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以岭医院妇产科 河北石家庄 050091)
【摘要】目的:观察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大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30例,采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率。结果:实验组除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余的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效果显著。结论:采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不仅可以有效的缩小患者的肌瘤体积,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激素水平,且与大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相比其不良反应率更低,安全性好,是临床治疗子宫肌瘤采用保守治疗的最佳选择药物,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剂量;米非司酮;子宫肌瘤;疗效;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110-02
子宫肌瘤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该疾病与患者的孕激素水平和雌激素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发于三十到五十岁的妇女群中,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当前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使用手术进行切除子宫,这种传统的治疗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子宫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与性特征,将其切除后必然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手术则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不仅恢复时间长,还会在影响美观的同时容易留下后遗症[1]。二是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不仅可以避免手术切除子宫治疗产生的不利方面,同时治疗效果显著,因此保守治疗被广泛的引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疾病中,临床上通常选择使用米非司酮药物,但是在使用剂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2]。为了对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率,笔者选取了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分别实施小剂量的米非司酮与大剂量的米非司酮,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年龄27~51岁,平均年龄(41.83±5.01)岁,单发子宫肌瘤患者26例,多发子宫肌瘤患者4例,病程2~10个月,平均病程(4.82±1.82)个月;实验组患者30例,年龄27~54岁,平均年龄(41.34±5.43)岁,单发子宫肌瘤患者25例,多发子宫肌瘤患者5例,病程3~10个月,平均病程(4.78±1.97)个月。两组患者的上述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本研究具有可比性。经检查,所有患者均排除脏器功能疾病且无米非司酮药物使用禁忌,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本研究的详细内容,经签字同意后方进行本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自月经后第五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商品名:息隐(米非司酮片),由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202),于每天晚间服用,使用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患者每次服用剂量为25mg,实验组的服用剂量为12.5mg[3]。
1.3 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血红蛋白水平、激素水平与发生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计算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算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
据表1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减少,且实验组的减少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情况比较
2.2 血红蛋白与激素水平
据表2显示,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血红蛋白量有所提高,且二者之间差距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雌二醇水平与促黄体激素水平均有所降低,且实验组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不良反应
据表3显示,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结论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以往治疗该疾病采用的是手术切除的方法,该方法对患者的身体造成的伤害较大,且恢复时间较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病情严重者,甚至需要作为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与性特征的子宫,对患者的心理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采用药物的保守治疗被广泛的接受与应用。当前保守治疗选择的药物以米非司酮为主,其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激素水平,减少子宫肌瘤体积,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4]。但是对于该药物的使用剂量尚未形成统一的规定,临床治疗上所使用的剂量也各不相同,为此笔者选取了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研究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与大剂量的米非司酮,观察其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据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的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激素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改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与激素水平,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肖雯萍.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对比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7):2329-2330.
[2]邱洁.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差异[J].医疗装备,2018,31(10):135-136.
[3]孟秀锦.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10):64-66.
[4]易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6):126.
论文作者:罗利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患者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实验组论文; 体积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剂量论文; 子宫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