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良俭 湖南省郴州市第十五中学 湖南 郴州 423000
【摘要】语文教学重在文本解读,而寻求文本解读的新视角,获得对文内涵的新理解;寻求解读文本的途径,采用新的切入方式解读文本;发现文本解读的新问题,并通过问题解决形成教学的新思路是文本解读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文本解读 智慧阅读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2-043-01
一次教学观摩活动,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皇帝的新装》一课,令人耳目一新。该课主要教学流程是:一是用词语“背对背”导入,要学生用反义词讲出含“真”和“假”的四字词语;二是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文中出现了几个骗子?三是展开讨论:什么是骗子?四是小组合作,找出骗子的心理活动以及对话,分角色读一读;五是讨论故事中人物被骗的原因;六是讨论孩子没有被骗的原因;七是拓展,如果你生活在这个国度,你会说真话吗?
听课时,我想起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先生教学《皇帝的新装》,其主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一是学生阅读全文,用一个动词概括故事情节;二是展开讨论从同学们归纳的动词中找出最恰当的一个字;三是讨论故事中人物被骗的原因;四是讨论孩子没有被骗的原因。
两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骗”字,深入浅出,放得开,收得拢,进得去,出得来;既引导学生研读了文本,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引导,学生主动,不论是在文本研读还是在教学设计上不得不说花了大量的功夫。可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本身的阅读能力,是教师的智慧阅读。如果没有教师的独具慧眼,没有把 “骗”字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教学创意的。
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我认为教师要进行智慧阅读,即借助教师独特的文本解读方式,获得对文本新颖、独到的理解,为高效课堂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所谓智慧阅读,是指在阅读中不盲从前人的解读结论,不停留于自己以前的认识,不遵循通常的解读途径,而能够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在阅读教学中,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追求高效的阅读教学,就必须能够智慧地解读课文。
一是寻求文本解读新视角,获得对文本内涵的新理解。人们常说:经典常读常新。这里的“新”,主要是指对经典的新的理解。同一文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阅读,而不同的视角就会有不同的理解,鲁迅关于《红楼梦》的一段精辟的话是大家都熟悉的,那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红楼梦》的解读。而同一个人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同一个作品,也会获得不同的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莫泊桑《项链》的解读,多年来我们都定位在小说通过玛蒂尔德这个形象的刻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强烈的虚荣心;如果从命运和人生的角度去解读它,又获得了偶然的小事能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这样的认识;如果我们从妇女地位、女性心理的角度去解读这部作品,则又是一个新的视角。作为一个中学教师,由于学力和时间的局限,有时候要换一个绝对的新角度解读作品或许会力所不能及,有时则可以借助他人的尤其是一些名家的解读拓展自己的视野,借助他人的视角来形成自己的新解读。
二是寻求文本解读新突破口,获得对文本理解新的切入方式。语文教学重在文本解读,而文本解读又重在对教材(文本)的研读。教学时,老师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教辅用书上,虽然钻研教辅用书能较快捷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等,但是不会有研读文本而生发的感受。仅靠钻研教辅资料是备不好课的,也教不好学,就像光听别人讲授游泳技法,是学不会游泳的。其实教材才是最好的备课资料,研读文本才是最好的备课。
不同的人解读文章有不同的习惯方式,解读不同类型的文章也各有一些基本的方法。这样的习惯方式和基本方法可以提高我们文本解读的效率,但如果长期采用固定不变的方式和途径就会僵化我们的阅读方式和解读文本的思维,使我们对文本的解读很难有新的突破。比如《林黛玉进贾府》,我们一直都是抓住环境描写、人物出场描写引领学生解读教材节选部分的内容。但如果引导学生在智慧阅读中发现“忙”和“笑”这两个反复出现的词,比较不同人的“忙”和“笑”的不同内涵和表现人物的不同作用,带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解读的途径、解读的方式也许就会别出心裁。
三是通过文本解读发现新问题,形成教学新思路。智慧阅读,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首先是发现新的间题,这些问题,可能是从文本本身的发现,也可能是从教学中文本处理角度的发现。一个不能发现新问题的教师,肯定是缺少教学智慧的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哪怕问题没有解决——也会提升课堂教学的品位和质量。可以说,凡是成功的课堂,智慧的教学,都会展示着教师问题发现的能力;而死死抓住教学参考书上的问题进行教学的课堂,是绝不可能体现教学智慧的。我在讲授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时,备课时不管是教参还是其他辅助资料,都在讲述文章的美,山川之美美在山水相映、美在晨昏变化、美在色彩搭配、美在动静相衬,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欣赏美,进行美的熏陶。预习,有学生质疑,作者陶弘景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给谢中书回信?当时我语塞。我决定对文本进行再次深层次的解读,联系到陶弘景的人生经历、致仕经过以及他的人生观价值观,联系到作品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我便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解这篇课文,即陶弘景为什么要给谢中书写这封回信,其目的有是什么?我引导学生从链接材料中的“山中宰相”“道士”“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的诗句以及戴着金笼头的水牛与自由自在的水牛的画作,明白了陶弘景是真正经过了心灵的洗涤、灵魂的净化,用毫无纤染的心才能感受到山川之美的!才会以这样的方式委婉地拒绝谢中书请其出山致仕!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文本解读能力就是对课文的独立感悟和鉴赏分析能力。语文教师对于课文不能仅仅停留于一般阅读即自己读懂的层面还要上升到学术解读和教学解读的层面,这样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系《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策略研究》(XJK19CJC053)课题阶段性成果)
论文作者:何良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0
标签:文本论文; 智慧论文; 方式论文; 发现论文; 教师论文; 角度论文; 途径论文; 《中国教师》2020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