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安全与复合安全体系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东亚安全与复合安全体系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东亚安全与复合安全体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亚论文,体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的结束预示着东亚地区传统的两极对立格局的崩溃,东亚地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安全局面。一方面,美国继续保留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实力,并充分利用东亚盟友,尤其是日本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加强对东亚经济进程的控制和东亚地区现有格局的维护,防止其他大国在该地区获得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支配地位,从而确保美国在东亚地区独一无二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随着东亚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东亚国家的自主性要求日益增强,过去在两极格局的烟雾笼罩下的各种矛盾逐渐显露,经济竞争、领土纠纷、民族矛盾以及价值观冲突等等使东亚地区的安全现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多层次的特征。

东亚地区的安全现状的特征

特征之一:大国之间关系良性互动与美国谋求地区霸权并存。东亚地区的安全态势深受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以及东盟等国家和地区之间关系的影响。就目前而言,这些国家(组织)之间出现了良性互动的倾向,如中美之间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日之间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日俄之间在建立“相互信任伙伴关系”上取得进步以及东盟作为地区集团与上述四大国之间的关系有了新发展、新调整等等。然而,由于美国妄图通过维护和加强冷战时期的双边军事同盟来保持在东亚地区的霸权,东亚地区的安全仍受到霸权的挑战。冷战结束并未使得东亚地区在美国战略地位中降低,相反,随着东亚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利益日益显得重要。美国企图通过调整和完善过去的军事同盟关系来进一步保持和增进其利益,维持它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控制东亚经济发展的进程,解决地区冲突,从而防止其他大国在该地区获得经济、政治以及军事上的主导地位,并最终建立起以美国为核心的亚太新秩序。美国采取加强双边军事同盟关系来作为参与和主控东亚事务的主要途径。美国继续强化与日本的双边军事同盟,并根据新情况对过去的安保条约进行修改,制定了《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美国还与新加坡和文莱签署了后勤设施使用谅解备忘录以及防御合作谅解备忘录。美国在最近发布的《1998年东亚战略报告》中指出,“美日联盟仍然是我们的联盟在确保亚洲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美国在该地区的联盟长期以来一直是地区安全的基础”。(注:新华社华盛顿1998年12月1日英文电。 )美国的这种作法不仅不符合冷战后的时代潮流,而且还引起了东亚国家的严重不安。中国政府认为,“日美安全合作…势必会引起亚洲邻国不安,也会给地区安全形势带来复杂的因素”。(注:新华社北京1997年9月24日电。 )即使与美国有着良好关系的韩国也对美国提出了批评。韩国舆论认为,美国的东亚军事同盟战略“可能成为引发日美两国的新霸权主义和日本军事扩张的动因”。(注:新华社汉城1997年9月25日电。)

特征之二:东亚地区的安全问题复杂化,领土纠纷普遍存在。就整体上来看,东亚地区俨然是世界的一个缩影,这一地区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其呈现出的矛盾亦非常繁杂。这一地区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有地区性强国,也有袖珍型国家;有佛教国家,也有伊斯兰国家,甚至还有基督教国家。东亚地区这种经济、政治、文化多元性的特点对这一地区的政治和安全有着很大影响,其中非常不利的一个方面是国家之间往往缺乏相互理解和信任。此外,差不多这一地区的每个国家都与邻国存在领土纠纷,如俄日北方四岛纠纷、日韩独岛之争、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的南沙群岛之争以及东盟国家之间十多处领土和海上疆界争议等。“这些争论的尖锐程度与二十年前差不多相似,然而,这些国家间几乎还没有达成任何有关这些争论的协议”。(注:Jennifer Anderson,Even the much-touted Sino-Russian agreements have put

aside

the

mostcontentious issues.Normalizing Sino- Russian Relations 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97 p315.)这些国家间的领土纠纷因它们相互之间理解和信任的欠缺仍是东亚地区的安全潜在的一大难题,并会影响它们之间的进一步的安全合作。

特征之三:经济安全日益重要。冷战结束后,传统的领土安全、军事安全固然重要,然而,随着国际局势逐渐走向和缓,东亚地区新的安全问题开始凸现,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等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经济安全一下子成为整个地区甚至全球醒目焦点。所谓经济安全指的是一国的内在经济发展的自主性不应受外来影响而发生剧烈震荡,经济发展处于一个稳定、平衡的态势。它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一是国家对经济资源的主控程度,二是国民经济受外界因素的波动程度,三是国民累积财富因外来影响而造成的损失程度。从这次危机给亚洲国家国民经济造成的情况来看,正如世界银行著名经济学家博特利尔在1998年2 月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中所言,全球迅速和不受控制的资金流动对经济造成的破坏犹如战争一样严重。亚洲金融危机对该地区的不少国家而言确如经历了一场战争洗劫,遭受危机的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股市暴跌、市场受挫并带来失业率急速攀升。马哈蒂尔认为,马来西亚经济因这次危机至少倒退十年。金融危机大大削弱了这一地区不少国家的经济实力,破坏了东亚国家的经济安全,并对整个地区的安全结构带来了很大影响。经济安全问题的解决要求各国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

特征之四:国内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六、七十年代以来经济的巨大变化,东亚许多国家中产阶级迅速兴起并日渐庞大,同时,经济的发展还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国民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于是,国内民主化运动逐渐兴起并日益高涨。然而就这一地区而言,不少国家自独立以来,实行的却是统制型政治体制。这种体制随着国内的民主化运动的兴起和高涨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冲击。特别在国家发展陷入困境时,这种民主化运动与其他国内矛盾(如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夹杂在一起会冲击国家既定的政治和社会秩序,造成国内社会秩序混乱,从而使得国家的内部安全问题迅速浮现。作为结果,政府不得不转移注意力,从国际事务中撒手,着手解决国内安全问题,国际合作因此可能会暂时面临倒退。目前正在经受经济危机的印度尼西亚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内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东盟的核心国家印度尼西亚由于国内各种危机,已经减少在东盟中的工作,东盟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正在受到削弱。此外,东亚一些国家如中国、韩国等还面临着国家统一问题,这种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也会成为国内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并对整个东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构成威胁。

传统安全体制的缺陷

在东亚地区,传统上主要采用双边安全体制(尤其是双边军事同盟)和多边安全体制来维护和确保整个地区的安全。然而,就目前的东亚安全现状而言,这两种安全体制由于本身存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很明显地难以适应当今东亚地区复杂的安全现状。

双边安全体制是二战结束以来东亚地区较常见的一种国家维护和保证自身安全而采用的一种范式。这种体制通过相关国家间关系的良性互动来协调国家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确保相关国家及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由于各国国家利益不一致,在多边安全体制尚未能起到有效作用之前,国家之间的冲突主要通过相关国家在双边行动的基础上解决。东亚自七十年代以来保持的这种相对和平、安定的局面与这一地区国家间尤其是大国如中国、美国、日本间良好的双边关系有关。正如新加坡前驻美国和联合国大使许通美所说,“东盟已经达成共识,即亚太地区的和平有赖于美国、日本和中国之间稳定的三角关系。”(注:[美]《国际先驱论坛报》1996年5月14日。)

然而,东亚地区双边安全体制较多是以双边军事同盟的方式出现的,这种军事同盟强调国家通过缔结军事同盟确保自身安全。如美日安保条约、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美泰共同安全法等都是这种双边军事同盟的表现。冷战后,尽管两极对立格局瓦解,然而,这种双边军事同盟依然存在。美国为了确保在东亚地区独有的优势,仍然企图通过这种双边军事同盟来发挥美国在东亚地区特有的作用。一方面,通过这种同盟不仅能够牵制日本谋求在东亚的霸权,而且还可以压制其他国家可能对其霸权所构成的威胁;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形式来控制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美国不仅继续在东亚维持这种同盟关系,而且根据时代的变化还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关系,对同盟关系进行了新的解释。随着国际局势日趋缓和,美国在冷战后采取军事同盟来维护霸权的做法不仅与时代潮流不符,而且还引起了东亚众多国家的不安。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发布后,东盟九国要求日本政府澄清扩大防卫合作的地理范围。(注:新加坡《联合早报》1997年8月29 日社论:《日本应设法让邻国安心》。)东南亚国家担心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同盟不仅会导致美国控制东亚的一切事务,而且还有可能使其个别盟国如日本借助美国的威力,在这个地区展开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对东南亚国家来说,这是极大的威胁。

就冷战后东亚地区错综复杂的安全局势来说,这种简单的双边安全体制难以解决这一地区日益的复杂的经济安全和国内安全问题。而那种带有军事结盟性质的双边安全体制显然更不能适应东亚地区安全的现状。双边安全体制面临着发展问题。然而,尽管这种体制存在很大缺陷,这一地区的个别国家(如菲律宾)的政府人士居然还想对这种安全体制“再回首”,妄想通过这种双边军事同盟来解决国家安全问题,这就不能不令人奇怪了。

多边安全体制是东亚地区出现的另一种安全体制。这种体制指的是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条约或协议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确立共同的安全责任和义务,国家在遵守共同的安全法则的基础上来确保相互安全。这种安全体制是建立在集体安全基础之上的,其核心是在多边主义的前提下进行国家间的安全合作。这些国家在具体安全问题上的利益要优先于或超过单纯的单边行动和双边合作。这种安全体制的形式往往是多样化的,它既可以是一个松散的安全论坛(东盟地区论坛),也可以是一个紧密的组织(欧安会)。就东亚地区而言,以东盟为核心的涉及周边20多个国家的东盟地区论坛(ARF)无疑是这一地区多边安全体制的典型。 东盟地区论坛尽管为维护东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安全开创了一个解决区域内国家利益冲突的先例,然而,就其具体发挥作用过程来说,不能不说是困难重重。首先,区域内各安全观念不一致,美国企图在冷战后继续维护在东亚的霸权,并竭力遏制可能对其霸权构成威胁的因素,这很明显遭到东亚许多国家的反对。其次,由于历史原因,东亚国家之间“过结”太多,妄图通过多边安全体制来解决所存在的矛盾是过于把问题简单化。再次,东亚地区安全问题纷繁复杂,仅仅通过一种简单的体制难以解决,东亚国家之间存在着从消除贫穷到解决领土争端等安全问题。就东盟国家来说,在经济安全问题上,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主张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全球化的到来,而马来西亚和越南却发出了全球化的警告。最后,东亚地区国家实力相差甚远,影响了它们在安全问题上的充分合作。与东亚地区安全利益有关的国家不仅包括全球头号大国美国以及日本,还包括最不发达国家柬埔寨以及袖珍小国文莱。即使过去较为团结的东盟国家,在经历了这次危机后,在政治稳定方面处于两极分化状态,在经济上如果包括柬埔寨则处于四极分化状态。(注:[日]《东京新闻》1998年12月17日。)

复合安全体制

传统的双边安全体制以及多边安全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多样化的东亚地区安全现状,为了维护和确保东亚地区的安全,东亚地区有必要创设一种新的安全体制,这就是复合安全体制。

这种复合安全体制与传统的双边安全体制以及多边安全体制的区别在于: 一方面,它注意到地区所面临安全问题的综合性(compre hensive)以及多层次性(multi-layered);另一方面, 它特别强调解决安全问题方法的多样性(multiple approaches)。(注: Gerald Segal Networked Security:Why We Do Not Need a New Framework For East Asia Security.The Journal of East Asia Affairs.1997 p 493.)美国学者巴瑞·布赞(Barry Buzan)对东亚地区这种复杂的安全现状予以充分肯定。他认为东亚地区属于典型的安全簇生体区域,区内各国的安全观念和安全利益相互交叉,各国的安全问题不能彼此分裂地加以分析和考量,东亚安全是一种复合安全(complexsecurity)。

东亚地区这种复杂的安全现状要求这些国家在处理安全问题上采用多层次的、多种方式的以及包含多种内容的复合安全体制。

这种复合安全体制就安全内容而言,强调以经济安全为中心、以军事安全为基础,并适当兼顾其他领域的安全内容如环境安全、资源安全等等。

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安全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经济全球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这种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正在把整个世界逐渐融入一体之中。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人们的安全观念正渐渐地由过去的“彼之所得即己之所失”转移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上来,国家的经济安全在这个时代变得越来越重要。克林顿在1992年总统竞选时向国人呼吁,说是国家安全主要是经济的。(注:Cliton:"A New Govement for American Security", ForeignPolicy Bulletin Nov/Dec 1991 p7.)如果没有国内的强大的经济作后盾,就没有自身的国家安全。不仅与东亚地区安全有切身利益的美国是这样,对东亚地区国家来说,它们经济安全也正逐渐处于国家和地区安全的中心地位。杰拉尔德·西格尔(Gerald Segal)指出,中国已经维持的这种没有崩溃的经济增长是对地区安全的一个重大贡献。 (注:Gerald Segal Networked Security: Why We Do Not Need a NewFramework For East Asia Security.The Journal of East AsiaAffairs.1997 p493.)如果说过去东亚国家对经济安全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认识,那么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各国的影响,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国家和地区安全问题,足以使人们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确保经济安全的重要性。亚洲金融危机不仅给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苦难,而且导致了个别国家如印尼等国的国内动荡。为了对付国内安全问题,作为东盟核心大国的印尼在东盟中的作用正逐渐减弱。在这种连锁反应下,东盟在维护地区安全中的作用也在弱化。此外,受金融危机影响,过去在国际社会中较为团结一致的东盟国家为确保经济发展,采取了不同的经济政策,国家间经济竞争又初露端倪。因此,我们说经济安全正成为东亚各国和地区的安全的中心问题。

当然,突出经济安全重要性并不是要否认军事安全的地位。这种复合安全体制仍充分肯定军事安全在各国安全问题的基础地位,并且认为如果国家军事安全没有保障,经济安全也就没有可能。只不过是在当今东亚地区,尽管存在着潜在的军事冲突的因素(如南北朝鲜对峙、台湾问题等),然而这种冲突爆发的可能性并不大,各国政府几乎都把经济发展放在政府工作的首要地位。因而,经济安全问题相比之下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此外,这种安全体制还注意安全的其他方面内容,如资源安全、环境安全以及空间安全等,并关注它们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就维护安全的手段而言,这种复合安全体制注重通过以合作为主导的方式来维护东亚地区的安全。

冷战后,随着两极格局的崩溃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东亚地区军事冲突、军事对抗爆发的可能性渐渐减少,相反,区域内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却大大加强。无论美国与东亚国家的经济联系,还是东亚国家日本、中国以及东盟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不仅在广度上,而且在深度上日益加强。经济联系的深入发展使经济安全问题日益凸现。这种经济安全要求各国在对外政策上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一致,深化各国之间的合作程度,以防止各国单独行动可能对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害。同时,在当代缓和的国际形势下,国家之间的其他纷争的解决也要求各国采取合作、对话的方式。这样,合作安全作为一种维护安全的重要方式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这种合作安全不仅强调成员国之间的平等关系,彼此互不干涉,通过互相信任、加强合作来谋求共同安全,还注重国家之间防御政策和计划的透明度,通过安全协商和对话,消除误解,维护共同安全。就当今东亚地区安全而言,国家之间的合作特别是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等大国之间的密切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种复合安全体制在强调合作安全的重要性时并不否认或无视传统集体安全的作用。它肯定集体安全过去在保持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上所起到的一定作用,并认为集体安全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其作用仍不可低估,它仍将是维护东亚地区安全的基础。特别是在美国仍然企图保持与强化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同盟的阴影下,集体安全仍旧不能被忽视。

就安全的目标而言,这种复合安全体制注重于维护整个地区的安全,确保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同时,这种安全体制对国家的内部安全予以一定的关注。

随着世界多极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维护地区安全逐渐成为东亚国家的共识。不论美国还是中国、日本以及其他许多国家,几乎都希望维护和保持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说,安全是亚洲经济发展的关键条件。试想在亚洲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如果东亚地区发生严重的局势动荡,将会对本地区的各国经济产生多大的影响?这种复合安全体制在安全目标上,非常注重维护地区安全的重要性。在当今东亚社会,各国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与解决的方式相差较大。韩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争议几乎不感兴趣,东盟国家对朝鲜统一问题恐怕也会认为与自己无涉。同样,在解决东亚国家的安全问题上,朝鲜的方式不能简单地应用于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东亚地区安全问题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正在对这一地区日益加强的经济联系形成挑战。这种复合安全体制正是注意到这样的情况,从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提出要从整体上、全局上来维护和确保地区安全。就当前而言,保持次地区(东北亚、东南亚)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这种复合安全体制对区域内国家的国内安全也予以高度的重视。无论如何,国内安全仍是地区安全的根基。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一国的国内安全没有很好解决,不仅会带来周边国家的涟漪(Ripples )效应,而且还会影响既存的安全格局和框架。印尼的国内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已使东盟的作用受到削弱。东亚地区的安全合作也将因东盟作用的弱化而受到一定阻碍。

综上所述,东亚地区复杂的安全现状已使得传统的双边安全以及多边安全体制日益捉襟见肘。维护东亚地区的安全急需一种新的体制,那就是复合安全体制。它不仅强调安全内容上的多样性以及经济安全的重要性,还注重国家采取合作为主的方式来维护安全,特别是地区安全。然而,就目前而言,这种安全体制尚处于一种理念阶段,这种理念的具体化有赖于有关各国尤其是中国、美国、日本以及俄罗斯等大国的努力。在目前形势下,在解决危机过程中相关各国以及地区、国际组织所采取的行动,已显示出建立这种复合安全体制的可能性以及必要性。同时,随着危机遭受国经济情况的逐渐好转,这种复合安全体制的作用已有所显露。无论如何,这种安全体制在今后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标签:;  ;  ;  ;  ;  ;  ;  ;  ;  

东亚安全与复合安全体系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