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础研究发展高新技术--日本科技水平逐年下降的思考_科技论文

加强基础研究发展高新技术--日本科技水平逐年下降的思考_科技论文

加强基础研究 发展高新技术——日本科技水平逐年下滑所引发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新技术论文,日本论文,水平论文,基础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本科技厅最近发表了1995年“日本科学技术白皮书”,公布了几项调查结果。其中一项是向日本全国各研究机构和大学从事尖端技术研究的1500名科研人员进行书面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基础研究领域中的生命科学、海洋地球科学、物质材料和信息电子领域,美国明显高于日本;在应用与开发研究方面,日美之间差距虽不像基础研究那样大,但在生命科学、物质材料、信息电子、海洋与地球科学、能源,全部落后于美国,即便是在过去日本的强项如生产和机械方面,现在也落后于美国,结论是:日本研究水平逐年下降,大部分尖端技术领域,不仅落后于美国,而且也落后于欧洲国家。

作为一个国家,在经济处在恢复发展时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可以有所侧重,但已是经济大国的日本,如果还不改变重应用、轻基础的状况,将不仅造成尖端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迟缓,而且也制约了应用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日本不仅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大部分尖端领域中和欧美之间差距在拉大,而且在曾引为骄傲的应用性技术领域的水平也在逐年下降。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缺乏企业的支持。在日本,科学技术一直是以民间企业为主导发展起来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也主要由企业来完成。由于企业把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利益作为开展科技活动的宗旨,所以将研究开发的重点放在与生产活动直接有关的科技成果的应用上,对于一些暂时看不出会带来什么效益的长远研究不感兴趣。

二是缺乏资金保障。尖端技术研究和独创性技术的开发被称为是“吃金子”的产业,耗资巨大。从日本科学研究经费来源来看,由政府提供的仅占全部费用的1/4,其余3/4的费用全由企业来承担。与美国相比,日本各财团提供给研究的赞助资金仅是美国的2%至3%,企业对国内各大学提的捐款也不到美国的一半。日本文部省每年支出的科研经费不足600亿日元。在发达国家中日本政府科研开支的百分比是最低的——仅为17.1%。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使得日本科技尤其是基础研究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三是缺乏冒险精神。尖端技术研究和独创性技术的开发带有很大程度上的开拓性和探索性,耗时长、风险性大。一般来说,基础研究的成功率只有50%—10%,而应用性研究和把研究的成果用于生产的成功率在60%以上,甚至高达80%—90%。一些尖端技术的基础研究在几年、十几年内可能难见成效,远不及借用别人的成果进行应用性研究来的牢靠。日本人特定的历史、地理等因素使得他们对基础性研究不肯轻易“下注”,政府不愿冒险。

四是缺乏必要的人才。日本大学毕业生中优秀的人才往往被大企业抢走,一些从事尖端性研究很有前途的人才因为日本缺乏进行创造性研究活动的条件,很难有所作为。这些人纷纷流入美国,这样一来,日本的许多成绩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尖端技术基础学科这种相对艰苦的专业。人才匮乏,也是影响日本科研水平下降一个主要原因。

此外,近些年来美日之间产业竞争加剧,美国一些尖端技术限制输往日本,客观上也阻碍了日本科技发展。

尽管日本人从80年代中期开始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于1986年制定科学技术发展大纲,但从近几年日本科研水平逐年下坡的情况来看,收效甚微。

日本人在科技发展中的成功和教训,很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中,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问题,依靠科技进步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使之从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但是应当看到,加强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是不可缺少的,否则,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将会缺少后劲,科技成果也将面临受制于人的危险。科技力量应该是基础力量、应用力量、对外环境适应力量、商品开发力量和技术力量等诸多力量的所组成的合力,缺少其中那一方面,科技发展都将是不健全的。

其次,在科研经费的投入上采取政府与企业并举的方针。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不能排斥国家的宏观指导作用。目前,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科技的投入也是由政府占主导地位;我国的市场机制尚不十分发达,科技的发展完全依赖于市场的做法更不足取,对于一些重大和基础性的研究项目,则需要由国家从宏观上实行统一管理。当然,要调动企业对科技投入的积极性,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市场、科研和生产一体化的进步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开发中的作用。

第三,形成应用型科学研究与基础性研究同步发展的机制,人才培养和保留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讲,基础性研究与应用型研究相比,对人才本身的素质要求更高,各方面的人才培养也更困难。从事基础性研究,需要一支淡泊名利、具有为科学献身精神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的形成与国家宏观科学政策、社会价值导向、教育等方面具有直接关系。各级学校应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发现这方面的人才,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应当为这类人才的研究、工作和生活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日本基础研究方面较薄弱,人才是一个重要因素,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的支持,结果造成基础研究人才大量外流。这一点,是我们应当避免的。

标签:;  ;  

加强基础研究发展高新技术--日本科技水平逐年下降的思考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