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县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800)
摘要:目的 探讨湿疹和特应性皮炎应用左西替利嗪和阿伐斯汀效果对比情况。方法 选择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100例,均为我院皮肤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左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n=50)与采用阿伐斯汀治疗(对照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74%,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皮损面积、皮损程度、瘙痒程度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湿疹和特应性皮炎应用左西替利嗪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临床体征及症状。
关键词:湿疹;特应性皮炎;左西替利嗪;阿伐斯汀
临床皮肤科疾病领域,湿疹和特应性皮炎发生率均居较高水平。临床以剧烈瘙痒、皮损呈多形性等为特征,病因复杂,易反复发作,促使患者生存质量显著下降。左西替利嗪具抗炎、止痒、抗变态反应等多种药理作用,为一种典型抗组胺药物,阿伐斯汀同属抗组胺药,为中等强度组织胺H1受体竞争性拮抗剂,具显著的抗过敏作用[1]。本次研究选择相关病例,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左西替利嗪与阿伐斯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旨在指导临床,现作如下回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10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20-60岁,平均(38.2±2.5)岁,病程1-18年,平均(9.2±2.3)年。特应性皮炎16例,湿疹34例。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21-60岁,平均(38.5±2.7)岁,病程1-17年,平均(9.5±2.6)年。特应性皮炎18例,湿疹32例。组间自然信息可比(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18-60岁;2病程≧3个月;3入组前1个月,无抗生素、抗组胺类药物、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应用史;4自愿在本次研究中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肝肝肾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合并者;2皮损处存在糜烂或溃疡现象者;3患有手足癣、皮肤划痕症、带状疱疹等其它皮肤疾病者;4有精神病、全身感染、认知功能障碍疾病合并者。
1.3 方法
两组入组后,基础治疗方案相同,即对病变受累范围、病情严重程度掌握,明确诱因,规避可能加重病情的因素,如刺激性洗涤剂或肥皂需避免使用,避免皮肤过度干燥,保持所处环境温湿度适宜等。营养愉悦心境,防范因情绪激动、紧张使皮损程度加重。观察组:本组针对所选病例应用左西替利嗪方案治疗,即取左西替利嗪口服,每次5mg,每日1-2次;对照组:本组针对所选病例应用阿伐斯汀治疗,即取伐斯汀口服,每次8mg,每日1-3次,1个疗程均为4周,完成后对预后展开观察。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治疗效果;(2)对比两组症状体征评分,具体包括:1症状积分:包括苔藓化(L)、红斑(E)、表皮剥脱(Ex)、丘疹/硬肿(I)4项,单项按0-3分计,总分为症状评分;2皮损面积:将单手手掌面积按1%计,依据各部位皮损面积占比计分,其中0计0分,<10%计1分,10%-19%计2分,20%-49%计3分,50%-69%计4分,70%-89%计5分,90%-100%计6分。3皮损程度(EASI):皮损程度=(E+I+EX+L)×皮损面积×皮损指数。其中头/颈指数为0.1,上肢为0.2,躯干为0.3,下肢为0.4。EASI为各部位总和。4瘙痒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分值范围为0-10分,分值越低,程度越轻。
1.5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皮疹消退、瘙痒消失,可有色素改变遗留;好转:皮疹、炎症明显消退,瘙痒减轻;无效:上述标准均未达到。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组间计量数据症状体征评分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总有效率采用(%)表示,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
观察组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74%,具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 [n(%)]
注:*P<0.05。
3 讨论
临床目前尚未明确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病机,多以控制瘙痒症状为治疗重点。左西替利嗪属第二代H1R拮抗药,为西替利嗪的左旋体。研究示,西替利嗪左旋体具抗组胺效果十分突出,而右旋体不具此作用[2-3]。左西替利嗪可对嗜酸性粒细胞游走进行抑制,避免嗜酸性粒细胞出现聚集的情况,可选择性并高亲和力与人外周H1R结合,作用较为持久。与第二代抗HA药物氯雷他定、阿伐斯汀对比,持续时间呈更长显示,对H1R受体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4]。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74%,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皮损面积、皮损程度、瘙痒程度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湿疹和特应性皮炎应用左西替利嗪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临床体征及症状。
参考文献
[1]高潮生.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2):110-111.
[2]杨长志,钱齐宏,朱婷婷,等.白芍总苷胶囊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9):701-702.
[3]曹爱东.盐酸左西替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3):74-75.
[4]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J].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1):5-6.
论文作者:屈铭一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湿疹论文; 性皮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症状论文; 程度论文; 对照组论文; 斯汀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1期论文;