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为各行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空间。与此同时,人们对能源需求量增加,然由于大量开采能源,造成能源匮乏。因此,需严格把控能源,并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加大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究力度,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在合理使用新能源的情况下,促进行业发展。本文从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发展历程出发,总结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措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能源是支持国家经济的基础,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我国人口众多,随着经济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量持续增加。因此,如何合理使用能源,减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是低碳经济背景下急需解决的问题。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渠道之一,对能源发展影响重大。为推动能源建设业发展,需培养更多和能源利用、开发相关的人才,现从以下几点探讨。
1、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发展历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上世纪50年代产生,是在水电动力上应运而生的。由于当时我国经济不发达,工程方面的知识也未得到普及,加大该专业的应用困难。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育初期,我国沿用的是苏联教育,将其分成各细小专业,便于学生更好学习。另外,还能保证每个知识都有着专业人员学习、应用,比如:空调工、电厂热能、压缩机等。随着近年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人们收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学习该知识,为低碳事业提供着更多的专业人员。与此同时,各领域也得到质的飞跃,并引入大量先进性技能、专业。因此,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也包含水利水电工程。
近几年,国家不断提高着对能源的要求,对能源的使用也有着较高要求。并且,对该方面人才也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1]。现阶段,多数学校为顺应国家要求,提高着对该专业的重视度,将其作为重点开展教学活动,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当然,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育中,不能只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提高操作能力。同时,也不能让学生变成只会学习的书呆子,还要保证出校后均具备实践能力。但从当前的学习情况看,普遍存在缺乏专业人员现象,影响该专业的应用。基于此,国家需加大各高校的教育力度,在保证低碳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础上,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2、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
2.1准确定位专业
日常工作、生活中,电力是必不可少的能源,每家每户由于需求不同,对电力的要求也就不同。因此,不能使电力缺失,一旦缺失,将使整个城市陷入瘫痪,影响人们工作、生活。要想保证电力充足,必须使用更多能源,但能源是有限的,人们对它的使用则是无限的,这种情况下,能源将严重缺失,甚至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们健康[2]。要想解决该问题,必须加大新能源的研发力度,并限制能源的使用量。当前,我国多选择前者来解决能源问题,从而保证能源使用、保护大气环境。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需全面、深入的了解相关知识,比如:动力工程、传热学等,该专业的主要内容为热能工程、动力机械等。要想提高该专业的整体水平,必须改进相关制度,准确定位专业,对人才培养提出要求。同时,学校也要根据国家要求,来进行人才的培养。由于每个城市教育领域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城市发展速度不同,所使用的能源也就不同。这就要求在培养优秀人才时,充分结合自身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在增加优秀人才数量的同时,更好开发、利用新能源,保证低碳经济的正常运行。
2.2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建设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基础,也是反映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当前,多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为这样几个课程体系:①通识教育课程[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课程由体育、外语、人文社会科学等共同组成,多数由教育领域规定,是不能改变、调整的,其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肩负的经济使命,了解经济动向;②专业技术课程。该课程旨在体现专业定位、建设方向,包含制冷空调、能源系统等。为提高生源质量,在构建该课程体系时,要格外重视对传统课程的改进,一方面有机结合教学内容、数值,合理使用先进性软件;另一方面增加和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相关的内容,重视示范平台、实验平台的结合;③基础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电工电子学等课程为主;④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方向为使学生成为能创新、理解新知识的人,制定科学、严谨的教学要求和内容,提高学生重视度。因此,教学中将专业实践教学贯穿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学生一入校就参与到实践中,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2.3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素
①专业的高技术性。为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合理安排实验时间。教师在学期初始就给出实验时间,实验总量、学时数量大于总学时。同时,根据教学大纲选定实验内容和时间,将计划书上交同意后再实施。教学期间,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提高实验质量[4]。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动手实践角度出发,为学生构筑各实践体系,并为其提供诸多动手操作机会,比如:毕业设计、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③了解就业需求,培养专业、适用的人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多从事该专业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将工作经验、信息等实时传至母校,便于学校更好开展教学活动。基础性的实验多为动手操作,旨在增强学生记忆力,提高知识掌握度,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能力。
2.4强化实验室建设
实验是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该环节,除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堂知识外,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为更好阐述工况变化,发挥设备作用,可在实例中说明。比如,为提高汽轮机使用率,需更新汽轮机,在汽轮机上安装低压式的汽轮机,将汽轮机作为汽源,从而满足多重发电需求。同时,还要构建完整、规范的发电系统。实验目的旨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保证学生尽最大限度的接近工程实际。并且,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为毕业设计、日后工作奠定基础[5]。
此外,还要进行创新性的实验,这是在实验平台上开展的制冷空调研发工作,比如:优化制冷设备设计、调控空调器性能等。通过对新方法的研究、新系统的设计,来解决工程问题。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学习、科研中找寻研究课题,自主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结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背景下,为更好节约能源,保护大气环境,需加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力度,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的培养流程,积极、主动的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尽可能的培养优质、复合型的人才,在进入社会工作后,为低碳经济下的新能源开发、使用贡献力量,在正常使用能源的基础上,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史洪涛.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3(3):290-290
[2]李江.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6,8(1):98.
[3]阳丁也.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探索[J].科技展望,2017,27(2):354.
[4]常泽辉,沈炳耘,侯静等.开展科学研究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促进作用的探究[J].实验室科学,2012,15(2):201-203.
[5]张琳杰.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7,18(8):47.
论文作者:王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3
标签:专业论文; 能与论文; 动力工程论文; 能源论文; 经济论文; 学生论文; 低碳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