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抚州地区乡镇企业攻坚战启示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抚州论文,攻坚战论文,生力军论文,启示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抚州地区紧扣省委、省政府关于“主攻工业”的发展战略,从自己的区情出发,打好强攻乡镇企业的攻坚战,使全区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1996年该区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4亿元,比上年增长52.2%;上交税金1.59亿元,比上年增长54.2%;农民人均从乡企获收入461元,净增189元,增长了30.7%。1997年上半年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乡企总产值完成了2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5%。成绩固然喜人,“战斗”却也非常艰巨,用该区行署一位领导的话来说:抚州乡企的发展是“逼”出来的。我们且来看看他们如何个“逼”法。
一
作为传统农业地区的抚州,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结构单一,在全省处于较落后的位置。由于工业经济发展滞后,致使财政上不去,人民生活水平无法提高。落后的“帽子”压得抚州人喘不过气来。不尽快奋起直追,缩小差距,抚州将何以得到21世纪的入场卷?
然而,素有“赣抚粮仓”之誉的抚州,80%的财政收入直接或间接来自农业;且抚州的区位条件相对较差,是个“三不沿”(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飞机场)铁路擦边的地区,不属于中央和省里的生产力布局重点;全区没有一个国家和省属重点工业企业,地县国有工业基础又十分薄弱。因此,要靠国家大量投资来发展工业,显然是不可能的,靠国有企业来带动整个工业的发展,也是行不通的。抚州要伸长工业这条腿,出路只有一条——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乡镇企业。
于是,地委、行署作出战略部署:用三年时间,分三个战役打一场乡镇企业攻坚战。“静如止水”的抚州,骤然激起千层浪。全区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地县乡各级党政机关抽调骨干力量,深入乡企前沿阵地,调查研究。然而,乡企的现状告诉他们,发展乡企又谈何容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翻涌的改革浪潮,已把乡镇企业过去拥有的经营灵活的优势逐渐淹没了。优势尽失,劣势大显!凭着“资金靠自筹、技术靠退休、物质靠朋友、设备靠拣旧”起家的乡镇企业,本来就体质孱弱,失了“活”之先机,“低效弱质”的缺点就暴露无遗。1994年全区60%的乡企陷入困境,无数企业濒临破产倒闭。
该区地委、行署的决策者们审时度势:要打好乡企攻坚战,首先要在“活”字上做文章,即通过资产重组,盘活现有乡企存量,优化增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调动企业本身的积极性,让企业真正自负盈亏,自谋出路。1995年7月,攻坚战的第一战役——转机建制正式开始。
转制,是乡镇企业脱胎换骨的一场革命,难度之大可以预见。但千难万难,首先就难在思想不通。他们一方面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在思想上寻求突破;另一方面针对短时期内,思想难以全部做通的现状,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进行强行突破。地、县相继成立了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转制领导小组,帮助、引导、督促乡企转制。并规定:对拒不转制或搞假转制的企业,一律停止银行贷款;对阻碍和干扰转制的干部,一律就地免职;同时,实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由地区派出验收组,逐个验收并核发转制合格证。
在转制的具体操作中,他们主要抓了3个关键环节:一是清产核资,界定产权,落实债务。一直以来,乡镇企业的主办者大都是乡镇政府,“政府是企业主,亏了理当负,欠得多法人代表不落屋”,似乎成了企业大观。转制前该区乡镇企业留下难堪的记载:资产总计13亿元,负债10亿元,所有者权益仅为3亿元。全区乡企资产负债率高达76%。产权不清,政企不分,债台高筑!抚州人清醒地认识到:转制的核心问题是界定产权,落实债务。他们以县(市)为单位,组织专业人员,对企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全面评估。按照谁投资、谁创办、谁受益的原则,合理界定产权。在落实债务方面,各县(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租赁战、抵押战、拍卖战纷涌乍起。临川市华溪乡拍卖电杆厂后,盘活资金120万,还清银行贷款,还扶助打工回乡人员兴办了两家新企业;黎川县熊村镇镇党委书记、镇长押上自己私人的房产,帮助企业“抵”债;宜黄县金属拉丝厂由私营业主吴和平以160.6万元受让,生产经营步入正轨;南城县洪门纺配厂负债300万元,9个股东各投13万元,接下了120万元的债务;……资产组织结构的大调整,使乡企资产负债结构得以优化,资产负债下降到51.6%,并且使银行沉淀多年的1.75亿元债务得以落实,盘活了银行非正常贷款1.26亿元。二是设股认股,扩充资产,按股配债。作为公有制组成部分的乡镇企业,权责关系要从根本上得以实现,还必须寻找一个最佳的实现模式,一场大规模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在全区迅速掀起。崇仁县一马当先,临川、南城、宜黄……步步紧逼,毫不示弱。他们抓重点,攻难点,即对于规模较大、有利润的企业先进行改革;对于那些干部职工思想保守、没有生机的企业,全力攻克。他们设配股的方式是:采取存量折股即按存量资产的60%设立职工个人股,职工认股的同时按一定比例以现金配股;增量扩股,即企业上技改项目时,动员职工以扩股形式加大投入;合伙持股即将小、微利及亏损企业的存量资产进行招标转让等等。全区乡企参股人数达到56210人,通过配股认股,新增股金2亿多元,初步达到了扩充资产总量的目的。同时,还按照债随资产走的原则,按股配债,依据股东认股份额分配相应的银行债务,把债权债务落到每个股东头上,股东成了真正的当家理财的主人。三是建章立制,规范运行。区、县(市)各级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有效地防止“假转制”等问题的发生。并且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了科学的组织管理机构,内部管理体制;完善经济核算体系和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形成了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规范运行。
转制后的企业,轻装上阵,焕发出勃勃生机。企业管理者摆脱了“婆婆”的干预,拥有了经营自主权,他们一方面增加投入,进行技改,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使企业生产上规模;另一方面搞好企业内部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引进人才,培训人才,加强管理,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拥有股权的企业职工,人人视厂如家,个个当家理财,样样精打细算。银企携手,共创美好的景象尽现眼前。1996年,全区93.7%的转制企业实现了盈利,一些关停多年的企业也恢复了生产。
二
转机建制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现有乡企存量活了起来。然而,要实现乡企总量的扩展,单从其自身挖掘潜力,或仅依赖于银行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举全社会之力,多渠道增加资金、人才、技术等投入,探索乡镇企业发展的新路子。1996年6月,抚州人打响了以增投入、扩规模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战役:
一、创建工业小区。以往,乡镇企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乡企乡办,破破烂烂”,电力、交通、通讯、信息不灵,致使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规模小效益低,土地利用也不经济。创办工业小区,可以克服以上诸多弊端,而且有利于推进农业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早日实现。
他们创建小区有3个特点:1.快节奏。1996年6月“只争朝夕”的抚州人,以喝令高山低头、丘壑让路、让贫脊的红土地改变模样的大无畏气慨踏上了征途。地委、行署多次召开高规格会议,层层发动、层层加压;各县(市)心急火燎,雷厉风行。为了尽快促使小区发育成形,他们采取的措施:一是政府启动。即把小区建设纳入各县(市)城镇建设整体规划,在城区或现有小城镇、交通集结地,以山地为主,建设工业小区;小区内土地均由政府统一征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建设,均由县(市)财政等出资金垫付,先行启动。二是政府驱动。为了吸引企业及区内外客商到小区来,各县(市)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小区内的土地征用费比其他建设用地费一律优惠25-30%;对固定资产投入大,科技含量高,无污染的项目以最低价出让;小区内企业用电“戴帽”下达,资金优先安排;等等。昔日的荒山野岭,不到一年的时间,企业林立、机器轰鸣,商贾云集,成为一座座崛起的新城,速度之快,令人咋舌。2.高标准。抚州人瞄准21世纪,营造“世纪工程”。各县(市)都把工业小区当作实现明日辉煌的桥梁,小区大都选址在国、省道通过的近郊,成为将来城区扩延的组成部分,而且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11座崭新的工业小区渐露端倪。如今全区乡镇工业小区项目投资3亿元,新上项目142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逾100万元的项目67个。整个抚州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二、突出招商引资。工业小区的建立,为乡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是乡企毕竟由于资金短缺,致使其“先天营养不良”,一时羽翼未丰,难以腾飞。抚州人正视现实,作出选择:狠抓招商引资,广招区内外资金,助乡企腾飞!
抚州人深深懂得“筑巢引风”、“花香蝶自来”的含义。他们以“让别人发财,求自身发展”的广阔胸襟,寻找吸引外地客商的办法。首先,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在优化小区“软”、“硬”环境上做足文章。以优惠政策、优美环境吸引区内外客商到小区投资办厂;其次,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各级领导自我加压,层层签订责任状,带头领任务领项目,亲自披挂上阵,北上南下、东奔西走洽谈项目。他们的引资渠道主要有:1.乡情道。即鼓励外出打工人员回乡投资办企业。抚州有32万人的打工大军,他们每年要从外地赚回近16亿元的劳务收入,而且他们从发达地区接受了新观念,学到了新技术和企业管理新方法,是具有巨大潜能的宝库。于是各地纷纷打出“乡情牌”,吸引打工大军反哺家乡。据悉,打工人员回乡办企业已达202个,外出打工人员的投资已成为该区招商引资的重要源泉。2.协作道。即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拳头产品及骨干企业与外地大财团、大企业及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几年来,崇仁县同南昌大学、省科学院等2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进行科工联姻;一些企业同德国、美国以及上海和本省的企业联合,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线。扩大了生规模,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目前,全区科工联姻上项目101个,利用外资改造老企业122个。3、引资道。精选一些投资少,见效快,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好项目,以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吸引区外客商投资,现在引进外资办企业达150个。全区和工业小区蝶飞蜂鸣,春色满园。
三、积极培植工业“小巨人”。在工业开发中,谁都想把“蛋糕”做大,然而,鉴于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往往难遂人愿。抚州人立足区情,充分发挥资源和劳力优势,不贪大,不求“洋”,选择了“小产品,大产业”,“小而专,小而精”的发展路子。1.重点开发与大中型企业配套的产品。生产配套产品,销售渠道稳定,容易占领市场,并且可以借“大”带“小”,搞活小企业。崇仁减震器厂,与省内外摩托车、汽车厂家配套,生产农用系列减震器。他们从作坊作业到组建集团,小小产品早已蜚声大江南北,产品销售量占全国减震器市场45%以上,崇仁也被誉为“减震器之乡”。产品虽小天地宽,“小巨人”同样顶天立地。2.大力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在一个农业地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围绕农业办企业,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是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他们采取“公司十农户”的形式,延伸农业产业链,形成优势产业,为农民致富架起了“金桥”。全区涌现出大批丝瓜、麻鸡、钳蝎等专业户,开发出丝瓜络、崇仁五香麻鸡、蝎王酒、茶薪茹等特色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3.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资源开发项目。他们利用本地资源,开发了竹凉席、花岗石板材、木质地板材、石英石等项目,而且大都初具规模,加速了资源向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化和增值。
抚州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抚州人不骄不躁,乘胜前进。目前,他们正全力以赴投入了“以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规模效益为目标”的乡镇企业攻坚战第三战役,力争再上新台阶。
三
抚州人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农业地区,要发展区域经济潜力在乡镇企业,重点是多渠道投入,关键是高科技含量。
一、乡镇企业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大凡传统农业地区都属欠发达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在短时期内要大力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犹如“空中楼阁”。因此,必须挖掘乡镇企业的潜力,促进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发展乡镇企业有其优势性:1.各乡镇集体经济都有一定基础,有些还曾经辉煌,这样可以通过对现有企业进行经营体制和管理机制等项改革,达到投入少见效快的成果;2.乡镇企业可以利用各地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等有利条件,开发成本低且又适销对路的产品;3.乡镇企业还可以结合农业产业化,伸长农业产业链,促进经济的发展事半功倍。
二、发展乡镇企业,重点要抓好工业小区建设。高起点、严管理的工业小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工业布局的有效载体;是实现量的扩张,实现“小产品、大产业”形成规模优势的最佳途径;是开发外向型产品和高科技含量产品的产业群;是实现企业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新兴工业城。
三、千方百计吸引外资,增加投入。实践证明,改善自身软、硬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是吸引外资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四、造就和培养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人才,提高项目和产品的科技含量,是乡镇企业持续发展的法宝。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一批有理想、懂经营、会管理、善开拓、敢创新的人才,企业才能有活力。同时,企业也只有走“科工联姻”之路,向专家“借脑”,与科研院所“攀亲”,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才能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