注桩工艺。用振动或锤击设备,将带有砼桩头或带有钢管的桩锤入土层中,并向钢管内吊入钢筋笼并灌注砂浆入孔,在振动状况下,慢慢抽出钢管,产生灌注桩。这种工艺的桩直径一般在 3~5m间,其最大长度可达 25m,通常运用在砂性土及粘性土地基中。沉管灌注桩主要采用于独立柱基础,但其作业时声响比较明显,还可能发生颈缩问题。
3.3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在桩基础作业中,桩长及桩型是两个重要的参数,其合理的选用能明显改进整体作业的质量。在桩基础的设计阶段中,技术人员必须对施工场地地质状况详细测试,并对桩长及桩型安排出多种合理的方案,然后再采取验算地基负荷及详细考量桩基下沉的难题等对比分析后,选用最优的桩长及桩长数据。另外,在作业时还应准确监控桩基与设计的差值,确保桩基础的作业质量。
4、结语
我国的民用建筑伴随着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这对民用建筑的施工水平也产生了严峻的挑战。建筑基础作业质量是工程质量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建筑的基础作业过程中,一些不重视的违规操作却为建筑的质量遗留了重大的隐患。因此在民用建筑基础的作业时,技术人员要熟练驾驭地基基础的处理工艺及桩基础的施工工法。施工项目部要编制相关的施工质量方案,对施工人员要强化培训及管理工作。要使用技术员与管理者的共同努力的方法来监督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森. 浅谈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 江西建材,2016,20:111.
[2]赵路昌. 谈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354-355.
论文作者:徐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7
标签:作业论文; 地基论文; 民用建筑论文; 土层论文; 地基基础论文; 工艺论文; 钻孔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